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喜 xǐ《國語辭典》
喜 [ xǐ ]
動- 愛好。如:「喜愛」、「好大喜功」、「喜出望外」。《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 感到歡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 吉祥的事。如:「道喜」、「賀喜」。《國語·魯語下》:「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弔其憂,況畏而服焉?」
- 稱婦人懷孕。如:「有喜」、「害喜」。《紅樓夢·第一○回》:「叫大夫瞧了,又說並不是喜。」
- 舊時稱小孩出痘子為「喜」。《紅樓夢·第二一回》:「姐兒發熱,是見喜了,並非別病。」
- 姓。如元代有喜同。
- 高興的、快樂的。如:「欣喜」、「歡喜」、「喜訊」。
- 結婚的。如:「喜帖」、「喜宴」、「喜酒」、「喜餅」。
合欢(合歡,合懽)hé huān
亦作“ 合懽 ”。亦作“ 合驩 ”。
(1).联欢;和合欢乐。《礼记·乐记》:“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墨子·明鬼下》:“虽使鬼神诚亡,此犹可以合驩聚众,取亲於乡里。” 汉 焦赣 《易林·升之无妄》:“二国合欢, 燕 齐 以安。”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采莲》:“自从 西施 入宫,妙舞清歌,朝懽暮乐,不多日,算不得尽了千遭云雨之情,记不起喫了上万钟合懽之酒。” 清 方文 《柬周颖侯相约同往钱塘》诗之二:“ 兰陵 趣驾者,判醉合欢时。”
(2).指男女交欢。《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沈洪 平日原与 小叚名 有情,那时扯在铺上,草草合欢,也当春风一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夫妇亦甚相悦……视其衾已合欢矣。”
(3).植物名。一名马缨花。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夜间成对相合,故俗称“夜合花”。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合瓣花冠,雄蕊多条,淡红色。古人以之赠人,谓能去嫌合好。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輒身相解,了不相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 嵇康 种之舍前。”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欲蠲人之忿,则赠之青堂,青堂一名合懽,合懽则忘忿。” 南朝 梁简文帝 《听夜妓》诗:“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
(4). 汉 宫殿名。参见“ 合欢殿 ”。
(5).扇名。 唐 张祜 《赋得福州白竹扇子》诗:“犹赖早时君不弃,每怜初作合欢名。”参见“ 合欢扇 ”。 ——《漢語大詞典》
(1).联欢;和合欢乐。《礼记·乐记》:“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墨子·明鬼下》:“虽使鬼神诚亡,此犹可以合驩聚众,取亲於乡里。” 汉 焦赣 《易林·升之无妄》:“二国合欢, 燕 齐 以安。”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采莲》:“自从 西施 入宫,妙舞清歌,朝懽暮乐,不多日,算不得尽了千遭云雨之情,记不起喫了上万钟合懽之酒。” 清 方文 《柬周颖侯相约同往钱塘》诗之二:“ 兰陵 趣驾者,判醉合欢时。”
(2).指男女交欢。《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沈洪 平日原与 小叚名 有情,那时扯在铺上,草草合欢,也当春风一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夫妇亦甚相悦……视其衾已合欢矣。”
(3).植物名。一名马缨花。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夜间成对相合,故俗称“夜合花”。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合瓣花冠,雄蕊多条,淡红色。古人以之赠人,谓能去嫌合好。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輒身相解,了不相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 嵇康 种之舍前。”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欲蠲人之忿,则赠之青堂,青堂一名合懽,合懽则忘忿。” 南朝 梁简文帝 《听夜妓》诗:“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
(4). 汉 宫殿名。参见“ 合欢殿 ”。
(5).扇名。 唐 张祜 《赋得福州白竹扇子》诗:“犹赖早时君不弃,每怜初作合欢名。”参见“ 合欢扇 ”。 ——《漢語大詞典》
腰细(腰细)
李商隐蜂诗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红壁寂寥崖蜜尽碧檐迢递雾巢空 ——《分类字锦》
于 ( 於 ) yú《國語辭典》
于 [ yú ]
動- 去、往。《文選·曹植·責躬詩》:「煢煢僕夫,于彼冀方。」
- 取。《詩經·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孟子·萬章下》:「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 在。《儀禮·士昏禮》:「婿立于門外。」同「於 」。
- 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 對、對於。《詩經·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 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于天門。」
