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那 nà/nǎ/nèi/nā《國語辭典》
那 [ nà ]
形- 指示词。指比较远的人、事、物。相对于「这」。如:「我很喜欢那个人。」、「那件东西你要不要?」宋·辛弃疾〈丑奴儿·千峰云起〉词:「山那畔,别有人间。」
- 表承接、转折的语气。如:「你要是没空,那我找别人陪我去。」
那 [ nǎ ]
代- 表示疑问。如:「他去那里了?」唐·王建〈寒食行〉:「纸钱那得到黄泉?」
- 怎。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那堪愁上更添愁。」
那 [ nèi ]
代- 指示词。单数用法,指比较远的人、事、物。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转成ㄋㄟˋ。如:「我很欣赏那个人。」
那 [ nā ]
名- 姓。如明代有那鉴。
那 [ nuó ]
动- 移动。《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新人那步过高堂。」同「挪 」。
- 多。《诗经·小雅·桑扈》:「受福不那。」汉·郑玄·笺:「那,多也。」
- 安定。《诗经·小雅·鱼藻》:「有那其居。」汉·郑玄·笺:「那,安貌。」
- 如何、奈何。《左传·宣公二年》:「弃甲则那?」晋·杜预·注:「那犹何也。」唐·杜甫 〈夜归〉诗:「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那〉,祀成汤也。」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本章二句为:「猗与那与,置我鼗鼓。」猗那二字连用,美盛之貌。与,兮也。置,树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那 [ něi ]
代- 表示疑问。通「哪」。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转成ㄋㄟˇ。如:「王维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时同(时同)
唐 杜甫 洞房 系舟今夜远,清漏往时同。
《韵府拾遗 东韵》:汉书叙传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馀思述循吏传 ——《骈字类编》
《韵府拾遗 东韵》:汉书叙传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馀思述循吏传 ——《骈字类编》
唱 chàng《國語辭典》
唱 [ chàng ]
动- 发出歌声。如:「唱歌」、「合唱」。唐·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高声呼叫。如:「唱名」、「唱票」。唐·李贺〈恼公〉诗:「鸡唱星悬柳,鸦啼露滴桐。」
- 倡导。《南史·卷一五·傅亮传》:「我首唱大义,兴复皇室。」通「倡」。
- 泛称诗词歌曲。如:「绝唱」、「小唱」。
鹧鸪词(鷓鴣詞)zhè gū cí
亦作“ 鷓鴣辞 ”。
(1). 唐 教坊曲名。又称《山鹧鸪》。《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录《鹧鸪词》有 唐 李益 一首、 李涉 二首。 李益 所作曲辞,《全唐诗》卷二八三题作《山鹧鸪词》,题下注曰:“一本题上无‘山’字。”参阅 任半塘 《唐声诗下编·格调一》。 唐 高骈 《赠歌者》诗之一:“酒满金尊花满枝,双蛾齐唱《鷓鴣词》。”词,一本作“ 辞 ”。 宋 王安石 《春日席上》之一:“今日樽前千万恨,不堪频唱《鷓鴣辞》。” 明 徐霖 《绣襦记·襦护郎寒》:“挥笔写就了龙蛇字,把摇槌唱一个《鷓鴣词》。”
(2).词牌名。《瑞鹧鸪》的别称。 宋 汪晫 有《鷓鴣词》一首。 ——《漢語大詞典》
(1). 唐 教坊曲名。又称《山鹧鸪》。《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录《鹧鸪词》有 唐 李益 一首、 李涉 二首。 李益 所作曲辞,《全唐诗》卷二八三题作《山鹧鸪词》,题下注曰:“一本题上无‘山’字。”参阅 任半塘 《唐声诗下编·格调一》。 唐 高骈 《赠歌者》诗之一:“酒满金尊花满枝,双蛾齐唱《鷓鴣词》。”词,一本作“ 辞 ”。 宋 王安石 《春日席上》之一:“今日樽前千万恨,不堪频唱《鷓鴣辞》。” 明 徐霖 《绣襦记·襦护郎寒》:“挥笔写就了龙蛇字,把摇槌唱一个《鷓鴣词》。”
(2).词牌名。《瑞鹧鸪》的别称。 宋 汪晫 有《鷓鴣词》一首。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