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我披图经豁心意,仙凡迥隔长相思。

钱以垲清代〕《望罗浮山长歌

我闻罗浮两山称最奇,往往风雨为合离。曾传浮海两成一,铁桥万丈中联之。

奇峰四百三十二,芙蓉朵朵青纷披。遥指飞云尤峻绝,三峰错立相肩随。

麻姑玉女不可辨,石楼双峙徒依稀。更闻稚川留丹灶,土丸遇疾能医治。

野人黄氏实高弟,鸡犬上升河独遗。旧庐传有瘖虎卧,人间游戏谁其知。

石臼犹存千年物,咄咄异鸟呼药师。朱明青霞洞深窅,悬泉千尺空中飞。

山神能遣五色雀,远迎嘉客疑相期。蝴蝶如轮亦异彩,得茧聊当天孙丝。

更吟东坡松风句,梅花万树情依依。美人一去影缥缈,师雄清梦无乃痴。

我披图经豁心意,仙凡迥隔长相思。晴窗遥睇徘徊久,何当奋袂探灵芝。

野人踪迹或许值,愿续古树新题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图经心意仙凡迥隔长相思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披 pī《國語辭典》

披 [ pī ]

  1. 将衣物搭在肩背上。如:「披羊皮的狼」。《文选·曹丕·杂诗二首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2. 打开、翻开。如:「披卷」、「披襟」、「披肝沥胆」。唐·韩愈〈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3. 剖开、揭露。《汉书·卷五一·枚乘传》:「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唯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一纸私函将意去,五中深虑向君披。」
  4. 分开、拆裂。《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
  5. 分散、散开。如:「披头散发」、「披发左衽」。《明史·卷一·太祖本纪一》:「羽翼既披,平江势孤,立破矣。」

披 [ ​pēi ]

  1. (一)​之又音。
图经(圖經)tú jīng
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 唐 王建 《题酸枣县蔡中郎碑》诗:“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 蔡邕 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徐汉玉》:“行至 来宾县 ,得图经,视之, 唐 严州 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经中》:“辨疆域者有图经, 挚虞 以作畿服经也。”  ——《漢語大詞典》
豁 huō/huò/huá《國語辭典》

豁 [ huō ]

  1. 割裂、裂开。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我根前使不著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
  2. 拼、舍弃、牺牲。如:「豁出生命」、「豁著命干」。
  1. 残缺、缺损。如:「豁嘴」、「豁唇子」。

豁 [ hè ]

  1. 参见「豁亮 」条。

豁 [ huò ]

  1. 通敞的山谷。《说文解字·谷部》:「豁,通谷也。」
  1. 舒张、舒展。宋·陆游〈暮秋遣兴〉诗:「如虹壮气终难豁,安得云涛万里舟。」《资治通鉴·卷二八○·后晋纪一·高祖天福元年》:「卿言殊豁吾意,成败吾决行之。 」
  2. 排遣、发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水浒传·第五七回》:「先杀你这个秃驴,豁我心中怒气。」
  3. 免除。如:「豁免粮捐」、「豁免罪犯」。
  4. 不顾、舍弃。如:「豁出性命」。
  1. 开朗、宽敞。《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再进数步,渐向此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薨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1. 开通、开阔。如:「豁达」、「豁然」。《史记·卷八·高袓本纪》:「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2. 很快、一下子。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一折》:「每常我听得绰的说个女婿,我早豁的离了坐位。」

豁 [ huá ]

  1. 参见「豁拳 」条。
心意 xīn yì
(1).意思;心情。《易·明夷》:“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孔颖达 疏:“心有所存,既不逆忤,能顺其上,故曰获心意也。”《史记·李斯列传》:“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説耳目者,必出於 秦 然后可,则是 宛 珠之簪,傅璣之珥, 阿 縞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 三国 魏 曹丕 《芙蓉池作》诗:“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宋 欧阳修 《山中之乐》诗序:“於其行也,为作《山中之乐》三章,极道山林间事,以动其心意,而卒反之於正。”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七章:“ 二柱 是苦水泡大的孩子,晓得穷苦人家的心意。”
(2).思虑;想法。《汉书·赵充国传》:“使虏闻东方北方兵并来,分散其心意。”《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又恰恰的碰上了他那一腔酸心恨事,动了个同病相怜的心意。” 蒋光慈 《我应当归去》诗:“我曾经起过这般的心意:我为什么不常在异国流浪呢……但是现在我感觉得我是怎样地,不能,不能和祖国相隔离。”
(3).主观想象。《淮南子·览冥训》:“心意之论,不足以定是非。”
(4).情意。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一折:“俺浑家心意真,你母子性命存。”《白雪遗音·马头调·饯别》:“夫妻二人如酒醉, 鶯鶯 痛伤悲,哎哟小姐心意灰。” 峻青 《海啸》第四章:“这点东西,就算是给咱们家乡老少爷们的一点慰劳吧,东西不多,是点心意。”  ——《漢語大詞典》
仙凡 xiān fán
(1).仙境与人间。 元 刘因 《游天城》诗:“天设限仙凡,云生失昏晓。”
(2).谓仙人与凡人。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秀才,你读书人,岂不知幽冥之理,仙凡之道,不可如此!”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那时还相信神仙和鬼神,并不以为虚造,所以所记虽有仙凡和幽明之殊,却都是史的一类。”
(3).借喻皇宫内苑与宫外。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歌咏》:“ 杨文公 初为光禄丞, 太宗 颇爱其才。一日,后苑赏花宴词臣,公不得预,以诗貽诸馆阁曰:‘闻戴宫花满鬢红 上林 丝筦待重瞳, 蓬莱 咫尺无因到,始信仙凡迥不同。’”
(4).比喻朝廷与地方。 宋 苏轼 《赠人》诗:“别后休论信息疎,仙凡自古亦殊途……谁怜泽畔行吟者,目断 长安 貌欲枯。” 冯应榴 注:“其人由官 荆 楚 而内召入 汴 者。”  ——《漢語大詞典》
迥隔 jiǒng gé
亦作“逈隔”。 远远隔绝。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假诗》:“近世有江湖诗者,曲心苦思,既与造化逈隔,朝推暮敲,又未以溉其本根,而诗於是乎始卑。” 清 孔贞瑄 《泰山纪胜·御帐崖》:“诸水从云间奔赴,顿觉冷然与人世迥隔。”  ——《漢語大詞典》
长相思(長相思)zhǎng xiàng sī
(1).指丝棉。《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文綵双鸳鸯,裁为合懽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被中著绵谓之长相思,绵绵之意。”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一:“长想思,谓以丝缕络绵,交互网之,使不断,长相思之义也。”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男女或友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 南朝 和 唐 代诗人写此题者甚多,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句式长短错落不一。
(3).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因 南朝 梁 陈 乐府《长相思》而得名。又名《双红豆》《忆多娇》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