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天开(天開)tiān kāi
(1).谓天予开发、启示。《史记·魏世家》:“以是始赏,天开之矣。”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天开之祚,末胄称王。”
(2).指日行北归、阳气复生。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玉律迎阳,万国际天开之运。” ——《漢語大詞典》
(2).指日行北归、阳气复生。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玉律迎阳,万国际天开之运。” ——《漢語大詞典》
图画(圖畫)tú huà
(1).绘画。《史记·外戚世家》:“上居 甘泉宫 ,召画工图画 周公 负 成王 也。” 唐 张泌 《春日旅泊桂州》诗:“溪边物色宜图画,林伴鶯声似管絃。”《西游记》第四九回:“内中有善图画者,传下神影,这才是鱼篮 观音 现身。”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昔在 汉 氏,若 武梁祠 、 鲁灵光殿 ,皆图画伟人事蹟。”
(2).用线条、色彩构成的形象或肖像。《汉书·赵充国传》:“乃召黄门郎 扬雄 即 充国 图画而颂之。” 五代 齐己 《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诗:“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二》:“因为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很难由第三者从中作梗的。”
(3).指地图。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4).比喻壮丽的河山。 宋 苏轼 《郁孤台》诗:“入境见图画,鬱孤如旧游。”
(5).谋划。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復为图画成败。” 宋 秦观 《谋主》:“所与图画者,虽父子兄弟有不得而知焉。” ——《漢語大詞典》
(2).用线条、色彩构成的形象或肖像。《汉书·赵充国传》:“乃召黄门郎 扬雄 即 充国 图画而颂之。” 五代 齐己 《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诗:“曾向沧江看不真,却因图画见精神。”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二》:“因为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很难由第三者从中作梗的。”
(3).指地图。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4).比喻壮丽的河山。 宋 苏轼 《郁孤台》诗:“入境见图画,鬱孤如旧游。”
(5).谋划。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图画安危,揆度得失。”《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復为图画成败。” 宋 秦观 《谋主》:“所与图画者,虽父子兄弟有不得而知焉。” ——《漢語大詞典》
沧浪(滄浪)cāng láng
(1).古水名。有 汉水 、 汉水 之别流、 汉水 之下流、 夏水 诸说。《书·禹贡》:“ 嶓冢 导 漾 ,东流为 汉 。又东为 沧浪 之水。” 孔 传:“别流在 荆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夏水》:“ 刘澄之 著《永初山川记》云:‘ 夏水 ,古文以为 沧浪 ,渔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余久客古 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2).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 李善 注:“ 孟子 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水色沧浪,波涛浩汗。”《吕氏春秋·审时》“后时者,弱苗而穗苍狼” 清 毕沅 辑校:“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一棹沧浪水,一行行淡烟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苍色的水。 唐 韩愈 《合江亭》诗:“长綆汲沧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题台江别意饯顾存信归番禺》诗:“沧浪浩荡杳难期,此别重逢又几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 华硕宣 ﹞《湖上》云:‘忽惊鸥鷺起,渔笛响沧浪。’”亦借指青苍的天空。 唐 寒山 《诗》之五九:“天高不可问,鷦鵊在沧浪。”
(4).形容头发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苏郎中惊斑鬓之什》:“遶鬢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关河 泱漭连兵气,齿髮沧浪寄病身。”
(5).《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 ——《漢語大詞典》
(2).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 李善 注:“ 孟子 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水色沧浪,波涛浩汗。”《吕氏春秋·审时》“后时者,弱苗而穗苍狼” 清 毕沅 辑校:“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一棹沧浪水,一行行淡烟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苍色的水。 唐 韩愈 《合江亭》诗:“长綆汲沧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题台江别意饯顾存信归番禺》诗:“沧浪浩荡杳难期,此别重逢又几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 华硕宣 ﹞《湖上》云:‘忽惊鸥鷺起,渔笛响沧浪。’”亦借指青苍的天空。 唐 寒山 《诗》之五九:“天高不可问,鷦鵊在沧浪。”
