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洪涛百尺势翻覆,叫号怒激声悲凉。

苏葵明代〕《左蠡阻风作讼风伯

莫春三月天晴明,湖波镜静涵天光。轻风徐来水拖縠,舟船南北如腾骧。

移时巽二作威福,推撼地轴摇乾纲。玄冥驱胁使倾注,河伯鼓舞令颠狂。

洪涛百尺势翻覆,叫号怒激声悲凉。鲸鲵入夜纵齧吻,罔象白日呈妖祥。

艨冲阻绝不敢渡,岂有舴艋能轻飏。扬澜右蠡称古险,况复值此冲飙强。

停桡继日掩窗卧,进退上下俱傍徨。迟留待息势未息,怒来挺臂挥干将。

将欲斩蛟龙,蛟龙泣诉非其殃。将欲斩魑魅,魑魅畏惧先潜藏。

风伯兮风伯,非尔之罪其畴当。吾闻太昊正司令,长养万物敷春阳。

胡为恣肆窃其柄,簸弄凛洌施推戕。我今上讼兮投彼东方,帝其有知兮按典章。

戮及恶德兮天道常,颈血下溅兮谁汝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洪涛百尺翻覆叫号激声悲凉

洪涛(洪濤)hóng tāo
大波浪。 汉 张衡 《西京赋》:“长风激於别隯,起洪涛而扬波。”《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醉倚湛卢时一啸,长风万里破洪涛。” 郭沫若 《女神·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无限的 太平洋 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漢語大詞典》
百尺 bǎi chǐ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漢語大詞典》
势 ( 勢 ) shì
势 [ shì ]
  1. 权力,威力:~力。权~。~利。~均力敌。
  2.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
翻覆 fān fù
(1).谓反覆无常;变化不定。 晋 陆机 《君子行》:“休咎相乘躡,翻覆若波澜。”《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 吕延济 注:“翻覆,不定也。” 唐 卢象 《送赵都护赴安西》诗:“黠虏多翻覆,谋臣有别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人心叵测,事后虑有翻覆。”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从我七八岁时, 中国 社会已经大大的震颠动摇之后,那疾然翻覆变更的倾向,已是猛不可当,非常之明显了。”
(2).多次重复。 唐 李频 《冬夜酬范秘书》诗:“翻覆吟佳句,何酬国士恩。” 宋 苏辙 《书〈楞严经〉后》:“杜门幽坐,取《楞严经》翻覆熟读。”《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重復在月光之下翻覆一看,口中大叫。” 叶圣陶 《四三集·一桶水》:“﹝ 孙大娘 ﹞取了两个双毫小银洋,翻覆看上几眼,就郑重地交到 张老大 手里。”
(3).反转;倾覆。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瓜》:“摘瓜法:在步道上引手而取;勿听浪人踏瓜蔓,及翻覆之。”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或以先为后,或以后为先,日月颠倒,上下翻覆。” 郑珍 《江边老叟》诗:“北风三日更不休,十室登船九翻覆!”
(4).指上下震荡。 宋 苏舜钦 《杨子江观风浪》诗:“大舰失所操,翻覆如转丸。”
(5).犹翻动。如:夜间翻覆不能眠。
(6).翻飞;翻滚。 南朝 梁 萧统 《开善寺法会讲解将毕赋三十韵》:“青禽乍上下,云雁飞翻覆。” 唐 徐凝 《观浙江涛》诗:“ 浙江 悠悠海西緑,惊涛日夜两翻覆。”  ——《漢語大詞典》
叫号(叫號)jiào hāo
(1).呼叫号哭。《诗·小雅·北山》:“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 朱熹 集传:“深居安逸,不闻人声也。”《后汉书·酷吏传·董宣》:“ 丹 宗族亲党三十餘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或叫号而寤,或哭泣而魘。”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哭泣叫号之不已,於忧患又何补矣?”
(2).大声呼喊。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自是讫公之朝京师,廿有一年,莫敢有讙呶叫号於城郭者。” 巴金 《将军集·五十多个》:“大家不说话,不叫号,各人用了全副精神走路,跟风和雪作斗争。” 巴金 《将军集·五十多个》:“没有吵闹,没有叫号,他们沉默地走着,就象是送葬的行列。”  ——《漢語大詞典》
怒 nù《國語辭典》

怒 [ nù ]

  1. 氣憤、生氣。如:「怒嗔」、「憤怒」、「惱怒」。《淮南子·天文》:「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唐·杜甫〈石壕吏〉詩:「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2. 譴責。《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禮記·內則》:「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後怒之。」漢·鄭玄·注:「怒,譴責也。」
  1. 憤怒的情緒。如:「惱羞成怒」。《論語·雍也》:「不遷怒,不貳過。」
  1. 氣憤的、憤怒的。如:「怒氣衝天」、「怒火攻心」。
  2. 強健、雄勁。《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賈彪傳》:「賈氏三虎,偉節最怒。」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卷五·寺塔記》:「吳道子白晝地獄變,筆力勁怒。」
  3. 聲勢浩大、勁急。如:「怒濤」、「怒潮洶湧」。
  1. 旺盛。如:「心花怒放」。《莊子·外物》:「草木怒生。」
  2. 奮發。《莊子·逍遙遊》:「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唐·韓愈〈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詩:「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轟。」
激声(激聲)jī shēng
扬声。 汉 班固 《答宾戏》:“ 齐 寧 激声於康衢, 汉 良 受书於 邳 垠。”  ——《漢語大詞典》
悲凉(悲涼)bēi liáng
亦作“ 悲凉 ”。 悲伤凄凉。 汉 班固 《白虎通·崩薨》:“黎庶殞涕,海内悲凉。” 唐 杜甫 《地隅》诗:“丧乱 秦公子 ,悲凉 楚大夫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署》:“﹝ 崔署 ﹞工诗,言词款要,情兴悲凉。”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寄梁汾》词:“落魄江湖还载酒,一种悲凉滋味。” 茅盾 《子夜》七:“ 林佩珊 正坐在钢琴前弹奏,那音调是异常悲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