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便 biàn/pián《國語辭典》
便 [ biàn ]
形- 順、順利、方便。如:「便利」、「不便之處」。《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宋·陸遊〈初發夷陵〉詩:「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舞便風。」
- 簡單的、非正式的。如:「便服」、「便鞋」、「便條紙」、「家常便飯」。
- 靈敏、輕巧、敏捷。《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 適宜、合宜。如:「便於攜帶」。《南史·卷三五·顧覬之傳》:「率皆即日不宜於人,方來未便於公,名與實反,有乖政體。」
- 有利於。《韓非子·孤憤》:「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史記·卷七十七·信陵君列傳》:「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
- 熟習。《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隋書·卷五○·郭榮傳》:「孝先於上流縱天筏以擊浮橋,護令榮督便水者引取其筏。」
- 排泄屎、尿。如:「便尿」。《漢書·卷五九·張湯傳》:「(安世)為光祿勳,郎有醉小便殿上。」
- 方便的時候。如:「便中請來個電話。」、「得便就幫你送過去。」
- 機會。《文選·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唐·李華〈弔古戰場文〉:「吾想夫北風振漢,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 屎、尿等的排泄物。如:「大便」、「小便」、「糞便」。
- 即、就。《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紅樓夢·第四回》:「每日或飯後,或晚間,薛姨媽便過來,或與賈母閒談,或和王夫人相敘。」
- 豈、難道。表反問的語氣。宋·文同〈可笑口號七章之一〉:「若無書籍兼圖畫,便不教人白髮生?」《董西廂·卷八》:「姑舅做親,便不敗壞風俗?」
- 縱然、即使。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便 [ pián ]
名- 姓。如漢代有便樂成。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离恨(離恨)lí hèn
因别离而产生的愁苦。 南朝 梁 吴均 《陌上桑》诗:“故人寧知此,离恨煎人肠。” 南唐 李煜 《清平乐》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把这一腔离恨,哭个痛快。” 李大钊 《送别幼衡》诗:“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漢語大詞典》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助-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销魂(銷魂)xiāo hún
(1).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唐 钱起 《别张起居》诗:“有别时留恨,销魂况在今。” 清 龚自珍 《贺新凉·长白定圃公子奎耀示重阳〈忆菊词〉依韵奉和》词:“性懒情多兼骨傲,值得销魂如此。”
(2).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欢乐。 宋 秦观 《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 明允公 ,能令我真个销魂否?”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 日本 的春天,樱花正是穠开的时候,最是使人销魂,而我又独在这时候遇着了她。”
(3).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惊惧恐慌。 唐 杜甫 《入衡州》诗:“销魂避飞鏑,累足穿豺狼。”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猛想起梦中遇见强人,尚销魂,带着满面啼痕。”《胭脂血弹词·兵变》:“乍见烽烟惊破胆,又闻金鼓早销魂。” ——《漢語大詞典》
(2).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欢乐。 宋 秦观 《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 明允公 ,能令我真个销魂否?”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 日本 的春天,樱花正是穠开的时候,最是使人销魂,而我又独在这时候遇着了她。”
(3).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惊惧恐慌。 唐 杜甫 《入衡州》诗:“销魂避飞鏑,累足穿豺狼。”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猛想起梦中遇见强人,尚销魂,带着满面啼痕。”《胭脂血弹词·兵变》:“乍见烽烟惊破胆,又闻金鼓早销魂。”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