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蓝绶(藍綬)lán shòu
系印纽的蓝色丝带。古代常用丝带的不同颜色,标识官吏的身份和等级。蓝绶表示等级较低的官吏。 五代 齐己 《送司空学士》诗:“蓝綬乍称新学士,白衫初脱旧神仙。” 宋 苏舜钦 《送家静及第后赴官清水》诗:“白头佐邑非为晚,蓝綬还乡亦可夸。” ——《漢語大詞典》
乍 zhà《國語辭典》
乍 [ zhà ]
副- 突然。《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唐·白居易〈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 初、刚刚。如:「乍暖还寒」、「新来乍到」、「霪雨乍晴」。
- 暂时。《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
- 怎、哪。《西游记·第三三回》:「乍想到了此处,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压了。」
- 因害怕而颤抖。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不由我意张狂,心惊乍。」
- 壮著、放大。《红楼梦·第六七回》:「那兴儿听见这个声音儿,早已没了主意了,只得乍著胆子进来。」
称 ( 稱 ) chēng/chèn/chèng
称 [ chēng ]
◎ 适合:~心。~职。相~。匀~。对~。
◎ 同“秤”。
- 量轻重:~量(liáng )。
-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 名号:名~。简~。~号。~谓。职~。
- 说:声~。~快。~病。~便。
- 赞扬:~道。~许。~颂。~赞。
- 举:~兵。~觞祝寿。
◎ 适合:~心。~职。相~。匀~。对~。
◎ 同“秤”。
新学(新學)xīn xué
(1).初学。亦指初学的人。《汉书·张禹传》:“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 宋 曾巩 《谢杜相公书》:“乡閭新学,危苦之情,藂细之事,宜以彻於眎听,而蒙省察。”
(2).新倡导的学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新学之鋭,则逐奇而失正。” 宋 苏轼 《〈六一居士集〉叙》:“ 欧阳子 没十有餘年,士始为新学。”
(3).特指 汉 末 王莽 新 朝时的古文经学。 康有为 著有《新学伪经考》。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二三:“新学者,谓 新莽 之学。时 清 儒诵法 许 郑 者自号曰 汉 学, 有为 以为此 新 代之学,非 汉 代之学,故更其名焉。”
(4).指 北宋 王安石 的经学。 宋 陈师道 《赠二苏公》诗:“一洗十年新学肠,老生塞口不敢尝。”
(5).指 清 末到“五四”以前由西方传入的资产阶级新文化,包括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对传统学术称“旧学”而言。《文明小史》楔子:“你看这几年,新政新学早已闹得沸反盈天,也有办得好的,也有办不好的,也有学得成的,也有学不成的。”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 中国 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 丁玲 《母亲》二:“她到底是三十岁的人了。而且,别人是有着懂新学的丈夫作主的。她哪里能够打比?”
(6).指新式学堂。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五章:“这老汉原是个穷念书人,早年在私学堂教‘子曰:学而时习之’糊口,后来到处都办新学,他再找不到这个体面揽工汉的事了。” ——《漢語大詞典》
(2).新倡导的学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新学之鋭,则逐奇而失正。” 宋 苏轼 《〈六一居士集〉叙》:“ 欧阳子 没十有餘年,士始为新学。”
(3).特指 汉 末 王莽 新 朝时的古文经学。 康有为 著有《新学伪经考》。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二三:“新学者,谓 新莽 之学。时 清 儒诵法 许 郑 者自号曰 汉 学, 有为 以为此 新 代之学,非 汉 代之学,故更其名焉。”
(4).指 北宋 王安石 的经学。 宋 陈师道 《赠二苏公》诗:“一洗十年新学肠,老生塞口不敢尝。”
(5).指 清 末到“五四”以前由西方传入的资产阶级新文化,包括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对传统学术称“旧学”而言。《文明小史》楔子:“你看这几年,新政新学早已闹得沸反盈天,也有办得好的,也有办不好的,也有学得成的,也有学不成的。”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 中国 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 丁玲 《母亲》二:“她到底是三十岁的人了。而且,别人是有着懂新学的丈夫作主的。她哪里能够打比?”
(6).指新式学堂。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五章:“这老汉原是个穷念书人,早年在私学堂教‘子曰:学而时习之’糊口,后来到处都办新学,他再找不到这个体面揽工汉的事了。” ——《漢語大詞典》
士 shì《國語辭典》
士 [ shì ]
名- 未婚的男子。《易經·歸妹卦·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 男子的美稱。《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
- 四民之一。指讀書人、知識分子。如:「士農工商」。漢·王充《論衡·實知》:「故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 古代社會階層的等級之一,為貴族中等級最低者。如:「天子、諸侯、大夫、士、庶人。」
- 泛稱居官受祿的人。《禮記·中庸》:「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
- 對品德好、有睿智或特殊技藝的人的美稱。如:「明士」、「勇士」、「護士」、「博士」、「碩士」。
- 對人的美稱。如:「男士」、「女士」、「地方人士」。
- 兵卒。如:「士兵」、「士卒」。
- 現今軍中的階級名稱,在尉級以下。如:「上士」、「中士」、「下士」。
- 職業、工作。《論語·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 姓。如戰國時晉國有士蒍。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