- 依照。《書經·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 為了。《孟子·萬章上》:「唯茲臣庶,女其于予治。」
- 和、與。《書經·康誥》:「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
- 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如:「鳳凰于飛」。《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
- 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然則先王聖于?」同「乎 」。
- 姓。如明代有于謙。
于 [ xū ]
歎- 表示感嘆的意思。《詩經·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通「吁」。
中微 zhōng wēi
中道衰微。《史记·楚世家》:“ 季连 生 附沮 , 附沮 生 亢熊 ,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 汉 王逸 《鲁灵光殿赋》:“遭 汉 中微,盗贼奔突。” 清 顾炎武 《路舍人家见东武四先历》诗:“ 夏后 昔中微,国絶四十载。”
射中微小的目标。《庄子·庚桑楚》:“ 羿 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荀子·儒效》:“弓调矢直矣,而不能以射远中微,则非 羿 也。” 杨倞 注:“善射者能及远又中微细之物。” ——《漢語大詞典》
射中微小的目标。《庄子·庚桑楚》:“ 羿 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荀子·儒效》:“弓调矢直矣,而不能以射远中微,则非 羿 也。” 杨倞 注:“善射者能及远又中微细之物。” ——《漢語大詞典》
束 shù《國語辭典》
束 [ shù ]
名- 量词。计算成束物品的单位。如:「一束鲜花」。
- 聚集成一束的东西。如:「花束」、「光束」。
- 姓。如晋代有束晳。
- 捆缚、捆扎。如:「以带束腰」、「束紧」。
- 限制、管制。如:「无拘无束」、「管束」、「约束」、「拘束」。
- 整理、收拾。如:「束装」。《战国策·燕策二》:「老妇不知长者之计,乃命公子束车制衣为行具。」宋·陆游〈蜀州大阅〉诗:「晓束戎衣一怅然,五年奔走遍穷边。」
称 ( 稱 ) chēng/chèn/chèng
称 [ chēng ]
◎ 适合:~心。~职。相~。匀~。对~。
◎ 同“秤”。
- 量轻重:~量(liáng )。
-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 名号:名~。简~。~号。~谓。职~。
- 说:声~。~快。~病。~便。
- 赞扬:~道。~许。~颂。~赞。
- 举:~兵。~觞祝寿。
◎ 适合:~心。~职。相~。匀~。对~。
◎ 同“秤”。
鸳鸯(鴛鴦)yuān yāng
(1).鸟名。似野鸭,体形较小。嘴扁,颈长,趾间有蹼,善游泳,翼长,能飞。雄的羽色绚丽,头后有铜赤、紫、绿等色羽冠;嘴红色,脚黄色。雌的体稍小,羽毛苍褐色,嘴灰黑色。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流边。在我国 内蒙古 和 东北 北部繁殖,越冬时在 长江 以南直到 华南 一带。为我国著名特产珍禽之一。旧传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毛 传:“鸳鸯,匹鸟也。”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鸳鸯,水鸟,鳧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疋鸟。” 清 唐孙华 《渔父词》之三:“湖上鸳鸯亦竝头,鰥鰥鱼目夜长愁。”
(2).指饰物上的鸳鸯图案。 南朝 梁简文帝 《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衣裁合欢襵,文作鸳鸯连。”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禁楼刁斗喜初长,罗荐綉鸳鸯。山枕上,私语口脂香。”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单于,您来看,这是一床合欢被。上面绣着双鸳鸯,里面放着‘长相思’。”
(3).比喻夫妻。 汉 司马相如 《琴歌》之一:“室邇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不如从嫁与,作鸳鸯。”《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鸳鸯错配本前缘,全赖风流太守贤。” 鲍昌 《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九章:“话说回来,要是咱们远远飞出去,做一对野地鸳鸯,以后也不好回来见我的娘亲了。”
(4).喻志同道合的兄弟。 三国 魏 曹植 《释思赋》:“况同生之义絶,重背亲而为疏。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儔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5).比喻成双配对的事物。参见“ 鸳鸯剑 ”。
(6).比喻贤者。 汉 王逸 《九思·怨上》:“鸳鸯兮噰噰,狐狸兮徾徾。”《文选·曹植〈赠王粲〉诗》:“树木发青华,清池激长流。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儔。” 李善 注:“鸳鸯,喻 粲 也。”
(7).比喻艳妓。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下》:“露草忘尘事,风花畅艳怀。鸳鸯三十六,死便逐情埋。”
(8). 汉武帝 时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 时,后宫八区,有 昭阳 、 飞翔 、 增成 、 合欢 、 兰林 、 坡香 、 凤皇 、 鸳鸯 等殿。”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陪游馺娑,骋纤腰於结风, 长乐 、 鸳鸯 ,奏新声於度曲。”
