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顾余方有役,俗驾不敢停。

贺铸宋代〕《晓度黄叶岭东谷怀寄金陵王居士闲叟

阴谷不寓暑,风松朝露零。
乳溪逗绿筱,琴筑声泠泠。
老石渍金碧,窅然沈列星。
酌此石上泉,饵彼松下苓。
倏欻振飞步,岂徒制颓龄。
何须历五岳,即蹈神人庭。
顾余方有役,俗驾不敢停。
寄音采真子,来卜白云扃。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俗驾不敢

顾 ( 顧 ) gù
顾 [ gù ]
  1. 回头看,泛指看:~眄。~名思义。回~。
  2. 照管,注意:~及。~忌。~虑。~念。~恤。~全。~问。~惜。兼~。
  3.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客。惠~。主~。
  4. 拜访:三~茅庐。
  5. 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用之何如耳”。
  6. 文言连词,反而、却:“足反居上,首~居下。”
  7. 同“雇”,酬。
  8. 姓。
余 ( 餘 ) yú《國語辭典》

余 [ yú ]

  1. 我,表第一人稱。《文選·班彪·北征賦》:「余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文選·陸機·歎逝賦》:「余將老而為客。」
  1. 剩下、多餘。《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同「餘 」。
  2. 姓。如宋代有余靖。

余 [ xú ]

  1. 參見「余余」、「余吾鎮」等條。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1.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2. 区域。如:「地方」、「远方」。
  3.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4.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5.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6.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7.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8.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9.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2.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3.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1.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2.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役 yì《國語辭典》

役 [ yì ]

  1. 戍守边疆。《说文解字·彳部》:「役,戍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2. 使唤、差遣。如:「役使」、「奴役」。《孟子·离娄上》:「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
  3. 作为、施行。《礼记·表记》:「君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
  4. 服事。《左传·成公二年》:「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晋·杜预·注:「役,事也。」
  5. 吸引、牵缠。唐·孟郊〈古离别〉诗:「春芳役双眼,春色柔四支。」唐·顾敻〈浣溪沙·露白蟾明又到秋〉词:「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1. 士兵。《国语·吴语》:「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
  2. 事件。多指战争而言。如:「战役」、「八二三之役」。《左传·昭公五年》:「邲之役,楚无晋备,以败于鄢。」
  3. 为国家所尽的义务、劳力。如:「兵役」、「服役」。
  4. 供差遣的人。如:「苦役」、「仆役」、「杂役」。《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陶潜传》:「汝辈幼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俗驾(俗駕)sú jià
世俗人。驾,车驾,借指人。 金 房皞 《送王升卿》诗:“我欲从君觅隐居,却恐山灵嫌俗驾。”  ——《漢語大詞典》
不敢 bù gǎn
(1).谓没胆量,没勇气。亦表示没有胆量做某事。《孟子·公孙丑下》:“我非 尧舜 之道,不敢以陈於王前。”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主人愿少留,延入陈壶觴。卑贱不敢辞,忽忽心如狂。”
(2).指没有胆量做某事。 许地山 《缀网劳珠》:“可敬的妇人,我所做一切的事都是伤害我的身体和你我二人的感情,此后我再不敢了。”
(3).方言。不要。《秧歌剧选·惯匪周子山》:“闹革命是咱穷人翻身嘛,要齐心的闹,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有事众人好好价讨论嘛。” 杜鹏程 《延安人》:“你出去看看,我老觉乎着仓库不安全,可不敢失了火!”
(4).谦词。犹不敢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这是敝友 河南 侯朝宗 ,当今名士,久慕清谈,特来领教。﹝丑﹞不敢,不敢!请坐献茶。”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贵姓?不敢,姓 盛 。”  ——《漢語大詞典》
停 tíng《國語辭典》

停 [ tíng ]

  1. 中止。如:「停办」、「停止」、「雨停了」。
  2. 止留、暂时居留。如:「停留」。《三国演义·第一○六回》:「雨水不住,营中泥泞,军不可停,请移于前面山上。」
  3. 放置、搁置。如:「停放」。《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式传》:「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把棺材就停在房子中间,开了几日丧。」
  1. 稳当、妥贴。《西游记·第三回》:「悟空将金冠、金甲、云履都穿戴停当。」《儒林外史·第五回》:「当下商议已定,一切办的停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