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天气清和树荫浓,冥濛薄雨湿帘栊。

贺铸宋代〕《北园初夏

天气清和树荫浓,冥濛薄雨湿帘栊。蔫红半落生香在,向晚玫瑰架上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天气清和树荫冥濛薄雨湿帘栊

天气(天氣)tiān qì
(1).古人指轻清之气。《逸周书·时训》:“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
(2).泛指空气。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传》:“鼻之呼吸,刻不能不与天气相通。”
(3).天命,气数。 唐 许敬宗 《尉迟恭碑》:“ 刘武周 不稽天气,寔暗人谋。”
(4).气候。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宋 张先 《八宝装》词:“正不寒不暖,和风细雨,困人天气。”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河中井》:“时天气炎热,游泳於河,竟失足堕下。” 丁玲 《阿毛姑娘》:“不怕天气已很冷,沿路上还是有不少烧香的客。”
(5).时候。指某一时刻。《水浒传》第八回:“两个公人带了 林冲 出店,却是五更天气。”《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莫如趁天气还早,躲了他。” 魏巍 《在风雪里》三:“吃过饭,天气已经不早了。”
(6).指一段时间。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醉归》:“俏冤家夜深归,喫得烂醉……枉了奴对孤灯守了三更多天气。” 康濯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他并不是党员,快到六十岁,结婚才不过十年天气。”  ——《漢語大詞典》
清和(清龢)qīng hé
清静和平。《隶续·汉司空掾陈寔残碑》:“ 陈寔 仲躬 者,含圣喆之清龢。”参见“ 清和 ”。
(1).天气清明和暖。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天清和而湿润,气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韦庄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 剑门 西。” 宋 潘元质 《丑奴儿慢》词:“愁春未醒,还是清和天气。” 李大钊 《青春》:“远从 瀛岛 ,反顾祖邦,肃杀鬱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静和平。形容升平气象。 汉 贾谊 《新书·数宁》:“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梁书·止足传·陶季直》:“﹝ 陶季直 ﹞出为冠军司马, 东莞 太守,在郡号为清和。”
(3).清静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君膺皇灵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说新语·言语》“ 荀中郎 在 京口 ” 刘孝标 注引《晋阳秋》“ 荀羡 字 令则 , 潁川 人,光禄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识裁。”《南史·梁纪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内怀英气。”
(4).(声音)清越和谐。《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镜纯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声。” 李周翰 注:“聆,听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声。” 汉 王逸 《九思·伤时》:“声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选·嵇康〈琴赋〉》:“清和条昶,案衍陆离。” 张铣 注:“言琴声清和有调。”《初学记》卷三十引 晋 傅玄 《蝉赋》:“声嚖嚖以清和兮,遥自託乎兰林。”
(5).(诗文)清新和顺。 宋 苏轼 《〈邵茂诚诗集〉叙》:“余读之,弥月不厌,其文清和妙丽,如 晋 宋 间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 海刚峯 严厉孤介,而诗却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遗稿〉序》:“观察出其文,读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韵。”
(6).农历四月的俗称。 明 卢象升 《与蒋泽垒先生书》之四:“家大人于清和闰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说指农历二月。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盖指二月也。 小谢 诗因之,故曰:‘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删去‘犹’字,而竟以四月为‘清和’。”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清和月》:“二月为清和。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谢灵运 诗:‘首夏犹清和。’今以四月当之。”  ——《漢語大詞典》
树荫(樹蔭)shù yīn
亦作“ 树阴 ”。 树木枝叶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阴影。《后汉书·独行传·范冉》:“﹝ 冉 ﹞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餘年,乃结草室而居焉。”《魏书·魏收传》:“夏月坐板牀,随树阴讽诵。” 杨朔 《香山红叶》:“沿着石砌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  ——《漢語大詞典》
浓 ( 濃 ) nóng
浓 [ nóng ]
  1. 含某种成分多,与“”相对:~茶。~雾。~墨。~眉。~重(zhòng )。~郁。
  2. 深厚,不淡薄:情深意~。
冥濛
幽暗不明。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青林结冥濛,丹巘被葱蒨。” 唐 王泠然 《夜光篇》诗:“游人夜到 汝阳 间,夜色冥濛不解颜。” 元 汤式 《一枝花·题崇明顾彦昇上居》曲:“近睹着 扶桑 野阳乌闪烁,遥认着 蓬莱山 烟靄冥濛。”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青冢无草木》:“ 昭君 墓, 嘉禾 曹秋岳 先生尝至,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濛作黱色,古云青冢。”参见“ 冥蒙 ”。  ——《漢語大詞典》
薄雨
秦观诗薄雨生微阴  ——《分类字锦》
湿 ( 濕 ) shī
湿 [ shī ]
  1. 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与“”相对:~度。潮~。~润。~热。~漉漉。
  2. 中医学名词:~气。~邪。~泻。
帘栊(簾櫳)lián lóng
(1).亦作“ 帘笼 ”。窗帘和窗牖。也泛指门窗的帘子。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华〈离情〉》:“秋月映帘笼,悬光入丹墀。” 宋 史达祖 《惜黄花·定兴道中》词:“独自捲帘櫳,谁为开尊俎!恨不得御风归去。” 明 徐元 《八义记·宴赏元宵》:“开宫扇,起帘櫳,满堂笑语与民同。” 陈毅 《游阳朔》诗:“竹林茅舍时出现,后有飞瀑透帘櫳。”
(2).指闺阁。 唐 李昂 《赋戚夫人楚舞歌》:“ 汉王 此地因征战,未出帘櫳人已荐。” 清 吴伟业 《西田招隐》诗之二:“曲处通帘櫳,茶香具含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