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肯 kěn《國語辭典》
肯 [ kěn ]
動- 許可、答應。如:「首肯」、「他不肯讓我辭職。」《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
- 願意、樂意。《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 那裡、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豈」。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肯 [ kěng ]
- (一)之又音。
将 ( 將 ) jiāng/jiàng
将 [ jiāng ]
- 快要:~要。~至。~来。即~。
- 带领,扶助:~雏。扶~。~军。
- 拿,持:~心比心。
- 把:~门关好。
-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 保养:~养。~息。
- 兽类生子:~驹。~小猪。
-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 又,且:~信~疑。
-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 刚,刚刚:~~。~才。
- 姓。
-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翰墨 hàn mò
(1).笔墨。 汉 张衡 《归田赋》:“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清 秦道然 《金缕曲·题云川蓉湖词隐图》词:“老矣城南 杜 ,尚依然飞扬翰墨,词填花雨。”
(2).借指文章书画。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 唐 颜真卿 《〈干禄字书〉序》:“既考文辞,兼详翰墨。”《宋史·米芾传》:“特妙於翰墨,沉著飞翥,得 王献之 笔意。” 郭沫若 《歌颂群英大会》诗:“旧状元只通翰墨,而今是各业俱全。” ——《漢語大詞典》
(2).借指文章书画。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 唐 颜真卿 《〈干禄字书〉序》:“既考文辞,兼详翰墨。”《宋史·米芾传》:“特妙於翰墨,沉著飞翥,得 王献之 笔意。” 郭沫若 《歌颂群英大会》诗:“旧状元只通翰墨,而今是各业俱全。” ——《漢語大詞典》
悲 bēi《國語辭典》
悲 [ bēi ]
动- 哀伤。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思念、顾念。《诗经·豳风·东山》:「我东日归,我心西悲。」《汉书·卷一·高帝纪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
- 哀痛。如:「忍悲」、「含悲」、「乐极生悲」。唐·白居易〈新乐府·上阳白发人〉:「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 佛学中拔除众生痛苦的行为、心境。如:「慈悲」。
- 哀伤的。《诗经·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 凄厉的。如:「悲曲」、「悲声」。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流落 liú luò
(1).漂泊外地,穷困失意。 唐 钱起 《秋夜作》诗:“流落四海间,辛勤百年半。”《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潘华 流落他乡,不知下落。”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一幕:“我们是 兴平 二年一同流落到这里来的,在这里同住了十二年了。”
(2).流失在外。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二砚今亦流落,不知所在,良可嘆惜。”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城东掌录》:“稿甫成而得疾奄逝,其书竟不知流落何所。”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命令 两江 总督、 江苏 浙江 巡抚,向各书贾客书船,探索各大藏书家书籍流落何方。”
(3).犹沦落。《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妻子诉道:‘丈夫薄倖,宠娼弃妻,若留女儿与他,日后也要流落为娼了。’”《老残游记》第十七回:“又想到自己好好一个良家女子,怎样流落得这等下贱形状,倒不如死了的乾浄。”
(4).衰落。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今乃母子离析,家事流落。” 卫种 《〈二十世纪之支那〉初言》:“昔 西班牙 民族,尝雄飞於世界,其后不竞, 美 西 之战,遂蒙失败,论者究其教育衰頽,故国势流落。”
(5).犹留落。际遇不好,无所遇合。 唐 刘长卿 《送李中丞之襄州》诗:“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六:“﹝ 郑顾道 ﹞在馆阁,十年不迁,人皆叹其流落,而 顾道 晏然无求进之意。”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下石钟山 有阁……游览之地,于斯为最,乃其地为公所,荒芜不治,北牖下有槽櫪,马矢堆积,令人叹絶,此与才士流落不偶者何异。” ——《漢語大詞典》
(2).流失在外。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二砚今亦流落,不知所在,良可嘆惜。”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城东掌录》:“稿甫成而得疾奄逝,其书竟不知流落何所。”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命令 两江 总督、 江苏 浙江 巡抚,向各书贾客书船,探索各大藏书家书籍流落何方。”
(3).犹沦落。《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妻子诉道:‘丈夫薄倖,宠娼弃妻,若留女儿与他,日后也要流落为娼了。’”《老残游记》第十七回:“又想到自己好好一个良家女子,怎样流落得这等下贱形状,倒不如死了的乾浄。”
(4).衰落。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今乃母子离析,家事流落。” 卫种 《〈二十世纪之支那〉初言》:“昔 西班牙 民族,尝雄飞於世界,其后不竞, 美 西 之战,遂蒙失败,论者究其教育衰頽,故国势流落。”
(5).犹留落。际遇不好,无所遇合。 唐 刘长卿 《送李中丞之襄州》诗:“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六:“﹝ 郑顾道 ﹞在馆阁,十年不迁,人皆叹其流落,而 顾道 晏然无求进之意。”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下石钟山 有阁……游览之地,于斯为最,乃其地为公所,荒芜不治,北牖下有槽櫪,马矢堆积,令人叹絶,此与才士流落不偶者何异。” ——《漢語大詞典》
寄语(寄語)jì yǔ
传话,转告。 南朝 宋 鲍照 《代少年时至衰老行》:“寄语后生子,作乐当及春。” 唐 刘希夷 《晚春》诗:“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寄语昏污诸酷吏,远在儿孙近在身。” 清 纳兰性德 《鹧鸪天·送梁汾南还时方为题小影》词:“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陈毅 《送人赴泰州谈判抗日合作》诗:“凭君寄语强梁辈,摩擦自戕慎厥初。” ——《漢語大詞典》
三闾(三閭)sān lǘ
指 屈原 。《后汉书·孔融传》:“忠非 三閭 ,智非 鼂错 ,窃位为过,免罪为幸。” 李贤 注:“即 屈原 也,掌王族三姓,曰 昭 、 屈 、 景 ,故曰‘三閭’。”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故 夷 、 皓 有安归之叹, 三閭 发已矣之哀。”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泛湘江》词:“唤起九歌忠愤,拂拭 三閭 文字,还与日争光。” 清 黄遵宪 《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辙乱旗翻屡败车,行吟憔悴比 三閭 。” ——《漢語大詞典》
彼 bǐ《國語辭典》
彼 [ bǐ ]
