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秋赛(秋賽)qiū sài
秋日酬神的祭祀活动。 唐 韩翃 《祭岳回重赠孟都督》诗:“ 鲁公 秋赛毕,晓日回高驾。” 宋 陆游 《秋词》诗之一:“大牲如阜酒如江,相唤龙祠作秋赛。” ——《漢語大詞典》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名-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 区域。如:「地方」、「远方」。
-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及辰 jí chén
犹及时。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明 高启 《拟古》诗之七:“盛年易倾谢,为乐愿及辰。” ——《漢語大詞典》
酿秫(釀秫)niàng shú
谓用秫黍酿酒。 宋 张耒 《寄杨应之》诗:“行当酿秫从子游,更以新诗相献侑。” 清 尤侗 《别长安》诗之五:“老妻酿秫藏盈斗,儿子摊书读几行。” ——《漢語大詞典》
烹 pēng《國語辭典》
烹 [ pēng ]
动- 一种烹饪方法。将食物入沸油半煎炸至熟,加佐料后略一沸滚即成。《左传·昭公二十年》:「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
- 古代一种以鼎煮人的酷刑。《战国策·赵策三》:「然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新唐书·卷八五·窦建德传》:「河间久拒守,多杀士,今力穷而下,请烹之。」
- 杀、灭。《淮南子·说林》:「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烹灭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
- 肴馔。宋·陆游〈故里〉诗:「芋魁菰首君无笑,老子看来是大烹。」
膏 gāo/gào《國語辭典》
膏 [ gāo ]
名- 肥肉、油脂。如:「焚膏继晷」。《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诸子传·宗室传·掴保传》:「掴保洞腹见膏,恐昭祖知之,乃然薪取膏以为炙。」
- 浓稠的糊状物。如:「牙膏」、「药膏」、「枇杷膏」。
- 比喻恩泽。《孟子·离娄下》:「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
- 古代称心脏与横膈膜间的部位。如:「病入膏肓」。《左传·成公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晋·杜预·注:「心下为膏。」
- 美好的。如:「膏田沃野」。《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膏 [ gào ]
动- 润滑、润泽。《诗经·曹风·下泉》:「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身以徜徉。」
- 蘸、沾。如:「膏笔」、「膏墨」。元·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题纸散下来了,俺子索磨的墨浓,膏的笔饱。」
豚 tún《國語辭典》
豚 [ tún ]
名- 小豬。亦泛指豬。《孟子·梁惠王上》:「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宋·陸游〈遊西山村〉詩:「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