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尽变化无方,杳冥真造,内隐精诚。

王吉昌元代〕《木兰花慢 乾卦老阳之象

判乾元刚象,德纯贞,利元亨。运一气氤氲,施生品物,分布形成。调和四时简易,正始终、机动应经营。日月东西出没,总因元气流行。参罗列曜循环,晃寥廓,体轻清。尽变化无方,杳冥真造,内隐精诚。酝就命基性烛,混太虚、模样貌峥嵘。了了真空无碍,八*挥斥难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变化无方杳冥内隐精诚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变化(變化)biàn huà
(1).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孔颖达 疏:“变,谓后来改前;以渐移改,谓之变也。化,谓一有一无;忽然而改,谓之为化。” 汉 贾谊 《鵩鸟赋》:“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宋 戴复古 《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诗之四:“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艾青 《帐篷》诗:“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它是这样锐敏,反映祖国的变化。”
(2).佛教语。谓转换旧形,无而忽有。《坛经·忏悔品》:“一念思量,名为变化。”  ——《漢語大詞典》
无方(無方)wú fāng
(1).没有方向、处所的限制。谓无所不至。《易·益》:“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孔颖达 疏:“其施化之益,无有方所。” 晋 陆云 《南征赋》:“悲国步之未夷,仰夙兴而昧旦。括无方而大誥,集率土而贞观。”
(2).无定法;无定式。《礼记·檀弓上》:“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 郑玄 注:“方,犹常也。”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天下之事,虽其变无穷,而吾所以待之者,其应无方。” 清 冒襄 《寒夜听白三弹琵琶歌》:“我弹琵琶本无方,上穷寥廓下苍茫。”
(3).没有方法;不得法。《穀梁传·昭公十九年》:“就师学问无方,心志不通,身之罪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立本有体,意或偏长;趋时无方,辞或繁杂。” 宋 曾巩 《劝学诏》:“若训授无方而取舍失实,亦将论其罚焉。”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教习无法,考察无具,奬劝无方,一旦有事,製造无人,则归咎於 华 人之不可用。”
(4).犹言不拘一格。《孟子·离娄下》:“ 汤 执中,立贤无方。” 朱熹 集注:“方,犹类也。立贤无方,惟贤则立之於位,不问其类也。”《金史·选举志一》:“前代立贤无方,如版筑之士,鼓刀之叟,垂光简策者不可胜计。”《清史稿·世祖纪二》:“癸卯,諭曰:‘朝廷立贤无方,比来罢谴虽多南人,皆以事论斥,非有所左右也。’”
(5).谓变化无穷。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 ,灵武冠世,策出无方,思入神契。”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无所不通之谓圣,妙而无方之谓神。”
(6).无与伦比。 汉 牟融 《理惑论》:“况佛身相好,变化神力无方,焉能捨而不学乎?”《晋书·苻坚载记上》:“观其才略,权智无方。” 唐 李德裕 《进幽州纪圣功碑文状》:“陛下神武雄断,智出无方。”
没有边际。《易·益》:“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程颐 传:“广大无穷极也。”《庄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  ——《漢語大詞典》
杳冥 yǎo míng
(1).指天空,高远之处。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凤凰上击九千里,絶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 唐 魏朴 《和皮日休悼鹤》:“直欲裁诗问杳冥,岂教灵化亦浮生。” 清 卓尔堪 《雪窦》诗:“拾级凌千仞,身疑入杳冥。”
(2).阴暗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奇幻儵忽,易貌分形,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吕延济 注:“杳冥,阴暗貌。” 三国 魏 曹丕 《感物赋》:“瞻玄云之蓊鬱,仰沉阴之杳冥。”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下一岭,丛山杳冥中,得村家。”
(3).犹渺茫。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胶水》:“北眺巨海,杳冥无际,天际两分,白黑方别,所谓溟海者也。”《陈书·高祖纪上》:“惟昔上古,厥初生民……杳冥慌忽,故靡得而详焉。”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暗想那 织女 ……阻隔银河信杳冥,经年度岁成孤零。”
(4).谓奥秘莫测。 南朝 梁 沈约 《佛记序》:“事涉杳冥,取验无所,亦皆靡载,同之闕疑。”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一》:“﹝ 晁伯 ﹞尝作《昭灵夫人祠诗》云:‘杀翁分我一盃羹,龙种由来事杳冥。’” 明 唐顺之 《常州新建关侯祠记》:“神人之情不相远,未可以为杳冥而遇之也。”  ——《漢語大詞典》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1.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1.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1.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2.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3.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4.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5.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造 zào《國語辭典》

造 [ zào ]

  1. 制作。如:「制造」、「酿造」、「仿造」。
  2. 建设、建筑。如:「建造」、「营造」、「造船」、「造屋」。
  3. 创建、创制。如:「创造」、「缔造」、「蔡伦造纸」。
  4. 虚构。如:「造谣」、「捏造」。
  5. 至、到达。如:「登峰造极」、「造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明日造朝。」
  6. 给予生命。如:「再造之恩」、「恩同再造」。
  7. 培养。如:「造就」、「可造之才」。
  1. 成就。如:「造诣」。《诗经·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左传·成公十三年》:「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2. 对立的两方。如诉讼时原告与被告称为「两造」。《书经·吕刑》:「两造具备,师听五辞。」《文选·潘岳·马汧督诔》:「两造未具,储隶盖鲜。」
  3. 时代、时期。如:「满清末造」。《仪礼·士冠礼》:「公侯之有冠礼也,夏之末造也 。」
  4. 术数用语。命相家称人的生辰八字为「造」。如:「坤造」、「干造」。明·沈受先《三元记·第二五出》:「请问小姐贵造?」《聊斋志异·卷九·邵临淄》:「有术士推其造,决其必受官刑。」
  5. 姓。如周代有造父。
  1. 急遽、仓促、突然。《礼记·玉藻》:「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通「猝」。
  2. 开始。《书经·伊训》:「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

造 [ cào ]

  1. (一)​5.之又音。
  2. 纳。《礼记·丧大记》:「君设大盘造冰焉,大夫设夷盘造冰焉。」
  1. (一)​1.之又音。
内隐(内隱)nèi yǐn
内心阴险狠毒。《汉书·游侠传·原涉》:“ 涉 性略似 郭解 ,外温仁谦逊,而内隐好杀。” 颜师古 注:“隐,匿其情也。” 杨树达 窥管引 李慈铭 云:“隐犹阴也。内隐者,谓其中阴贼也。”  ——《漢語大詞典》
精诚(精誠)jīng chéng
(1).真诚。《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唐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精诚动天地,忠义感明神。”《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他这点精诚,终是不改,每日焚香打坐,养性存心,有出世之念。”
(2).犹精神。 宋 秦观 《代贺中书仆射范相公启》:“投闲散而闻望愈隆,涉忧患而精诚益壮。”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