(9).水名。在 河北省 境内。《文选·左思〈魏都赋〉》:“生生之所常厚,洵美之所不渝,其中则有 鸳鸯 、 交谷 , 虎涧 、 龙山 。” 李善 注:“ 鸳鸯水 在 南和县 西。”
(10).战阵名。 明 吴易 《少保戚公继光》诗:“变化开精心,什伍为‘鸳鸯’。”原注:“ 少保 所结阵名。”参见“ 鸳鸯阵 ”。
(11).指鸳鸯瓦。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殿瓦鸳鸯坼,宫帘翡翠虚。” 仇兆鳌 注引《邺中记》:“ 鄴城 铜雀臺 ,皆鸳鸯瓦。”
(12).指形制像鸳鸯的香炉。 唐 李白 《清平乐令·翰林应制》词之二:“玉帐鸳鸯喷沉麝,时落银灯香灺。” 王琦 注:“鸳鸯,爇香器也。” ——《漢語大詞典》
(2).指饰物上的鸳鸯图案。 南朝 梁简文帝 《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衣裁合欢襵,文作鸳鸯连。”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禁楼刁斗喜初长,罗荐綉鸳鸯。山枕上,私语口脂香。”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单于,您来看,这是一床合欢被。上面绣着双鸳鸯,里面放着‘长相思’。”
(3).比喻夫妻。 汉 司马相如 《琴歌》之一:“室邇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不如从嫁与,作鸳鸯。”《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鸳鸯错配本前缘,全赖风流太守贤。” 鲍昌 《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九章:“话说回来,要是咱们远远飞出去,做一对野地鸳鸯,以后也不好回来见我的娘亲了。”
(4).喻志同道合的兄弟。 三国 魏 曹植 《释思赋》:“况同生之义絶,重背亲而为疏。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儔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5).比喻成双配对的事物。参见“ 鸳鸯剑 ”。
(6).比喻贤者。 汉 王逸 《九思·怨上》:“鸳鸯兮噰噰,狐狸兮徾徾。”《文选·曹植〈赠王粲〉诗》:“树木发青华,清池激长流。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儔。” 李善 注:“鸳鸯,喻 粲 也。”
(7).比喻艳妓。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下》:“露草忘尘事,风花畅艳怀。鸳鸯三十六,死便逐情埋。”
(8). 汉武帝 时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 时,后宫八区,有 昭阳 、 飞翔 、 增成 、 合欢 、 兰林 、 坡香 、 凤皇 、 鸳鸯 等殿。”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陪游馺娑,骋纤腰於结风, 长乐 、 鸳鸯 ,奏新声於度曲。”
(9).水名。在 河北省 境内。《文选·左思〈魏都赋〉》:“生生之所常厚,洵美之所不渝,其中则有 鸳鸯 、 交谷 , 虎涧 、 龙山 。” 李善 注:“ 鸳鸯水 在 南和县 西。”
(10).战阵名。 明 吴易 《少保戚公继光》诗:“变化开精心,什伍为‘鸳鸯’。”原注:“ 少保 所结阵名。”参见“ 鸳鸯阵 ”。
(11).指鸳鸯瓦。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殿瓦鸳鸯坼,宫帘翡翠虚。” 仇兆鳌 注引《邺中记》:“ 鄴城 铜雀臺 ,皆鸳鸯瓦。”
(12).指形制像鸳鸯的香炉。 唐 李白 《清平乐令·翰林应制》词之二:“玉帐鸳鸯喷沉麝,时落银灯香灺。” 王琦 注:“鸳鸯,爇香器也。” ——《漢語大詞典》
比肩 bǐ jiān
(1).并肩。《淮南子·说山训》:“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户。” 唐 白居易 《长相思》诗:“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清 吴蔚光 《西江月》词:“对面绣棚坐处,比肩鈿槛行时。”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
(2).并列,居同等地位。《后汉书·刘瑜传》:“今中官邪孽,比肩裂土,皆竞立胤嗣,继体传爵。”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此乃侥倖之徒,不足与比肩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沈佺期》:“语曰:‘ 苏 李 居前, 沉 宋 比肩。’” 清 戴名世 《〈齐讴集〉自序》:“盖余之志,欲入山穷居,专精思虑,以务比肩於古人。” 陈毅 《游桂林》诗:“ 西哈努克 亲王为我言,曾游世界诸名胜,无一可与 桂林 相比肩。”
(3).指地位同等之人。《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朝廷大臣,皆我之比肩也。”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公卿大臣,皆我比肩,汝等勿得凌暴及动扰黎民。”
(4).一个连接一个。形容众多。《荀子·非相》:“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竝起。” 汉 王充 《论衡·效力》:“ 殷 周 之世,乱迹相属,亡祸比肩,岂其心不欲治乎?”《北齐书·恩倖传序》:“封王者接武,开府者比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至於 光武 之世,篤信斯术,风化所靡,学者比肩。”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九状》:“若以为非臣不可为,则方今辞臣满朝,英俊比肩,举而用之,无不称职。”
