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千古配英魂,未随埃烬灭。

贺铸宋代〕《故邺

魏武昔恢图,北平谭尚孽。
卜邺筑新都,非徒三狡穴。
将行迁鼎志,遽有分香诀。
落日繐帷空,莫终歌舞阕。
旋闻瀍洛上,载起苍龙阙。
四叶不归东,苔花驰道绝。
食槽识终验,挂饭期先决。
扰攘百年间,覆车寻此辙。
山川气象变,朝市繁华歇。
白露复青芜,茫茫换时节。
阴风吹葛屦,磷火走兵血。
木叶下西陵,寒虫助骚屑。
当时陪葬骨,马鬣犹环列。
队碣仆纵横,镌文久残缺。
帛砧与柱础,螭首随分裂。
指此一抔间,贤愚两何别。
悠悠凤漳水,寂寂雀台月。
千古配英魂,未随埃烬灭。
田皋访遗老,谓有兴亡说。
但听黍离篇,叱牛耕不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千古英魂烬灭

千古 qiān gǔ
(1).久远的年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唐 李白 《丁都护歌》:“君看石 芒 碭 ,掩泪悲千古。”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谁言 张处士 ,雄笔映千古。”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王西庄之贪》:“贪鄙不过一时之嘲,学问乃千古之业。” 朱德 《悼左权同志》诗:“ 太行 浩气传千古,留得 清漳 吐血花。”
(2).引申为具有长远存在的价值。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自此以后, 北宋 诸公皆奉 杜 为正宗,而 杜 之名遂独有千古。”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南宋 诸名家,大旨亦不悖於 温 韦 ,而各立门户,别有千古。”
(3).指历史知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 初以才名自詡,目中实无千古。” 清 顾炎武 《哭陈太仆》诗:“早读兵家流,千古在胸臆。”
(4).死的婉辞,表示永别、不朽的意思,常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新唐书·薛收传》:“卒,年三十三。王哭之慟,与其从兄子 元 敬 书曰:‘吾与 伯褒 共军旅间,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岂期一朝成千古也。’” 宋 叶适 《赠夏肯甫》诗:“忽传千古信,虚抱一生疑。” 清 沈涛 《瑟榭丛谈》卷下:“尝慨志乘失修,义烈事多湮没弗彰,得 子文 此诗,两僕千古矣。” 巴金 《寒夜》二九:“上款写‘ 又安 先生千古’,下款写‘一中书局挽’。”  ——《漢語大詞典》
配 pèi《國語辭典》

配 [ pèi ]

  1. 酒的色澤。《說文解字·酉部》:「配,酒色也。」
  2. 夫妻。參見「配偶 」條。
  3. 妻子。如:「元配」、「繼配」。《詩經·大雅·皇矣》:「天立厥配,受命既固。」《鏡花緣·第一○回》:「俟他年長,代為擇配,完其終身。」
  1. 媲美。《玉篇·酉部》:「配,匹也;媲也。」《楚辭·屈原·大招》:「德譽配天,萬民理只。」
  2. 合、結合。《易經·繫辭上》:「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3. 男女結婚。如:「她姊妹倆,尚未婚配。」《詩經·衛風·竹竿》「淇水浟浟,檜楫松舟」句下漢·毛亨·傳:「舟楫相配得水而行,男女相配得禮而備。」
  4. 女子嫁人。如:「許配」。《三國演義·第六回》:「丞相有女,欲配將軍之子。」《儒林外史·第三七回》:「他家世兄賠嫁來的一個丫頭,他就配了姓嚴的管家了。」
  5. 分發、安排。如:「支配」、「分配」、「配銷制度」。《舊唐書·卷九八·裴耀卿傳》:「耀卿躬自條理,科配得所。」
  6. 流放罪人到遠方。如:「發配」、「刺配」。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改做誤傷人命,脊杖了六十,迭配殺門島去了。」
  7. 依適當的標準或比例,加以調和或拼製。如:「配藥」、「配色」、「配眼鏡」。
  8. 補足缺失。如:「配貨」、「配零件」、「配塊玻璃」。
  9. 陪襯、襯托。如:「紅花雖美,還需綠葉配。」
  10. 使牲畜交合。如:「配種」、「交配」。
  1. 適合、夠得上。如:「只有他才配稱世界球王。」《紅樓夢·第四九回》:「這一件衣 裳也只配他穿。別人穿了,實在不配。」
英魂 yīng hún
犹英灵。多用于对死者的敬称。 唐 贾彦璋 《王龙骧墓》诗:“茂绩当年举,英魂此地销。” 宋 陆游 《追怀胡基仲》诗:“遗稿何由见,英魂不可呼。” 清 纳兰性德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词:“原头野火烧残碣,叹英魂才魄暗销歇。”京剧《杜鹃山》第八场:“你对不起众乡亲,你对不起九泉下烈士英魂!”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随 ( 隨 ) suí
随 [ suí ]
  1. 跟着:~从。~员。~葬。~即(立刻)。~行(xíng )。~身。~喜。~波逐流。~行(hāng )就市。
  2. 顺从,任凭:~意。~口。~宜。~和。~俗。~笔。~遇而安。
  3. 顺便,就着:~带。~手关门。
  4. 像:他长得~他父亲。
  5. 姓。
埃 āi《國語辭典》

埃 [ āi ]

  1. 灰尘、尘土。如:「尘埃」。《文选·潘安·藉田赋》:「微风生于轻幰,纤埃起于朱轮。」
  2. 量词。物理学上计算微小长度的单位。为英语angstrom的音译。一埃等于一公尺的百亿分之一。
烬灭(燼滅)jìn miè
(1).指灯火熄灭。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 吴 、 蔡 、 齐 、 秦 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絶。”
(2).烧毁;灭绝。 唐 李翱 《陵庙日朔祭议》:“盖遭 秦 火,《诗》《书》《礼经》烬灭,编残简缺, 汉 乃求之先儒。” 薛子正 《华北敌后艰苦奋战的一年》:“敌寇对我 晋 东南抗 日 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烬灭扫荡’。”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