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儿孙孝、尽皆奸黠。

马钰金朝〕《五灵妙仙 赠蓬瀛散人

愿贤增寿,算家豪散八。儿孙孝、尽皆奸黠。总超绝。效庞公许氏,全家顿悟,同登彼岸,长生路途清滑。兔角缺。往来游戏,看天花瑞雪。金茎秀、*无枝节。个中悦。是灵童应净,真乐真乐,无愁可解,唯吟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儿孙尽皆奸黠

儿孙(兒孫)ér sūn
子孙。亦泛指后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非唯音韵舛错,亦使其儿孙避讳纷紜矣。”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五:“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清 孙枝蔚 《蒿里曲》:“不然亦得归乡里,儿孙拜墓牲肴丰。”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 曾皓 :‘不,我睡不着。老了,儿孙不肖,一个人真可怜,半夜连一个侍候我的人都没有。’”  ——《漢語大詞典》
孝 xiào《國語辭典》

孝 [ xiào ]

  1. 尽心奉养父母。如:「孝顺」、「孝敬」。《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1. 有孝心的。如:「孝子」、「孝女」。
  1. 善事父母的道理、方法。如:「忠孝传家」。《孝经·开宗明义章》:「夫孝,德之本也。」
  2. 居丧的礼仪。如:「守孝」。《北史·卷二四·崔逞传》:「后丧母,居丧哀毁骨立。人云:『崔九作孝,风吹即倒。』」
  3. 居丧时所穿的素服。如:「戴孝」、「穿孝」。《红楼梦·第一一五回》:「恰又忙著脱孝,家中无人,又叫了贾芸来照应大夫。」
  4. 姓。如宋代有孝发。
尽皆(盡皆)jìn jiē
全都,完全。《三国演义》第四七回:“ 赤壁 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水浒传》第六七回:“其餘人等,撇下陷车,尽皆逃命去了。”  ——《漢語大詞典》
奸黠(姦黠)jiān xiá
亦作“奸黠”。
(1).奸猾。《汉书·尹翁归传》:“ 翁归 輒召其县长吏,晓告以姦黠主名,教使用类推迹盗贼所过抵,类常如 翁归 言,无有遗脱。” 南朝 齐 萧子良 《密启武帝》:“令史奸黠,鲜不容情。” 明 方孝孺 《许劭》:“姦黠之人,譬之虎豹豺狼,明主在上,制之以法,束之以威。” 陈毅 《艺术》诗:“剥削专政多奸黠,把持文艺为御用。”
(2).指奸猾的人。《隋书·裴蕴传》:“於是引致姦黠,共为朋党,郡县有不能附者,阴中之。” 明 方孝孺 《张文敏画像赞》:“庸邪当破胆而潜遁,姦黠必闻风而惊骇。”《明史·解缙传》:“地有盛衰,物有盈虚,而商税之征,率皆定额。是使其或盈也,姦点得以侵欺,其歉也,良善困於补纳。”
(3).聪慧。 唐 韩愈 《醉留东野》诗:“ 韩子 稍姦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宋 柳永 《小镇西》词:“意中有箇人,芳颜二八。天然俏,自来奸黠。”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