(5).即披肩。《元史·舆服志一》:“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其上并加银鼠比肩。”原注:“俗称襻子答忽。” ——《漢語大詞典》
(2).并列,居同等地位。《后汉书·刘瑜传》:“今中官邪孽,比肩裂土,皆竞立胤嗣,继体传爵。”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此乃侥倖之徒,不足与比肩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沈佺期》:“语曰:‘ 苏 李 居前, 沉 宋 比肩。’” 清 戴名世 《〈齐讴集〉自序》:“盖余之志,欲入山穷居,专精思虑,以务比肩於古人。” 陈毅 《游桂林》诗:“ 西哈努克 亲王为我言,曾游世界诸名胜,无一可与 桂林 相比肩。”
(3).指地位同等之人。《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朝廷大臣,皆我之比肩也。”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公卿大臣,皆我比肩,汝等勿得凌暴及动扰黎民。”
(4).一个连接一个。形容众多。《荀子·非相》:“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竝起。” 汉 王充 《论衡·效力》:“ 殷 周 之世,乱迹相属,亡祸比肩,岂其心不欲治乎?”《北齐书·恩倖传序》:“封王者接武,开府者比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至於 光武 之世,篤信斯术,风化所靡,学者比肩。”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九状》:“若以为非臣不可为,则方今辞臣满朝,英俊比肩,举而用之,无不称职。”
(5).即披肩。《元史·舆服志一》:“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其上并加银鼠比肩。”原注:“俗称襻子答忽。” ——《漢語大詞典》
名目 míng mù
(1).称道;标榜。《三国志·魏志·王粲等传论》:“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惟 粲 等六人,最见名目。”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三:“三君、八俊之流,造为语言,以相名目。”
(2).名声。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父亲阿你坏风俗,枉了你清廉名目。”《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但是出身低微的, 贾公 又怕辱莫了 石知县 ,不肯俯就;但是略有些名目的,那个肯要百姓人家的养娘为妇。” 清 黄景仁 《游九华山放歌》:“谁知举笔点窜间,已使名山擅名目。”
(3).名称;名义。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不知五经之名目,而享儒官之禄。” 唐 孙鲂 《题金山寺》诗:“万古波心寺, 金山 名目新。” 宋 司马光 《乞罢免役钱依旧差役札子》:“窃虑聚敛之臣,犹依傍役钱,别作名目,隐藏宽剩,使幽远之人,不被圣泽。” 明 王九思 《端正好·春游》套曲:“做一个赏春名目,更有那几般儿品饌非俗。” 郁达夫 《空虚》:“统一、裁兵、废督,名目是好得很呀!”
(4).姓名。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布衣入馆》:“朕於一时人才,苟得其名目,稍有自见,往往至于屡试,而治不加进,于是从而求所未试者,至於巖穴之士,庶几有称意焉。”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二折:“撞见一个倚势的官人,説 葛彪 便是他名目。”
(5).命名。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晁无咎 閒居……楼观堂亭,位置极萧洒,尽用 陶 语名目之。”原注:“一无‘目’字。”
(6).结果;成就。 茅盾 《子夜》五:“依我看来,仿佛还是 学诗 将来会成点名目。” ——《漢語大詞典》
(2).名声。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父亲阿你坏风俗,枉了你清廉名目。”《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但是出身低微的, 贾公 又怕辱莫了 石知县 ,不肯俯就;但是略有些名目的,那个肯要百姓人家的养娘为妇。” 清 黄景仁 《游九华山放歌》:“谁知举笔点窜间,已使名山擅名目。”
(3).名称;名义。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不知五经之名目,而享儒官之禄。” 唐 孙鲂 《题金山寺》诗:“万古波心寺, 金山 名目新。” 宋 司马光 《乞罢免役钱依旧差役札子》:“窃虑聚敛之臣,犹依傍役钱,别作名目,隐藏宽剩,使幽远之人,不被圣泽。” 明 王九思 《端正好·春游》套曲:“做一个赏春名目,更有那几般儿品饌非俗。” 郁达夫 《空虚》:“统一、裁兵、废督,名目是好得很呀!”
(4).姓名。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布衣入馆》:“朕於一时人才,苟得其名目,稍有自见,往往至于屡试,而治不加进,于是从而求所未试者,至於巖穴之士,庶几有称意焉。”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二折:“撞见一个倚势的官人,説 葛彪 便是他名目。”
(5).命名。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晁无咎 閒居……楼观堂亭,位置极萧洒,尽用 陶 语名目之。”原注:“一无‘目’字。”
(6).结果;成就。 茅盾 《子夜》五:“依我看来,仿佛还是 学诗 将来会成点名目。”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