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动-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当 ( 噹 當 ) dāng/dàng
当 [ dāng ]
-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 掌管,主持:~家。~权。~政。
-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 应该:应~。理~。老~益壮。
- 抵敌:万夫不~之勇。
-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 顶端,头:瓦~。
-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 合宜:恰~。适~。妥~。
-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俩人用。
- 姑且作为:~做。长歌~哭。安步~车。
- 认为:我~你已经回家了。
- 在同一时间:~日。~年。~世。
- 吃亏,受骗:上~。
- 抵押:抵~。押~。典~(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 后缀。龙潜庵 《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合欢扇(合歡扇)hé huān shàn
团扇,上有对称图案花纹,象征男女欢会之意。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南朝 梁 刘孝威 《七夕穿针》诗:“故穿双眼针,时缝合欢扇。”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春愁》曲:“想合欢綉扇亲描,记同心罗帕轻揪。” ——《漢語大詞典》
从此(從此)cóng cǐ
(1).从此时或此地起。《史记·高祖本纪》:“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恩爱从此别,断肠伤肝脾。” 唐 李益 《写情》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宋 苏轼 《石鼻城》诗:“北客初来试新险, 蜀 人从此送残山。” 明 张居正 《乞崇圣学以隆圣治疏》:“若从此再加学问之功,以讲求义理,开广聪明,则太平之业,可计日而待也。”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三》:“舍弟蹉跎二十年,不得已请书於先生,从此或有遇合以成其用,皆先生之赐也。” 巴金 《灭亡》第八章:“但不到半年,她底丈夫抛弃了她,从此音讯杳无。”
(2).从这一道理或事实基础出发。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从此观之, 齐 楚 之事,岂不哀哉!” 晋 干宝 《〈搜神记〉序》:“ 卫朔 失国,二传互其所闻; 吕望 事 周 , 子长 存其两説。若此比类,往往有焉。从此观之,闻见之难,由来尚矣。” 明 李贽 《寄焦弱侯》:“是以天资虽或鲁钝,而从此真积,或可几于一唯之 参 ( 曾参 )。”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厥弟五人》:“若乃 孔子 所谓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者,亦从此(指 夏 少康 封其庶子于 会稽 )而可知之矣。” ——《漢語大詞典》
(2).从这一道理或事实基础出发。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从此观之, 齐 楚 之事,岂不哀哉!” 晋 干宝 《〈搜神记〉序》:“ 卫朔 失国,二传互其所闻; 吕望 事 周 , 子长 存其两説。若此比类,往往有焉。从此观之,闻见之难,由来尚矣。” 明 李贽 《寄焦弱侯》:“是以天资虽或鲁钝,而从此真积,或可几于一唯之 参 ( 曾参 )。”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厥弟五人》:“若乃 孔子 所谓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者,亦从此(指 夏 少康 封其庶子于 会稽 )而可知之矣。” ——《漢語大詞典》
箧中(箧中)
宋 洪浩父 寄子 太学何蕃且一归,十年甘旨误庭闱。休辞客路三千远,须念人生七十稀。腰下虽无苏子印,箧中幸有老莱衣。 ——《骈字类编》
藏 cáng/zàng《國語辭典》
藏 [ cáng ]
动- 储存。如:「收藏」、「储藏」。《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
- 隐匿。如:「躲藏」、「藏拙」、「藏污纳垢」。《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唐·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 怀抱。《易经·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庄子·应帝王》:「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 姓。如南朝宋有藏凝之。
藏 [ zàng ]
名- 储存东西的地方。如:「宝藏」。《礼记·月令》:「命百官,谨盖藏。」《史记·卷三○·平准书》:「山海,天地之藏也。」
- 内脏。《淮南子·原道》:「夫心者,五藏之主也。」唐·李白〈东海有勇妇〉诗:「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通「脏」。
- 西藏的简称。如:「蒙藏一带」。
- 边疆民族。主要分布于大陆地区西藏、西康、青海一带。旧称为「吐蕃」。
- 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如:「道藏」、「藏经」。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上·滇游日记八》:「宝台大寺,为立禅师所建,三年前立师东游请藏,久离此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