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据鞍来马援,烧舰得周瑜。

葛立方宋代〕《闻我师大捷虏骑宵遁上时宰五十韵

憬彼金微虏,游魂擅一隅。筋驽殂老革,乳臭立遗雏。

毒螫钟蛇豕,虔刘肆猰貙。请和包谲诈,归地反膏腴。

尚尔载书湿,俄然信誓渝。不庭时寇境,匪茹自干诛。

作噩新年换,青阳窒月踰。违天辄非觊,扫国敢长驱。

崛强提凶器,飞扬起逆徒。酋渠连渤海,部曲杂单于。

区脱宵成寨,兜牟晓援桴。刺船窥采石,擐甲逼濡须。

烽火来何急,囊书报不虞。山河依睿主,社稷倚真儒。

自昔经纶手,惟公器业殊。保江卑谢傅,图霸小夷吾。

端揆开黄閤,中权正紫枢。邦基资翊戴,贤路辟崎岖。

傅说推良弼,周公孙硕肤。时危材愈见,位重德相符。

勇决扳裴度,迟回鄙蔡谟。艰难初议在,慷慨赤心输。

饷道通流马,疲兵斥滥竽。机能乘眇忽,谋不失锱铢。

李郭遵成算,韩彭听指呼。骁师驰建邺,突骑出皇都。

疾视冠冲发,先登胆满躯。貔貅人贾勇,鹅鹳阵标图。

象弭弯繁弱,霜锋运属镂。舍生如弃唾,歼敌甚摧枯。

感忽惊飞将,神明服大巫。羊肠开道路,熊耳积头颅。

川绛居巢血,原膏下谷俘。据鞍来马援,烧舰得周瑜。

淝水奔馀烬,乌江复旧郛。采薇因遣戍,破竹遂来铺。

折箠宁劳汉,觭轮不反胡。恺歌旋魏阙,京观筑淮区。

妖祲西消楚,祥星东照吴。百蛮应震慑,十载谩含糊。

公昔居中宪,纯诚著托孤。神扶脱沙漠,帝赉陟台衢。

国势今安堵,民编靖覆盂。百嘉同寿域,一气转洪炉。

行赏颁金印,禋宗荐玉瑚。鼎彝刊阀阅,简策记规模。

国栋从今定,边尘自此无。雷霆先慑服,雨露继涵濡。

北极群星拱,明堂一柱扶。家家鬻钗钏,贺酒约同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据鞍马援烧舰周瑜

据鞍(據鞍)jù ān
跨着马鞍。亦借指行军作战。《后汉书·马援传》:“ 援 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 援 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周书·儒林传·樊深》:“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 宋 刘克庄 《军中乐》诗:“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清 钱谦益 《贵州布政使司右参政陈府君墓志铭》:“师还之日,磨厓染翰,沾沾自喜,庶几有据鞍裹革之志焉。” 俞锷 《醉歌行》:“据鞍矍鑠空餘子,掀髯一饮话滔滔。”  ——《漢語大詞典》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马援(马援)
唐 陆龟蒙 京口与友生话别 功名思马援,歌唱咽羊昙。  ——《骈字类编》
烧舰(烧舰)
陈书侯安都传余孝顷与萧勃子孜犹据豫章石头作两城各据其一多设船舰安都至乃衔枚夜烧其舰  ——《韵府拾遗 豏韵》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周瑜 zhōu yú
(175—210) 中国三国时吴国名将。庐江舒(今安徽舒城)人。字公瑾。208年曹操占荆州后,统水陆两军数十万,试图南下,一举击灭东吴。瑜与鲁肃审时度势,指出曹操冒险用兵四患,并亲率吴军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于赤壁  ——《整理自网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