古诗词网

舟人释篙笑,此是风伯候。

苏辙宋代〕《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风雨

莫发邬阳市,晓搒彭蠡口。
微风吹人衣,雾绕庐山首。
舟人释篙笑,此是风伯候。
杙舟未及深,飞沙忽狂走。
晴空转车毂,渌水起冈阜。
众帆落高张,断缆已不救。
我舟旧如山,此日亦何有。
老心畏波澜,归卧塞窗牖。
土囊一已发,万窍无不奏。
初疑丘山裂,复恐蛟蜃斗。
鼓钟相轰豗,戈甲互磨叩。
云霓黑旗展,林木万弩彀。
曳柴眩人心,振旅拥军后。
或为羁雌吟,或作仓兕吼。
众音杂呼吸,异出殊圈臼。
中宵变凝冽,飞霰集粉糅。
萧骚蓬响干,晃荡窗光透。
坚凝忽成积,澎湃殊未究。
纻缟铺前洲,琼瑰琢遥岫。
山川莽同色,高下齐一覆。
渊深窜鱼鳖,野旷绝鸣雊。
孤舟四邻断,余食数升糗。
寒齑仅盈盎,腊肉不满豆。
敝裘拥衾眠,微火拾薪构。
可怜道路穷,坐使妻子诟。
幽奇虽云极,岑寂顿未观。
一年行将除,兹岁真浪受。
朝来阴云剥,林表红日漏。
风棱恬已收,江练平不绉。
两桨舞夷犹,连峰吐奇秀。
同行贺安稳,所识问癯瘦。
惊余空自怜,梦觉定真否。
春阳着城邑,屋瓦冻初溜。
艰难当有偿,烂熳醉醇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舟人释篙风伯

舟人 zhōu rén
船夫。《诗·小雅·大东》:“舟人之子,熊羆是裘。” 毛 传:“舟人,舟楫之人。” 晋 木华 《海赋》:“於是舟人渔子,徂南极东。” 唐 郑谷 《舟行》诗:“九派迢迢九月残,舟人相语且相宽。”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二月十四日》:“岭头积雪未消,舟人谓春夏之间,花放满山,香闻百里,诚胜境也。”  ——《漢語大詞典》
释篙(释篙)
苏辙诗舟人释篙笑  ——《韵府拾遗 豪韵》
笑 xiào《國語辭典》

笑 [ xiào ]

  1.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2.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1.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风伯(風伯)fēng bó
(1).神话中的风神。《楚辞·远游》:“ 风伯 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时若薆薆将混浊兮,召 屏翳 诛 风伯 而刑 雨师 。” 张守节 正义引 张揖 曰:“ 风伯 字 飞廉 。” 明 唐顺之 《泊舟郭外有感》诗:“谁能讼 风伯 ,一使甘霖倾。” 章炳麟 等《游仙联句》:“ 风伯 受鞭督, 雨师 函其头。”
(2).禽名。鸢的一种。《禽经》“风翔则风” 晋 张华 注:“风禽,鳶类, 越 人谓之风伯,飞翔则天大风。”  ——《漢語大詞典》
候 hòu《國語辭典》

候 [ hòu ]

  1. 侦察、探察。《说文解字·人部》:「候,司望也。」《吕氏春秋·慎大览·贵因》:「武王使人候殷。反,报岐周曰:『殷其乱矣!』」汉·高诱·注:「候,视也。」《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太后亦已使人候伺,具以告太后。」
  2. 等待。如:「候车室」、「逾时不候」、「恭候大驾」、「稍候一会儿」。《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3. 探望。如:「问候」。《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援尝有疾,梁松来候之,独拜床下,援不答。」《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两公子听见,便同公孙去候姑丈。」
  4. 服侍。如:「伺候」。《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勃字叔阳,年十二能诵诗、书。常候援兄况。」《宋史·卷二四二·后妃传上·孝章宋皇后传》:「性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
  5. 诊察。《北齐书·卷四九·方伎传·马嗣明传》:「刑邵子大宝患伤寒,嗣明为之诊,候脉。」《黄帝素问灵枢经·卷九·卫气失常》:「候病所在,骨之属者。」
  6. 占卜。《后汉书·卷三○下·郎𫖮传》:「能望气占候吉凶,常卖卜自奉。」《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二十三曰占候医卜,效验多者,为方术之最。」
  7. 北平方言。指支付、付清。如:「候帐」、「这桌酒菜,张先生已候过钞了。」
  1. 时间、时令、时节。如:「天候已经不早了,快回去吧!」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下·游太和山日记》:「山谷川原,候同气异。」
  2. 事物的情况或征兆。如:「症候」、「火候」、「征候」。《列子·周穆王》:「觉有八征,梦有六候。」《晋书·卷一二·天文志中》:「凡游气蔽天,日月失色,皆是风雨之候也。」
  3. 用来瞭望、监视敌情的碉堡。《史记·卷二五·律书》:「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筑亭候,修烽燧。」唐·章怀太子·注:「亭候,伺候望敌之所。」通「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