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疮痏腰膂破,痒痛皮肤枯。

方回元代〕《岁除夜过白土市不宿夜几失道田家地卧四十韵

腊月廿九日,丁亥之岁除。
朝发句容县,寒空晴色初。
初晴信可喜,泥深犹尺余。
午憩白土市,暮指丹阳湖。
未至四十里,落彩沉金乌。
泥昼尚可涉,泥夜何可逾。
况乃冈坂间,十步千盘纡。
积雪五十日,冻块始半甦。
雪中间以雨,野溜成沟渠。
埂胜或断缺,下有不测淤。
江南旧行役,两夫肩行舆。
与其一跌三,不若舍而徒。
芒鞋既已首,岂复惜衣裾。
黑者为水潦,白者为路途。
暗中相摸索,前行后号呼。
右手拄我杖,左手一仆扶。
远村坎坎鼓,守岁以自娱。
荆棘莽苍中,焉从造其庐。
前导忽还迓,道远店亦无。
求宿一农家,地卧用草铺。
于此得偃息,岂敢过有图。
暖汤濯倦足,浊酒斟浮蛆。
意色默相贺,天其念无辜。
幸无坑阱堕,险不狼虎屠。
灯下见异物,非马非骡驴。
藏牛于屋内,云以避穿窬。
终夕噍草声,去枕才咫且。
从者各僵仆,不异犬与豬。
平生几今夕,亦尝分郡符。
军府炽庭燎,丽谯侈门符。
宾客候兵卫,儿童奉屠苏。
焉知穷且老,狼狈逃村墟。
疮痏腰膂破,痒痛皮肤枯。
大风鼓天地,啸鬼号鼪狐。
使其伏榛莽,岂不戕厥躯。
遥遥乌聊山,有竹有琴书。
我故念我家,儿女亦念予。
目睫竟不交,炯然如鳏鱼。
晓行付一笑,终夕空嗟吁。
作诗纪此事,异时示吾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疮痏腰膂皮肤

疮痏(瘡痏)chuāng wěi
(1).疮疡;伤痕。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益》:“斧斤所斫,疮痏不息。”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乃有播埃尘於白珪,生疮痏於玉肌。”《旧唐书·僖宗纪》:“豺狼貽朝市之忧,疮痏及腹心之痛。”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洛中怪兽》:“ 西洛 市中忽有黑兽,髣髴如犬,或如驴,夜出昼隐。民间讹言能抓人肌肤成疮痏。” 明 归有光 《与沈敬甫》:“儘有一篇好者,却排几句俗语在前,便触忤人。如好眉目,又着些疮痏可恶。”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人有疥癣之疾则终日抑搔之,其疮痏则日夜抚摩之。”
(2).指生疮疡。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小有蟆蚋、浮尘、蜘蛛、蛒蜂之类,皆能钻嚙肌肤,使人疮痏。”
(3).(民生)凋敝困苦;凋敝困苦的景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坑穽殊深,疮痏未復,纵得免死,莫不破家。” 张怀奇 《颐和园词》:“下方疮痏悽蒿目,鋭意还教兴土木。”
(4).指灾苦之民。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招辑逋逃,抚循疮痏。” 唐 杜甫 《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喜王业再康,疮痏苏息。”
(5).祸害。《周书·文帝纪上》:“而旧将名臣,正人直士,横生疮痏,动挂网罗。”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 杨 与 李 。庙謨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宋 苏轼 《荔支叹》诗:“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清 唐孙华 《虎丘即目》诗:“至今作疮痏,流亡犹未復。”
(6).疵毁;贬抑。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 班 马 二史,咸擅一家,而各自弹射,递相疮痏。”《旧唐书·陆贽传》:“施一令则谤沮互起,用一人则疮痏立成。”  ——《漢語大詞典》
腰膂 yāo lǚ
(1).犹腰背。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婉婉弱子,赤立傴僂,牵头曳足,先斩腰膂。”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诗之六:“匍匐行水中,泥淖及腰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二姊怒,操杖遽出。生察其状兇,跴屣欲走。杖起,已中腰膂。”参见“ 腰背 ”。
(2).比喻要冲之地。《宋史·范育传》:“ 熙河 以 兰州 为要塞…… 兰州 危,则 熙河 有腰膂之忧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以臣愚见,料贼所趋,约分三途……与 江 北 徐州 、 山东 、 曹州 等处土匪联合,横截中原腰膂,亦一途也。”  ——《漢語大詞典》
破 pò《國語辭典》

