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混元 hùn yuán
(1).指天地元气。亦指天地。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九:“混元生两仪,四象运衡璣。”《后汉书·班固传》:“厥道至乎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外运混元,内浸豪芒。” 李贤 注:“混元,天地之总名。” 唐 方干 《处州洞溪》诗:“混元融结后,便有此溪名。” 宋 司马光 《次韵和邻几秋雨十六韵》:“混元初不宰,霪雨浩无程。”《封神演义》第八二回:“混元初判道为尊,炼就乾坤清浊分。”
(2).谓开天辟地之时。形容极古远的时代。 唐 白居易 《卯时酒》诗:“似游 华胥国 ,疑反混元代。”《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 ——《漢語大詞典》
(2).谓开天辟地之时。形容极古远的时代。 唐 白居易 《卯时酒》诗:“似游 华胥国 ,疑反混元代。”《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 ——《漢語大詞典》
神巧 shén qiǎo
神奇巧妙。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所收不过一季,又有折封对号、流水查擦、改稽总撒,猾胥无所施神巧之技矣。” ——《漢語大詞典》
本 běn《國語辭典》
本 [ běn ]
名- 草木的根幹。《說文解字·木部》:「木下曰本。」《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漢·高誘·注:「本,根也。」
- 事物的本原、根源。如:「本末倒置」、「變本加厲」。《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 母金、資金。如:「成本」、「股本」、「夠本」、「賠本」、「將本圖利」、「一本萬利」。
- 書籍、字畫、碑帖等。如:「讀本」、「版本」、「刻本」、「拓本」、「手抄本」、「精裝本」。
- 演出的底本。如:「腳本」、「話本」、「劇本」。
- 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如:「奏本」、「修本」。
- 量詞:➊ 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➋ 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➌ 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 姓。如明代有本高。
- 根據、依憑。如:「一本初衷」。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本位」、「校本部」。
- 起初的、原來的。如:「本能」、「本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 現在的、目前的。如:「本月」、「本年度」。
- 本來、原來。《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 稱自己或自己這方。如:「本人」、「本庭」、「本籍」、「本報訊」。《淮南子·氾論》:「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
无形(無形)wú xíng
(1).不见形体。《礼记·曲礼上》:“听於无声,视於无形。” 孔颖达 疏:“视於无形者,谓视而不见父母之形。” 唐 刘禹锡 《天论》:“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之微者也。乌有天地之内有无形者耶?” 元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上:“驾无形之马,御太虚之车,一息之顷,无不出也,无不游也。”
(2).不露形迹;未露形迹。《孙子·虚实》:“故形兵之极,至於无形。” 梅尧臣 注:“兵本有形,虚实不露,是以无形,此极致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盖明者远见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无形。”《新五代史·杂传二·温韬》:“而未然之祸,难述於无形,不足以动其心歟?”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香畹楼忆语》:“然能储一有用之材,即可弭一无形之祸。”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倒好像夫妻之间有一条什么无形的墙壁阻隔着似的。”
(3).犹言不知不觉。《晋书·乐志上》:“同进退让,化渐无形。大和宣洽,通於幽冥。”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而若干戏剧工作者,也已有形或无形地受到它们的影响了。” ——《漢語大詞典》
(2).不露形迹;未露形迹。《孙子·虚实》:“故形兵之极,至於无形。” 梅尧臣 注:“兵本有形,虚实不露,是以无形,此极致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盖明者远见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无形。”《新五代史·杂传二·温韬》:“而未然之祸,难述於无形,不足以动其心歟?”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香畹楼忆语》:“然能储一有用之材,即可弭一无形之祸。”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倒好像夫妻之间有一条什么无形的墙壁阻隔着似的。”
(3).犹言不知不觉。《晋书·乐志上》:“同进退让,化渐无形。大和宣洽,通於幽冥。”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而若干戏剧工作者,也已有形或无形地受到它们的影响了。” ——《漢語大詞典》
匠 jiàng《國語辭典》
匠 [ jiàng ]
名- 泛称各种技术工人。如:「木匠」、「铁匠」、「花匠」、「工匠」。《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 尊称在某方面有特殊造诣的人。如:「画坛巨匠」、「文坛巧匠」。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 技艺灵巧、构思巧妙。如:「匠心独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夫裁文匠笔,篇有小大。」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动-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到。如:「出席」、「出场」。
-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西湖 xī hú
湖名。我国以“西湖”名者甚多,多以其在某地之西为义。(1)在 浙江 杭州 城西。 汉 时称 明圣湖 、 唐 后始称 西湖 ,为我国著名游览胜地。有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等十处胜景。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词:“轻舟短棹 西湖 好,緑水逶迤。”参阅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西湖》。(2)在 广东省 惠州市 西,又名 丰湖 。 宋 杨万里 《惠州丰湖亦名西湖》诗:“三处 西湖 一色秋, 钱塘 潁水 更 罗浮 。”(3)在 河南省 许昌县 城外。 金 元好问 《约严侯泛舟》诗:“风物当年小 洞庭 , 西湖 此日展江亭。”(4)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市区西。有 开化寺 、 宛在堂 、 桂斋 ( 林则徐 读书处)等胜迹。(5)在 安徽省 阜阳县 西北。 唐 许浑 《颍州从事西湖亭饯》诗:“ 西湖 清讌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漢語大詞典》
作画(作畫)zuò huà
绘画。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漫画而又漫画》:“我才知道画家作画时候的调色、配色之类,都是多事。” ——《漢語大詞典》
屏 píng/bǐng《國語辭典》
屏 [ píng ]
名- 當門的小牆。即照壁。《爾雅·釋宮》:「屏謂之樹。」晉·郭璞·注:「小牆當門中。」《淮南子·時則》:「授車以級,皆正設于屏外。」漢·高誘·注:「屏,樹垣也。」
- 泛指像牆的遮蔽物。《詩經·小雅·桑扈》:「君子樂胥,萬邦之屏。」唐·白居易〈冷泉亭記〉:「山樹為蓋,巖石為屏。」
- 屏風。如:「素屏一張」。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
- 字畫裱成的條幅,通常以四幅或八幅為一組。如:「畫屏」、「字屏」。《老殘遊記 ·第九回》:「抬頭看見北牆上掛著四輻大屏,草書寫得龍飛鳳舞。」
- 保護、做為屏障。《國語·齊語》:「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唐·元稹〈贈鄭餘慶太保制〉:「而今而後,誰其屏余?」
- 隱瞞、蒙蔽。呂氏春秋《慎行論·慎行》:「亡夫太子建,殺連尹奢,屏王之耳目。」
屏 [ bīng ]
- 參見「屏營 」條。
屏 [ bǐng ]
動- 排除。《論語·堯曰》:「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正采耀乎朱藍,間色屏於紅紫。」
- 斥退。《戰國策·秦策三》:「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乃屏人閒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
- 退避、隱藏。如:「屏居」、「屏跡」。宋·王安石〈答孫莘老書〉:「丘園自屏,煩公遠屈,衰疾不獲奉迓。」
- 停止、壓制。如:「屏住呼吸」、「屏息靜觀」。《論語·鄉黨》:「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
- 放逐。《禮記·王制》:「屏之四方,唯其所之。」宋·蘇軾〈答王莊叔〉二首之一:「 某罪廢遠屏,有玷知識。」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