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元好问金朝〕《论诗三十首·其七

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中洲万古英雄阴山敕勒

中洲 zhōng zhōu
(1).洲中。《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王逸 注:“中洲,洲中也。水中可居者曰洲。” 唐 李白 《捣衣篇》:“万里 交河 水北流,愿为双鸟泛中洲。” 清 顾炎武 《金山》诗:“黄旗亘 长江 ,战鼓出中洲。”
(2).海中仙岛,借称道士所居。 唐 李颀 《送暨道士还玉清观》诗:“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中洲俄已到,至理得而闻。”  ——《漢語大詞典》
万古(萬古)wàn gǔ
(1).犹远古。《宋书·顾觊之传》:“皆理定於万古之前,事徵於千代之外。”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故能究览道奥,穷测微言,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 明 陈子龙 《谒禹陵》诗:“万古终河洛,其咨永不忘。”
(2).犹万代;万世。形容经历的年代久远。《北齐书·文宣帝纪》:“﹝ 高洋 ﹞詔曰:‘朕以虚寡,嗣弘王业,思所以赞扬盛绩,播之万古。’”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二:“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明 李贽 《与梅衡湘书》:“若我边彼边各相戕伐,则边境常态,万古如一,何足掛齿牙耶!” 艾青 《芦笛·笑》:“如能捡得那样的一颗泪珠藏之枕畔,当比那捞自万丈的海底之贝珠更晶莹,更晶莹而彻照万古啊!”
(3).死亡的婉辞。 唐 裴羽仙 《哭夫》诗之二:“从此不归成万古,空留贱妾怨黄昏。”参见“ 千古 ”。  ——《漢語大詞典》
英雄 yīng xióng
(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汉书·刑法志》:“﹝ 高祖 ﹞总擥英雄,以诛 秦 项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 曹公 从容谓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 操 耳。 本初 之徒,不足数也。’” 唐 杜甫 《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毛泽东 《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
(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 唐 高适 《辟阳城》诗:“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刘知远 见 史弘肇 生得英雄,遂留在手下为牙将。” 太平天囯 杨秀清 《果然忠勇》诗:“起义破关千百万,直到 天京 最英雄。”
(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毛泽东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董必武 《邯郸烈士塔》诗:“血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 袁静 《伏虎记》第三一回:“伟大的祖国关怀着,惦记着抗 美 援 朝 前线的英雄。”  ——《漢語大詞典》
气 ( 氣 ) qì《國語辭典》

气 [ qì ]

  1. 云气。《说文解字·气部》:「气,云气也。」清·段玉裁·注:「气本云气,引申为凡气之称。」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1.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2.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3.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4.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5.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6.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7.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8.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1.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2.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3.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4.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5.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到 dào《國語辭典》

到 [ dào ]

  1. 抵达、到达。如:「火车到站」、「支票到期」、「坚持到底」。《文选·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2. 往、去。如:「到非洲丛林探险。」、「我晚上到你家拜访。」
  1. 周密。如:「若有不到之处,尚请多多包涵!」《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传》:「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1. 姓。如南朝宋有到彦之。
阴山(陰山)yīn shān
(1).山脉名。即今横亘于 内蒙古自治区 南境、东北接连 内兴安岭 的 阴山山脉 。山间缺口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管子·揆度》:“ 阴山 之马,具驾者千乘。” 晋 陆机 《饮马长城窟行》:“驱马陟 阴山 ,山高马不前。” 唐 王昌龄 《出塞》诗之一:“但使 龙城 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阴山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翻添月窟之哀,长有 阴山 之哭。”
(2).犹阴间。《三国志平话》卷上:“天公交俺宣陛下,在报寃殿中交我王阴司为君,断得阴间无私,交你做阳间天子。断得不是,贬在阴山背后,永不为人。”《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如不依此愿,天不遮,地不载,贬阴山之后,永不转人身。”《何典》第一回:“那 阎罗王 也不过是鬼做的,手下也有一班牛头马面,判官小鬼,相帮着筑个 酆都城 ,在阴山背后做个国都。”参见“ 阴间 ”。  ——《漢語大詞典》
敕勒 chì lè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 北魏 时亦称 铁勒 、 高车部 。《北史·魏纪二·世祖太武帝》:“夏四月甲子,行幸 云中 。 敕勒 万餘落叛走,詔尚书 封铁 追灭之。”《新唐书·回鹘传上》:“ 回紇 ,其先 匈奴 也,俗多乘高轮车, 元 魏 时亦号 高车部 ,或曰 敕勒 ,讹为 铁勒 。” 明 王清 《塞上感怀》诗:“梦迴絶域 乌桓 地,战罢空山 敕勒 营。”  ——《漢語大詞典》
川 chuān《國語辭典》

川 [ chuān ]

  1. 河流。如:「河川」。《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 大陆地区四川省的简称。
  1. 一种烹饪方法。将食物置于开水中,水一开即刻捞起。如:「川肉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