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树带潮墟,笳鸣古戍,簇仲宣幽怨。

刘天游宋代〕《氐州第一

冰缩寒流,川凝冻霭,前回鹭渚冬晚。燕阁红炉,驼峰翠釜,曾忆花柔酒软。云海沧洲,甚又寄、南来客雁。洒雪朱门,回桡剡曲,镜华霜满。
万里银霄凝望眼。恁吟袖、画阑空暖。树带潮墟,笳鸣古戍,簇仲宣幽怨。相愁思、春近也,随宫绣、时宽一线。昨夜扁舟,梦湖山、眉横黛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古戍仲宣幽怨

树 ( 樹 ) shù
树 [ shù ]
  1.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2. 种植,培育:~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
  3. 立,建立:~立。~敌。
  4. 量词,相当于“”、“”:一~梅花。
  5. 姓。
带 ( 帶 ) dài
带 [ dài ]
  1.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子。皮~。领~。一衣~水。
  2. 像带子的长条物:~钢。~鱼。声~。
  3. 车轮胎:车~。外~。
  4. 区域:地~。温~。
  5. 佩戴,披挂:~孝。~剑。
  6. 随身拿着:携~。~挈。~着钱。
  7. 捎,连着,顺便做:连~。~职。~累(lěi )(连累)。话中~刺。
  8. 含有,呈现:~电。~伤。
  9. 率领,引导:~领。~头。~动。以点~面。
  10.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白~。
潮 cháo《國語辭典》

潮 [ cháo ]

  1. 海水受日月引力的影响而定时涨落的现象。如:「潮汐」、「潮起潮落」。
  2. 像潮水般汹涌起伏的形势。如:「思潮」、「学潮」。
  1. 微湿。《红楼梦·第三五回》:「大清早起,在这个潮地方站了半日,也该回去歇息歇息了。」
  2. 技艺不高或物质的成色低劣。如:「他的手艺潮。」《红楼梦·第一○五回》:「潮银五千二百两。赤金五十两。」
墟 xū《國語辭典》

墟 [ xū ]

  1. 大土堆。《孔子家語·卷六·執轡》:「墟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矣。」
  2. 荒廢的城市、村落。如:「廢墟」、「殷墟」。《戰國策·齊策六》:「破燕兵,復齊墟。」明·梅鼎祚《玉合記·第二十七齣》:「閭里成墟,門庭易主。」
  3. 泛指村莊、村落。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唐·王維〈渭川田家〉詩:「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4. 農村定期的市集。如:「牛墟」、「趕墟」。
  1. 毀滅。《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王不聽諫,後三年吳其墟乎!」
笳 jiā《國語辭典》

笳 [ jiā ]

  1. 乐器名。即胡笳。似笛,本为胡人的吹奏乐器,后用于军中。《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有田僧超者,善吹笳,能为壮士歌项羽吟。」宋·陆游〈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词:「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也?」
鸣 ( 鳴 ) míng
鸣 [ míng ]
  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
  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古戍 gǔ shù
边疆古老的城堡、营垒。 唐 陶翰 《新安江林》诗:“古戍悬渔网,空林露鸟巢。” 宋 韩琦 《过故关》诗:“古戍餘荒堞,新耕入乱山。” 明 刘基 《古戍》诗:“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清 林则徐 《出嘉峪关感赋》诗:“ 长城 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漢語大詞典》
簇 cù《國語辭典》

簇 [ cù ]

  1. 聚拢。唐·黄滔〈江州夜宴献陈员外〉诗:「多少欢娱簇眼前,浔阳江上夜开筵。」唐·韦庄〈谒金门·春雨足〉词:「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1. 聚集成堆或成团的物体。如:「花团锦簇」。宋·杨万里〈再和罗武冈钦若酴醿长句〉:「春风一夜吹滕六,旋落旋销不成簇。」
  2. 量词。计算群集的人或物的单位。《水浒传·第五回》:「过了一条板桥,远远地望见了一簇红霞。」《红楼梦·第五回》:「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
  1. 很、全。《红楼梦·第二八回》:「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一九回》:「署院举目一看,见他二人穿的都是簇新的袍褂。」
  2. 聚集、围绕。如:「簇拥」、「簇捧」。
仲宣 zhòng xuān
汉 末文学家 王粲 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著称。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 孔璋 鹰扬於 河 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兼善则 子建 仲宣 ,偏美则 太冲 公干 。”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作赋同 元淑 ,能诗匪 仲宣 。” 清 袁于令 《西楼记·虚讣》:“可惜那 于叔夜 国士才,祗为相思鬱未解,怎把他肺腑调和,怎奈他心病难猜,欠些 仲宣 登楼债。”  ——《漢語大詞典》
幽怨 yōu yuàn
郁结于心的愁恨。 唐 李颀 《古从军行》:“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为奏《湘妃》,幽怨若泣。” 王棻 《论文》:“《庄子》之恢奇源於《易》《离骚》之幽怨源於《诗》。” 柔石 《二月》:“ 萧涧秋 将信读了好几遍,简直已经读出 陶岚 写这信时的一种幽怨状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