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用人 yòng rén
(1).任用人才;使用人员。《淮南子·说林训》:“凡用人之道,若以燧取火,疏之则弗得,数之则弗中,正在疏数之间。”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怀州 刺史闕,请用人。”《文献通考·田赋二》:“古之时用人,称其官则久而不徙,或终其身及其子孙。” 明 张居正 《乞崇圣学以隆圣治疏》:“用人、行政,无一不当乎人心。”《说岳全传》第十三回:“今 岳飞 之才,不弱于 韩信 ;况国家用人之际,岂可失此栋梁?”
(2).使用的人。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夫铸伪金钱以有法,而钱之善恶无增损於故。择钱则物稽滞,而用人尤被其苦。” 王利器 校注引 黄侃 曰:“‘用人’当作‘用者’解。”
(3).犹言使用民众。《国语·越语下》:“后无阴蔽,先无阳察,用人无艺,往从其所。” 王引之 《经义述闻·国语下》:“用人无艺者,人犹众也,言用众之道无常也。”
(4).古谓杀人以祭。《左传·昭公十年》:“秋七月, 平子 伐 莒 ,取 郠 。献俘,始用人於 亳社 。” 杜预 注:“以人祭 殷社 。”
(5).佣工;仆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又交代用人,从此叫那土老儿叫做老爷,叫自己做太太。” 沙汀 《丁跛公》:“他是乡约的内弟……他在这屋里算是一个跑腿的用人。”
(6).特指奶妈。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是 曾 家多年的用人,大奶奶的丈夫就吃她的乳水哺养大的。” ——《漢語大詞典》
(2).使用的人。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夫铸伪金钱以有法,而钱之善恶无增损於故。择钱则物稽滞,而用人尤被其苦。” 王利器 校注引 黄侃 曰:“‘用人’当作‘用者’解。”
(3).犹言使用民众。《国语·越语下》:“后无阴蔽,先无阳察,用人无艺,往从其所。” 王引之 《经义述闻·国语下》:“用人无艺者,人犹众也,言用众之道无常也。”
(4).古谓杀人以祭。《左传·昭公十年》:“秋七月, 平子 伐 莒 ,取 郠 。献俘,始用人於 亳社 。” 杜预 注:“以人祭 殷社 。”
(5).佣工;仆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又交代用人,从此叫那土老儿叫做老爷,叫自己做太太。” 沙汀 《丁跛公》:“他是乡约的内弟……他在这屋里算是一个跑腿的用人。”
(6).特指奶妈。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是 曾 家多年的用人,大奶奶的丈夫就吃她的乳水哺养大的。” ——《漢語大詞典》
杂 ( 雜 ) zá
杂 [ zá ]
- 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乱。~沓。~感。~志。~货。~居。~务。~品。错综复~。私心~念。
- 混合:夹~。混~。~交。
忠佞 zhōng nìng
忠贞与奸佞。《北史·高闾传》:“ 孝文 又引见王公以下於 皇信堂 ,令辨忠佞。” ——《漢語大詞典》
行政 xíng zhèng
(1).执掌国家政权,管理国家事务。《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史记·殷本纪》:“ 帝太甲 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 汤 法,乱德,於是 伊尹 放之於 桐宫 。三年, 伊尹 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 清 侯方域 《于谦论》:“呜呼!不思其得君行政之何若,而欲以名位形迹之际,自解免於后,亦惑矣。”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 王荆公 得君行政,有志三代。”
(2).指机关、企业、团体等内部的管理工作。 浩然 《艳阳天》第八六章:“ 马之悦 急了:‘ 焦淑红 ,你当团支部书记的,总得有点组织观念吧?你说说,咱们俩谁是这里的行政领导?’” ——《漢語大詞典》
(2).指机关、企业、团体等内部的管理工作。 浩然 《艳阳天》第八六章:“ 马之悦 急了:‘ 焦淑红 ,你当团支部书记的,总得有点组织观念吧?你说说,咱们俩谁是这里的行政领导?’” ——《漢語大詞典》
半昏
宋 梅尧臣 和宋中道元夕二首 其一 结山当衢面九门,华灯满国月半昏。 ——《骈字类编》
明 míng《國語辭典》
明 [ míng ]
動-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 神靈。如:「神明」。
-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