(4).形容头发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苏郎中惊斑鬓之什》:“遶鬢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关河 泱漭连兵气,齿髮沧浪寄病身。”
(5).《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 ——《漢語大詞典》
里 ( 裏 裡 ) lǐ《國語辭典》
里 [ lǐ ]
名- 居所、居处。《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 街坊、巷弄。《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技。」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
- 故乡。如:「故里」。《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 今地方政府行政区域之一。在镇之下,邻之上,与村平行。
-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今以一公里等于一千公尺。
- 内部。元·马致远〈四块玉·佐国心〉曲:「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通「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人望 rén wàng
(1).众人所属望。《后汉书·王昌传》:“ 郎 以百姓思 汉 ,既多言 翟义 不死,故诈称之,以从人望。” 唐 姚令 《使两浙赠罗隐》诗:“何当 世祖 从人望,早以公台命 卓侯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左良玉》:“诣闕上书,追理 陈蕃 , 竇武 及诸党人,以从人望。” 沙汀 《炮手》:“他在本乡很得人望。”
(2).为众人所仰望的人。《北史·魏纪三》:“丁丑,詔诸州中正各举其乡人望。” 宋 朱熹 《策问》:“乃咨人望,使任斯职。” 曹亚伯 《武昌起义》:“两公系 湖北 人望,如出来主持大计,号召天下,则各省必易响应。”
(3).声望;威望。《北史·崔休传》:“ 休 少孤贫,矫然自立……尚书 王嶷 钦其人望。” 唐 包佶 《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主恩留左掖,人望积南宫。”《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四年》:“ 额嚕温 素有人望,诸军闻其死,无不流涕。” ——《漢語大詞典》
(2).为众人所仰望的人。《北史·魏纪三》:“丁丑,詔诸州中正各举其乡人望。” 宋 朱熹 《策问》:“乃咨人望,使任斯职。” 曹亚伯 《武昌起义》:“两公系 湖北 人望,如出来主持大计,号召天下,则各省必易响应。”
(3).声望;威望。《北史·崔休传》:“ 休 少孤贫,矫然自立……尚书 王嶷 钦其人望。” 唐 包佶 《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主恩留左掖,人望积南宫。”《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四年》:“ 额嚕温 素有人望,诸军闻其死,无不流涕。” ——《漢語大詞典》
楼台(樓臺)lóu tái
(1).高大建筑物的泛称。《左传·哀公八年》:“ 邾子 又无道, 吴子 使大宰 子餘 讨之,囚诸楼臺。” 唐 杜甫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诗:“復有楼臺衔暮景,不劳鐘鼓报新晴。”《西游记》第六九回:“那国王并 行者 相搀,穿过皇宫到了御花园后,更不见楼臺殿阁。” 冰心 《寄小读者》九:“更隐隐地看见了 慰冰湖 对岸秋叶落尽,楼台也露了出来。”
(2).方言。指凉台。 ——《漢語大詞典》
(2).方言。指凉台。 ——《漢語大詞典》
锦绣(錦綉,錦繡)jǐn xiù
(1).花纹色彩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墨子·公输》:“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宋 司马光 《看花四绝句》之三:“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秦併六国平话》卷中:“威风十里长街静,锦綉旗开万姓观。”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亲友毕集,竞出金玉锦绣,罗列满堂。”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坛上铺着锦绣的地衣。”
(2).比喻美丽或美好的事物。 唐 刘禹锡 《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诗:“珍重和诗呈锦绣,愿言归计并园庐。” 元 赵善庆 《水仙子·仲春湖上》曲:“六桥锦綉,十里画图,二月 西湖 。” ——《漢語大詞典》
(2).比喻美丽或美好的事物。 唐 刘禹锡 《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诗:“珍重和诗呈锦绣,愿言归计并园庐。” 元 赵善庆 《水仙子·仲春湖上》曲:“六桥锦綉,十里画图,二月 西湖 。”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名-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 中華民國的簡稱。
- 姓。如漢代有中京。
-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 半。如:「中夜」、「中途」。
- 正好。如:「適中」。
-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動-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