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借问(借問)jiè wèn
(1).犹询问。《宋书·萧惠开传》:“虑 兴宗 不能诣己,戒勒部下:‘ 蔡会稽 部伍若借问,慎不得答。’” 唐 任华 《寄杜拾遗》诗:“ 杜拾遗 ,知不知,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 杜二 之所为。” 元 萨都剌 《宫词》:“骏马骄嘶懒着鞭,晚凉骑过御楼前。宫娥不识中书令,借问谁家美少年。”
(2).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 澄观 名籍籍。” 宋 姜夔 《昔游诗》:“朝发 黄陵祠 ,暮至 赤沙 曲。借问此何处?沧湾三十六。”
(3).向人打听情况时所用的敬辞。犹言请问。《水浒传》第三回:“ 史进 道;‘借问经略府内有个 东京 来的 王教头 吗?’”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 邓秀梅 停步问道:‘借问一声,乡政府是哪个屋场?’”
(4).过问。《旧唐书·刘仁轨传》:“今日官府,与往日不同,人心又别。 贞观 、 永徽 年中,东西征役,身死王事者,并蒙敕使弔祭,追赠官职,亦有迴亡者官爵与其子弟。从 显庆 五年以后,征役身死,更不借问。” 宋 梅尧臣 《村豪》诗:“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 ——《漢語大詞典》
(2).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 澄观 名籍籍。” 宋 姜夔 《昔游诗》:“朝发 黄陵祠 ,暮至 赤沙 曲。借问此何处?沧湾三十六。”
(3).向人打听情况时所用的敬辞。犹言请问。《水浒传》第三回:“ 史进 道;‘借问经略府内有个 东京 来的 王教头 吗?’”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 邓秀梅 停步问道:‘借问一声,乡政府是哪个屋场?’”
(4).过问。《旧唐书·刘仁轨传》:“今日官府,与往日不同,人心又别。 贞观 、 永徽 年中,东西征役,身死王事者,并蒙敕使弔祭,追赠官职,亦有迴亡者官爵与其子弟。从 显庆 五年以后,征役身死,更不借问。” 宋 梅尧臣 《村豪》诗:“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 ——《漢語大詞典》
乡愁(鄉愁)xiāng chóu
思乡的愁闷。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明 常伦 《望山有怀故人》诗:“高高见西山,乡愁冀倾写。” 冰心 《往事》二:“在她频频回顾的飞翔里总带着乡愁。”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 居住:穴居野~。
-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 决定,决断:~理。
-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 止,隐退:~暑。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 )~。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切 qiē/qiè《國語辭典》
切 [ qiè ]
动- 咬、咬紧。如:「咬牙切齿」。《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 贴近。如:「切身之痛」、「不切实际」。《荀子·劝学》:「诗书故而不切。」
- 按脉。如:「望、闻、问、切」。《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 密合。如:「贴切」、「亲切」。《晋书·卷五六·江统传》:「申论陆云兄弟,辞甚切至。」
- 急迫、急促。如:「返乡心切」、「杜鹃声切」。《文选·李密·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 所有的。参见「[[一切]]」条。
- 一定、千万。如:「切记」。《老残游记·第一回》:「诸位切不可乱动。」
- 要点。《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请略举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 古代拼音法。将两字拼读成一字的声音。原则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如「端,都官切。」都取ㄉ音,官取ㄨㄢ韵,合读为「ㄉㄨㄢ」。参见「[[反切]]」条。
切 [ qiē ]
动- 用刀把东西割断、分开成几部分。如:「切菜」、「切断」、「切割」、「切水果」。
- 向批发商批购货物。如:「切货」。
- 电讯传播中,截断目前通讯,将第三消息插入。如:「将镜头切进来。」
- 篮球赛中闪身进攻对方篮下。如:「空手切入」、「单刀切入」。
- 一种球技。利用球拍做下切动作,使之旋转。用于网球、乒乓球等。
- 几何学上指直线与弧线或两弧线相接于一点。如:「两圆相切」。
千山 qiān shān
(1).极言山多。 唐 柳宗元 《江雪》诗:“千山鸟飞絶,万逕人踪灭。” 宋 王安石 《古松》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2).山名。在今 辽宁省 西南部,为 长白山 的支脉。上有 月芽 、 钵盂 、 笔架 等十余峰。奇峰迭耸,峭壁嵯峨,故有千山之称。参阅《嘉庆一统志·奉天府·山川》。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在今 辽宁省 西南部,为 长白山 的支脉。上有 月芽 、 钵盂 、 笔架 等十余峰。奇峰迭耸,峭壁嵯峨,故有千山之称。参阅《嘉庆一统志·奉天府·山川》。 ——《漢語大詞典》
明月 míng yuè
(1).光明的月亮。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刘大白 《丁宁·黄昏》:“这秘密的黄昏,一霎时吞了斜阳,又一霎时吞了明月。”
(2).指明珠。《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冯浩 笺注:“明月,珠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
(3).喻泪珠。 唐 孟郊 《连州吟》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
(4).下一个月。《左传·昭公七年》:“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良止 以抚之。”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春秋左传·明月》:“ 齐 燕 平之月, 公孙段 卒,国人愈惧;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明月仅见此耳。” ——《漢語大詞典》
(2).指明珠。《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冯浩 笺注:“明月,珠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
(3).喻泪珠。 唐 孟郊 《连州吟》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
(4).下一个月。《左传·昭公七年》:“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良止 以抚之。”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春秋左传·明月》:“ 齐 燕 平之月, 公孙段 卒,国人愈惧;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明月仅见此耳。” ——《漢語大詞典》
子规(子規)zǐ guī
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 蜀 帝 杜宇 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 唐 杜甫 《子规》诗:“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宋 陈亮 《水龙吟》词:“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水浒传》第三七回:“枝上子规啼夜月,园中粉蝶宿花丛。” 鲁迅 《无题》诗:“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 ——《漢語大詞典》
啼 tí《國語辭典》
啼 [ tí ]
动- 号哭。如:「啼哭」。《谷梁传·僖公十八年》:「丽姬下堂而啼。」《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
- 鸟兽的鸣叫。如:「虎啸猿啼」。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宋·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𫛞〉词:「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