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青年富文学,鼓箧居上庠。

王绅宋代〕《送万载主簿舒怀庆

严冬十一月,木落天雨霜。有客捧除书,远道之宜阳。

青年富文学,鼓箧居上庠。蜚声迈群英,荦荦锥处囊。

一官职勾稽,枳棘栖凤凰。行远必自迩,出奇无循常。

古来贤达士,耿耿勋名芳。上致君主圣,下使斯民康。

勖哉崇令德,冀尔光吾乡。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青年文学鼓箧居上

青年 qīng nián
(1).年纪轻;年轻的时候。指人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 唐 牟融 《寄张源》诗:“青年俱未达,白社独离羣。”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为甚青年便头白,一夜起来七八遭。” 清 郑燮 《再和卢雅雨》之二:“莫以青年笑老年,老怀豪宕倍从前。” 丁玲 《母亲》:“幺妈也像恢复到了青年,她不停的四处穿走。” 曹禺 《三访日本》:“我三次访问 日本 ,正是从青年到中年,又进入了老年。”
(2).指年轻人。 毛泽东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二四:“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五:“除开他们夫妇外,还有三个穿西装的青年。”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七:“ 三仙姑 爱的是青年们,青年们爱的是 小芹 。”
(3).犹青春。指年纪、年岁。《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婆子道:‘老媳妇犬马之年,七十有五。教授青年多少?’教授道:‘小子二十有二。’”  ——《漢語大詞典》
富 fù《國語辭典》

富 [ fù ]

  1. 财物充裕、充足。如:「富裕」、「富有」、「富饶」、「富足」。《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杜笃传》:「昔在强秦,爰初开畔,霸自歧、廱,国富人衍。」
  2. 包容很多的。如:「富丽堂皇」、「文富辞丰」。
  3. 壮盛。南朝陈·周弘让《答王裒书》:「昔吾壮日,及弟富年。」
  1. 财产、财物。如:「财富」。《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2. 姓。如东周有富辰。
  1. 使丰裕。如:「富国强兵」。《论语·子路》:「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文学(文學)wén xué
(1).文章博学。 孔 门四科之一。《论语·先进》:“德行: 颜渊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言语: 宰我 、 子贡 。政事: 冉有 、 季路 。文学: 子游 、 子夏 。” 刑昺 疏:“若文章博学,则有 子游 、 子夏 二人也。” 朱熹 集注:“弟子因 孔子 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 孔子 教人各因其材,於此可见。”参见“ 四科 ”。
(2).指儒家学说。《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史记·李斯列传》:“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3).泛指文章经籍。《吕氏春秋·荡兵》:“今世之以偃兵疾説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説虽彊,谈虽辨,文学虽博,犹不见听。”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性本好文学,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究於经传史记百家之説。” 清 刘大櫆 《赠张絅儒序》:“余贫且贱,既一意专攻文学,而又以其餘旁及 秦 汉 以来大小之篆章。”
(4).儒生。亦泛指有学问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自 献帝 播迁,文学蓬转。”《明史·隐逸传序》:“ 明太祖 兴礼儒士,聘文学,搜求巖穴。”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既壮,絀 不韦 ;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
(5).学校,习儒之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南岸道东,有文学。始 文翁 为 蜀 守,立讲堂作石室于南城……后州夺郡,学移 夷星桥 南岸道东。”
(6).文才;才学。《北史·魏收传》:“ 收 从叔 季景 有文学,歷官著名,并在 收 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德裕 虽丞相子,文学过人。”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据此人文学,还在小官之上。”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姚峴 有文学,而好滑稽,遇机即发。”
(7).特指有关狱讼的文书、文件。《史记·蒙恬列传》:“ 恬 尝书狱典文学。” 司马贞 索隐:“谓 恬 尝学狱法,遂作狱官文学。”
(8). 南朝 宋 东观 设置的四门学科之一。《宋书·隐逸传·雷次宗》:“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蓺术,使 丹阳 尹 何尚之 立玄学,太子率更令 何承天 立史学,司徒参军 谢元 立文学,凡四学并建。”参见“ 四科 ”。
(9).官名。 汉 代于州郡及王国置文学,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 三国 魏武帝 置太子文学, 魏 晋 以后有文学从事。 唐 初于州县置经学博士, 德宗 时改称文学, 宋 以后废之。 晋 及 隋 唐 时,太子与诸王下亦置文学。 明 清 废。
(10).以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的艺术。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 郭沫若 《谈文学翻译工作》:“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漢語大詞典》
鼓箧(鼓篋)gǔ qiè
(1).谓击鼓开箧,古时入学的一种仪式。《礼记·学记》:“入学鼓篋,孙其业也。” 郑玄 注:“鼓篋,击鼓警众,乃发篋出所治经业也。”
(2).借指负箧求学。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 华阳 曾子 ,鼓篋来游; 蜀国 颜生 ,抠衣请学。”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 东阳 故侯孙,少小同鼓篋。” 清 钱谦益 《娄江十子诗序》:“顾以余为可与言也,相与鼓篋而请事焉。” 梁启超 《论湖南应办之事》:“此间如学堂学生,鼓篋不过月餘耳。”
(3).借指经业、学术等。 唐 张说 《赠郎将葛君墓志》:“不承过庭之训,不渐鼓篋之术。”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常成二公》:“ 成公 之始至也,未及下车,礼先圣先师,退而嘆堂室湫狭,斆学荒隳,惧鼓篋之道寝,《子衿》之诗作。”  ——《漢語大詞典》
居上
礼记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韵府拾遗 漾韵》
庠 xiáng《國語辭典》

庠 [ xiáng ]

  1. 古代的学校名称。如:「郡庠」、「邑庠」。《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荀子·大略》:「立大学,设庠序,修六礼,明十教,所以道之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