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湖老子何堪别,隐几僧坊更寂寥。
贺铸〔宋代〕《送何安中之官新安录事》
带郭荒山百匝牢,跻攀几见病猿猱。
官粮可数才鸡肋,吏事悬知倍马曹。
芸阁有书行且召,萱堂须养未容高。
庆湖老子何堪别,隐几僧坊更寂寥。
官粮可数才鸡肋,吏事悬知倍马曹。
芸阁有书行且召,萱堂须养未容高。
庆湖老子何堪别,隐几僧坊更寂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庆 ( 慶 ) qìng
庆 [ qìng ]
- 祝贺:~贺。~祝。~幸。~典。~功。
- 可祝贺的事:国~。大~。
- 姓。
湖 hú《國語辭典》
湖 [ hú ]
名- 被陆地包围,汇集大水的地方。如:「太湖」、「洞庭湖」、「鄱阳湖」、「三江五湖」。
- 姓。如宋代有湖沐。
老子 lǎo zi
(1).老年人自称。犹老夫。《后汉书·逸民传·韩康》:“ 康 曰:‘此自老子与之,亭长何罪!’”《晋书·庾亮传》:“老子於此处兴復不浅。”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吴江观雪见寄》词:“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水浒传》第二六回:“老子不曾有些礼数到都头家,却如何请老子吃酒?”
(2).对老年人的泛称。《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寧 益贵重,增兵二千人”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寧 ﹞因夜见 权 , 权 喜曰:‘足以惊骇老子(指 曹操 )否?’” 唐 白居易 《晚起闲行》诗:“皤然一老子,拥裘仍隐几。” 元 秦简夫 《东堂老》楔子:“如今老了,人家就叫我做东堂老子。”
(3).父亲的俗称。《宋书·孝义传·潘琮》:“儿年少,自能走,今为老子不走去。”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在 南郑 ,见西邮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
(4).自高自大的人自称。一般人亦用于气忿或开玩笑的场合。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老子办正事,你这不点儿大的小东西,也要来打岔。” 巴金 《憩园》十二:“你敢动一下,老子不把你打成肉酱不姓 赵 !”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老子这张嘴么,就这样,说是要说的,吃也是要吃的。”
(5).相传为 春秋 时期思想家。道教的创始人。姓 李 名 耳 ,字 耼 ,故亦称 老耼 。著《道德经》五千言,亦名《老子》,为道教的经典著作。
(6).古星官名。《晋书·天文志中》:“老子四星及周伯、王蓬絮、芮各一,错乎五纬之间。”《晋书·天文志中》:“老子星色淳白,然所见之国,为饥为凶,为善为恶,为喜为怒。” ——《漢語大詞典》
(2).对老年人的泛称。《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寧 益贵重,增兵二千人”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寧 ﹞因夜见 权 , 权 喜曰:‘足以惊骇老子(指 曹操 )否?’” 唐 白居易 《晚起闲行》诗:“皤然一老子,拥裘仍隐几。” 元 秦简夫 《东堂老》楔子:“如今老了,人家就叫我做东堂老子。”
(3).父亲的俗称。《宋书·孝义传·潘琮》:“儿年少,自能走,今为老子不走去。”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在 南郑 ,见西邮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
(4).自高自大的人自称。一般人亦用于气忿或开玩笑的场合。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老子办正事,你这不点儿大的小东西,也要来打岔。” 巴金 《憩园》十二:“你敢动一下,老子不把你打成肉酱不姓 赵 !”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老子这张嘴么,就这样,说是要说的,吃也是要吃的。”
(5).相传为 春秋 时期思想家。道教的创始人。姓 李 名 耳 ,字 耼 ,故亦称 老耼 。著《道德经》五千言,亦名《老子》,为道教的经典著作。
(6).古星官名。《晋书·天文志中》:“老子四星及周伯、王蓬絮、芮各一,错乎五纬之间。”《晋书·天文志中》:“老子星色淳白,然所见之国,为饥为凶,为善为恶,为喜为怒。” ——《漢語大詞典》
何堪 hé kān
(1).怎能忍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卢 相 迈 不食盐醋,同列问之:‘足下不食盐醋,何堪?’” 清 吕大器 《镇羌道上有感》诗:“鹰眼何堪秋草枯? 姑臧 清节至今无。”
(2).岂可;哪里能。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可。 宋 欧阳修 《笔说·峡州诗说》:“‘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 清 潘陆 《彭泽县》诗:“地借 陶潜 著,人思 狄相 贤。何堪寻废县?沙草浸寒泉。” 叶圣陶 《穷愁》:“阿母一袄,春间已敝,不与补缀,何堪著体?” ——《漢語大詞典》
(2).岂可;哪里能。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可。 宋 欧阳修 《笔说·峡州诗说》:“‘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 清 潘陆 《彭泽县》诗:“地借 陶潜 著,人思 狄相 贤。何堪寻废县?沙草浸寒泉。” 叶圣陶 《穷愁》:“阿母一袄,春间已敝,不与补缀,何堪著体?” ——《漢語大詞典》
别 ( 別 ) bié/biè《國語辭典》
- 「別 」的異體字。
隐几(隱几)yǐn jī
(1).靠着几案,伏在几案上。《孟子·公孙丑下》:“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庄子·齐物论》:“ 南郭子綦 隐机而坐,仰天而嘘。” 成玄英 疏:“隐,凭也。 子綦 凭几坐忘,凝神遐想。” 宋 陆游 《秋日焚香读书戏作》诗:“世事无端自纠纷, 放翁 隐几对炉熏。” 清 洪升 《长生殿·雨梦》:“漏鼓三交,且自隐几而卧。”
(2).几案。 南朝 齐 谢朓 有《乌皮隐几》诗。《南齐书·孔稚珪传》:“﹝ 太祖 ﹞餉 灵产 白羽扇素隐几。”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会稽记》: 上虞 兰室山 葛玄 所隐之处,有隐几,化为鹿。” ——《漢語大詞典》
(2).几案。 南朝 齐 谢朓 有《乌皮隐几》诗。《南齐书·孔稚珪传》:“﹝ 太祖 ﹞餉 灵产 白羽扇素隐几。”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会稽记》: 上虞 兰室山 葛玄 所隐之处,有隐几,化为鹿。” ——《漢語大詞典》
僧坊 sēng fāng
僧舍。《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尔后不住僧坊,别立解舍,诸僧多效之。” 唐 王维 《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诗序:“深居僧坊,傍俯人里。”《新唐书·儒学传中·王绍宗》:“少贫狭,嗜学,工草隶,客居僧坊,写书取庸自给,凡三十年。”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寂寥 jì liáo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 注:“寂寥,无形体也。”《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寂寥,空无人民之貌也。”《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