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不作偷生渡江计,可须千里更西来。

贺铸宋代〕《题项羽庙三首之二

楚都陈迹久灰埃,一曲虞兮尚寄哀。
不作偷生渡江计,可须千里更西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作偷生渡江千里西来

不作 bù zuò
(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漢語大詞典》
偷生(媮生)tōu shēng
亦作“媮生”。
(1).苟且求活。《荀子·荣辱》:“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此而不知也。”《逸周书·芮良夫》:“尔执政小子,不图善,偷生苟安,爵贿成。” 唐 杜甫 《石壕吏》诗:“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鲁迅 《野草·希望》:“倘使我还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的飘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
(2).假称活着。 唐 常楚老 《祖龙行》诗:“腐肉偷生三千里,伪书先赐 扶苏 死。”
(3).迷信谓不经轮回,偷偷诞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或有无依魂魄,附人感孕,谓之偷生。高行緇黄,转世借形,谓之夺舍。是皆偶然变现,不在轮迴常理之中。”
媮生:亦作“偷生”。苟且求活,无所作为地生活。《楚辞·卜居》:“寧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朱熹 集注:“媮,音偷,旧音俞,非是。” 唐 司空图 《乙丑人日》诗:“今朝人日逢人喜,不料媮生作老人。”  ——《漢語大詞典》
渡江
后汉书宋均传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到下记属县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  ——《分类字锦》
计 ( 計 ) jì
计 [ jì ]
  1. 核算:~时。~量(liàng )。~日程功。
  2.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晴雨~。湿度~。
  3. 主意,策略:~策。~谋。
  4. 谋划,打算:~划。~议。
  5. 姓。
可 kě/kè《國語辭典》

可 [ kě ]

  1. 肯定、赞成、赞同。如:「许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2. 适宜。《庄子·天运》:「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西游记·第一二回》:「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
  3. 病愈、痊愈。《董西厢·卷五》:「针灸没灵验,医疗难痊可。」《三国演义·第八○回》:「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
  4. 当、对著。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5. 值得、堪。如:「可贵」、「可敬」。《诗经·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唐·陈陶〈陇西行〉四首之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 能够。如:「你可以走了。」《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汉·王充《论衡·率性》:「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2. 却。如:「你去,我可不去。」唐·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那玉砌朱廉与画堂,我也可觑得寻常。」
  3. 约略、约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4. 岂。唐·韦庄〈长安清明〉诗:「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5. 表示疑问。如:「你可知道?」、「你可想过?」
  6. 真、确实。《辽史·卷三○·天祚皇帝本纪·赞曰》:「太祖、太宗乘百战之势,辑新造之邦,英谋叡略,可谓远矣。」《水浒传·第七三回》:「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
  1. 但是、可是。如:「他虽然笨,可很用功。」
  1. 用于句中,表示加强语气。如:「你可回来了。」、「这下可好了!」
  1. 美好的。如:「可人儿」。
  1. 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可 [ kè ]

  1. 参见「可汗 」条。
须 ( 須 鬚 ) xū
须 [ xū ]
  1.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2.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3. 〔~臾〕片刻,一会儿。
  4.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5.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千里 qiān lǐ
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之所为, 郑 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后汉书·公孙瓒传》:“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 唐 孟郊 《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西来(西来)
唐 王建 宫词一百首 其二 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
唐 郎士元 奉和杜相公益昌路作 南去猿声傍双节,西来江色绕千家。
唐 胡曾 咏史诗 轵道 汉祖西来秉白旄,子婴宗庙委波涛。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