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蜚廉作威江叫号,鱼龙喷薄银山高。

苏葵明代〕《彭蠡阻风观舟行有感

蜚廉作威江叫号,鱼龙喷薄银山高。画桡铁索住江浒,日暮舟人愁未牢。

江中一叶者谁子,自是性命轻如毛。张帆拍掌疾驰逐,汩没势利忙贪饕。

解牛可悟养生诀,视此不省非英豪。茫茫宦海几舟楫,往往平地翻波涛。

所以陶渊明,志趣在东皋。所以苏云卿,卖屦不惮劳。

呼童取将云锦袍,持向山家沽浊醪。醉来不作邯郸梦,却梦吹笙近碧桃。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蜚廉作威叫号鱼龙喷薄银山

蜚廉 fěi lián
(1).人名。 夏后启 ( 开 )的臣子,铸九鼎于 昆 吾 。《墨子·耕柱》:“ 夏后开 使 蜚廉 採金於山川。”《后汉书·崔駰传》“达旨” 唐 李贤 注引作“飞廉”。
(2).人名。 商纣 的臣子。《史记·秦本纪》:“ 蜚廉 生 恶来 。 恶来 有力, 蜚廉 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 殷紂 。”《孟子·滕文公下》作“飞廉”。
(3).传说中的神禽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推蜚廉,弄解豸。”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飞廉,龙雀也,鸟身鹿头者。”
(4).传说中的神兽名。《淮南子·俶真训》:“骑蜚廉而从敦圄,驰于方外,休乎宇内。” 高诱 注:“蜚廉,兽名。长毛有翼。”
(5).风神。《汉书·扬雄传上》:“鸞皇腾而不属兮,岂独 蜚廉 与 云师 。”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蜚廉 ,风伯也。” 宋 辛弃疾 《满江红·中秋》词:“倩 蜚廉 、得得为吹开,凭谁説?”按,《楚辞·离骚》作“飞廉”。
(6).宫观名。《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上令 长安 则作 蜚廉桂观 , 甘泉 则作 益延寿观 。”《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封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引 颜师古 曰:“ 蜚廉 、 桂馆 、 益寿 、 延寿 ,四馆名。”按,《汉书·武帝纪》作“飞廉”。
(7).姓。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姓氏》:“ 太史公 又曰: 秦 之先为 嬴 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 蜚廉氏 。”  ——《漢語大詞典》
作威 zuò wēi
(1).谓利用威权滥施刑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所好多则作福,所恶过则作威。” 清 孙枝蔚 《君子行》:“古人贵损怨,今人贵作威。”
(2).指野兽发威,怒吼。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虎豺乘野乱奔林,当道作威声震怒。”  ——《漢語大詞典》
江 jiāng《國語辭典》

江 [ jiāng ]

  1. 大河的通称。如:「珠江」、「松花江」、「三江五岳」。《水浒传·第三八回》:「前面靠江有那琵琶亭酒馆,是唐朝白乐天古迹。」
  2. 大陆地区长江的简称。如:「江南」、「偏安江左」。
  3. 大陆地区江苏省的简称。如:「江浙」。
  4. 国名。嬴姓。春秋时为楚所灭,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息县西南。
  5. 姓。如南朝梁有江淹。
叫号(叫號)jiào hāo
(1).呼叫号哭。《诗·小雅·北山》:“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 朱熹 集传:“深居安逸,不闻人声也。”《后汉书·酷吏传·董宣》:“ 丹 宗族亲党三十餘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或叫号而寤,或哭泣而魘。”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哭泣叫号之不已,於忧患又何补矣?”
(2).大声呼喊。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自是讫公之朝京师,廿有一年,莫敢有讙呶叫号於城郭者。” 巴金 《将军集·五十多个》:“大家不说话,不叫号,各人用了全副精神走路,跟风和雪作斗争。” 巴金 《将军集·五十多个》:“没有吵闹,没有叫号,他们沉默地走着,就象是送葬的行列。”  ——《漢語大詞典》
鱼龙(魚龍)yú lóng
(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周礼·地官·大司徒》“鳞物” 汉 郑玄 注:“鱼龙之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贽 《环阳楼晚眺得碁字》诗:“水底鱼龙醒,花间鸟鹊飢。” 清 吴伟业 《黄河》诗:“白浪日崔嵬,鱼龙亦壮哉。”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於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於庭,炫燿日光。”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作诗见及》:“鱼龙絶伎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漢語大詞典》
喷薄(噴薄)pēn bó
(1).震荡。 三国 魏 曹植 《卞太后诔》:“率土喷薄,三光改度。陵頽谷踊,五行错互。”
(2).汹涌激荡。 唐 沈佺期 《过蜀龙门》诗:“流水无昼夜,喷薄 龙门 中。” 宋 朱熹 《奉陪彦集充父同游瑞岩谨次莆田使君留题之韵》:“谷泉喷薄秋逾响,山翠空蒙昼不开。” 清 许承钦 《秋日登晴川阁》诗:“洪涛喷薄无今古,尚似英雄气未平。”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 斯巴达 军﹞与 波斯 军遇。呐喊格击,鲜血倒流,如鸣嘲飞沫,奔腾喷薄於荒磯。”
(3).雨雪纷飞貌。 唐 张说 《喜雨赋》之一:“平云黯而铺幕,密雨森其散丝……或喷薄而攒集,或淋漓而灌注。” 宋 苏舜钦 《观放牐》诗:“朔雪下喷薄,散为白雾浮。”
(4).强烈的散发,迸发。 宋 辛弃疾 《兰陵王》词:“看天阔鳶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香喷薄。” 清 二石生 《再赠润卿》诗之五:“偶溢浓情相喷薄,恐滋旁笑復矜持。”
(5).形容事物出现时气势壮盛。 毛泽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峻青 《海啸》第二章:“火,并没有熄灭。它仍在地下熊熊地燃烧着,只等那时机一到,它就会冲破地壳,喷薄而出。”  ——《漢語大詞典》
银山(银山)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风 门前白浪如银山,江上狂风如怒虎。
宋 陆游 航海 潮来涌银山,忽复磨青铜。
《韵府拾遗 删韵》:魏书肃宗纪神龟元年七月开恒州银山之禁与民共之  ——《骈字类编》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1.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2.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3. 优良。如:「高材生」。
  4. 价格贵的。如:「高价」。
  5. 年纪老的。如:「高龄」。
  6.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1.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2.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3. 姓。如唐代有高适。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