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惜子有高材,竿幢揭华旒。

王令宋代〕《令既有高邸之行而束孝先兄弟索余诗云

扰扰利学者,久不可与谋。
读书乃何为,老不知轲丘。
弗恤义所在,务期高爵收。
尝闻失则嗟,不闻得之羞。
知谁洪其源,使世乘其流。
於今已汗漫,更久将遡游。
尝闻古人言,饕餮为共兜。
谓恶岂必多,偷饱德弗修。
不知自思者,舍此何所由。
故余早知惧,誓将异人求。
宁为寒饿嗟,不同富贵讴。
此行况有获,师德高前修。
因尝请子行,勉子无逗遛。
於吾乃何有,同病不独瘳。
虽爱谓予然,尚疑子终不。
惜子有高材,竿幢揭华旒。
苟能自摆去,不为世学囚。
行将见远到,强弩射弱菆。
何必请予诗,自合治子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高材竿华旒

惜 xī《國語辭典》

惜 [ xí ]

  1. 爱怜、珍视、舍不得。如:「惜福」、「吝惜」、「爱惜」、「死不足惜」、「怜香惜玉」。唐·白居易〈日长〉诗:「爱水多櫂舟,惜花不扫地。」
  2. 悲痛、哀伤。如:「痛惜」。《文选·陆机·叹逝赋》:「望汤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屡戢。」《聊斋志异·卷八·张贡士》:「犹述其曲文,惜不能全忆。」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高材 gāo cái
见“ 高才 ”。  ——《漢語大詞典》
竿 gān《國語辭典》

竿 [ gān ]

  1. 竹干、竹茎。可截取供使用。如:「竹竿」。《诗经·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文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 量词。计算竹子的单位。宋·苏轼〈赠惠山僧惠表〉诗:「敧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西游记·第一三回》:「一径野花香袭体,数竿幽竹绿依依。」
幢 chuáng/zhuàng《國語辭典》

幢 [ chuáng ]

  1. 旌旗一类的东西。如:「旌幢」、「幡幢」。
  2. 量词。计算房屋的单位。如:「一幢房子」。

幢 [ zhuàng ]

  1. 后妃舟车上形状像车盖的帷幔。《隋书·卷一○·礼仪志五》:「其箱饰以翟羽,黄油幢黄里。」
揭 jiē/qì《國語辭典》

揭 [ jiē ]

  1. 举、高举。如:「高揭义旗」、「揭竿而起」。《战国策·齐策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2. 公开表露出来。如:「揭露」、「揭短」、「揭底」、「揭晓」。
  3. 掀开、拉开。如:「揭幕」、「揭锅盖」。唐·韩偓〈复偶见三绝〉之三:「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
  4. 把黏在物体上面的东西撕下。如:「揭膏药」、「揭疮巴」、「揭下壁报」。
  5. 肩负。《庄子·胠箧》:「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唐·杜光庭《虬髯客传》:「乃紫衣戴帽人,杖揭一囊。」
  1. 姓。如唐代有揭镇,清代有揭暄。

揭 [ qì ]

  1. 提起衣襟。《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二》:「道中水漫数寸,仍揭而溯之。」
华旒(华旒)
高盖花萼楼赋于是乘舆乃登夫翠辇而建华旒  ——《分类字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