破 [ pò ]

  1. 毁坏、使碎裂。如:「家破人亡」、「破斧沉舟」。《荀子·劝学》:「风至笤折,卵破子死。」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 突破、破除。如:「破戒」、「破纪录」。《红楼梦·第一回》:「虽不敢说强似前代所有书中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
  3. 击败、攻下。如:「破城」、「大破敌军」。《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
  4. 剖开、劈开。如:「势如破竹」、「乘风破浪」、「将西瓜破成两半。」
  5. 剖析、分析。参见「破题 」条。
  6. 揭穿,使真相大白。《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一似你先时破我的肉是狗肉,几乎教我不撰一文。」《老残游记·第五回》:「齐心齐意要破这一案。」
  7. 花费、消耗。如:「破财」、「破费」。唐·温庭筠〈苏小小歌〉:「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
  8. 尽、穷尽。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9. 使完整的东西受到损坏而不完整。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10. 穿、透、揭穿。如:「识破」、「点破」、「说破」、「一语道破」、「看破红尘」。
  1. 形容受到损坏而残破的东西。如:「破船」、「破鞋」、「破布」。
  2. 差劲、低劣。如:「他的数学非常破。」、「你这套破理论少说为妙,免得被人嘲笑。」
  1. 唐宋燕乐大曲的后半部。其中以舞蹈为主,乐器伴奏,或有歌唱。因其节拍急促繁碎,故称为「破」。唐·白居易〈卧听法曲霓裳〉诗:「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 时。」《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唱一个娇滴滴的曲儿,舞一个妖媚 媚的破儿。」也称为「曲破」。
痒 ( 癢 ) yǎng《國語辭典》

痒 [ yáng ]

  1. 身體器官或皮膚黏膜發生潰瀾或生瘡的症狀。《說文解字·疒不》:「痒,瘍也。」《周禮·天官·疾醫》:「夏時有痒疥疾,秋時有瘧寒疾。」同「瘍 」。
  1. 憂慮成疾。《詩經·小雅·正月》:「哀我小心,癙憂以痒。」漢·毛亨·傳:「痒,病也。」
痛 tòng《國語辭典》

痛 [ tòng ]

  1. 疼。如:「牙痛」、「头痛」、「肚子痛」。唐·白居易〈新乐府·新丰折臂翁〉:「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2. 悲伤、伤悼。如:「哀痛」、「悲痛」。《史记·卷五·秦本纪》:「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
  3. 怜惜、怜爱。宋·晁冲之〈陆元钓寄日注茶〉诗:「争新斗试夸击拂,风俗移人可深痛。」《聊斋志异·卷一○·胭脂》:「堂下相遇,腼然含涕,似有痛惜之词,而未可言也。」
  4. 憎恨。《国语·楚语下》:「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1. 极、尽情、澈底。如:「痛骂」、「痛饮」、「痛快」、「痛改前非」。《管子·七臣七主》:「奸臣痛言人情以惊主。」唐·尹知章·注:「痛,甚极之辞。」
皮肤(皮膚)pí fū
(1).身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部的组织。人和高等动物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组成,有保护、感觉、分泌、排泄等作用。《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梦有小飞虫万数,随著身入皮肤中。” 唐 杜荀鹤 《送僧赴黄山沐汤泉》诗:“患身是幻逢禪主,水洗皮肤语洗心。”
(2).借指外部,表面。《文子·道德》:“故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朱子语类》卷一一七:“不可只就皮肤上看事,亦不可只就皮肤上理会。”
(3).引申为浅近、肤浅。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周游当世,常斐然有扶衰救缺之心,非徒嗜皮肤,随波流,搴枝叶而已也。”  ——《漢語大詞典》
枯 kū《國語辭典》

枯 [ kū ]

  1. 草木失去生機。如:「枯木逢春」。唐·李白〈蜀道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元·馬致遠〈天淨沙·枯藤老樹昏鴉〉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2. 乾、乾涸。如:「枯井」、「海枯石爛」、「枯魚之肆」。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五九:「眾鳥集榮柯,窮魚守枯池。」
  3. 憔悴、瘦瘠。《荀子·修身》:「安燕而血氣不惰,勞勸而容貌不枯。」《後漢書·卷四五·袁安傳》:「魂魄飛揚,形容已枯。」
  1. 油料作物經榨油後剩餘的渣滓,多製成餅狀,供飼料、肥料之用。如:「茶枯」、「油枯」。
  2. 中醫上稱半身不遂的病為「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