代- 那、那个、那里。与「此」相对。如:「彼时」、「彼处」、「厚此薄彼」。《战国策·赵策》:「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横此大江,淹彼南汜。」
- 他。如:「彼等」、「彼辈」、「知己知彼」。《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赎我,是知己。」唐·韩愈〈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一时(一時)yī shí
(1).一个季度。《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 韦昭 注:“三时,春夏秋;一时,冬也。”《淮南子·天文训》:“三月而为一时,三十日为一月。”《魏书·刑罚志》:“ 崔纂 可免郎,都坐尚书,悉夺禄一时。”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臣闻古者兵出於农,故三时耕稼,一时閲武。”
(2).一个时期。《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同时 王在晋 作《浮梅槛赋》, 汤临川 亦有《浮梅槛》诗,足见其倾倒一时矣。”
(3).一代;当代。《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 祭肜 , 耿秉 启 匈奴 之权, 班超 、 梁慬 奋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荐功祖庙,勒勋於后,亦一时之志士也。”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伏惟明公才略之宏伟,度量之宽厚,学术之广博,声名之煒燁,冠於一时而振於百世。”
(4).一个时辰。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朱子语类》卷一:“天地统是一箇大阴阳,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时谓之一辰。”按,旧分一日为十二时,一时合今两小时。
(5).暂时;一会儿。《荀子·正名》:“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然且为之,不明其数也。” 晋 陶潜 《拟古诗》:“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 齐王 田广 本 项王 所恶,他虽一时归顺 项王 ,到底终不和好。” 杨朔 《泰山极顶》:“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 沙汀 《航线》:“他们站在艇子的中部,干嚎,一时手指指天,一时又拍拍屁股。”
(6).谓难得的时机或时刻。《战国策·楚策四》:“今 燕 之罪大而 赵 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 赵 ,践乱 燕 ,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后汉书·吴汉传》:“君何不合二郡精鋭,附 刘公 击 邯郸 ,此一时之功也。” 李贤 注:“一时,言不可再遇也。” 宋 苏轼 《田表圣奏议叙》:“自 太平兴国 以来,至於 咸平 ,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 梁启超 《论金银涨落》:“ 中国 而犹欲富强也,此亦千载一时矣。”
(7).即时,立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水浒传》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当草酌三杯,争奈一时不能周备,且和师兄一同上街閒玩一遭。”《红楼梦》第四回:“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8).突然;偶然。《水浒传》第七回:“你丈夫教头和 陆谦 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 老舍 《正红旗下》六:“他若是一时心血来潮呢,也许来看看我们。”
(9).同时,一齐。《晋书·李矩传》:“ 矩 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彼此!’乃一时遣之。”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待授官之后, 文举 与小姐一时回家。” 杨朔 《铁骑兵》:“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
(10).犹一旦。《汉书·吴王濞传》:“ 吴 与 胶西 ,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 ——《漢語大詞典》
(2).一个时期。《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同时 王在晋 作《浮梅槛赋》, 汤临川 亦有《浮梅槛》诗,足见其倾倒一时矣。”
(3).一代;当代。《后汉书·班超梁慬传论》:“ 祭肜 , 耿秉 启 匈奴 之权, 班超 、 梁慬 奋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荐功祖庙,勒勋於后,亦一时之志士也。”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宋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伏惟明公才略之宏伟,度量之宽厚,学术之广博,声名之煒燁,冠於一时而振於百世。”
(4).一个时辰。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朱子语类》卷一:“天地统是一箇大阴阳,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时谓之一辰。”按,旧分一日为十二时,一时合今两小时。
(5).暂时;一会儿。《荀子·正名》:“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然且为之,不明其数也。” 晋 陶潜 《拟古诗》:“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 齐王 田广 本 项王 所恶,他虽一时归顺 项王 ,到底终不和好。” 杨朔 《泰山极顶》:“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 沙汀 《航线》:“他们站在艇子的中部,干嚎,一时手指指天,一时又拍拍屁股。”
(6).谓难得的时机或时刻。《战国策·楚策四》:“今 燕 之罪大而 赵 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 赵 ,践乱 燕 ,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后汉书·吴汉传》:“君何不合二郡精鋭,附 刘公 击 邯郸 ,此一时之功也。” 李贤 注:“一时,言不可再遇也。” 宋 苏轼 《田表圣奏议叙》:“自 太平兴国 以来,至於 咸平 ,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 梁启超 《论金银涨落》:“ 中国 而犹欲富强也,此亦千载一时矣。”
(7).即时,立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水浒传》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当草酌三杯,争奈一时不能周备,且和师兄一同上街閒玩一遭。”《红楼梦》第四回:“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8).突然;偶然。《水浒传》第七回:“你丈夫教头和 陆谦 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 老舍 《正红旗下》六:“他若是一时心血来潮呢,也许来看看我们。”
(9).同时,一齐。《晋书·李矩传》:“ 矩 曰:‘俱是国家臣妾,焉有彼此!’乃一时遣之。”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待授官之后, 文举 与小姐一时回家。” 杨朔 《铁骑兵》:“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关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
(10).犹一旦。《汉书·吴王濞传》:“ 吴 与 胶西 ,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