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副-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名-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把 bǎ/bà《國語辭典》
把 [ bǎ ]
动- 握住、拿著。如:「把手言欢」、「把住栏干」。《说文解字·手部》:「把,握也。」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看守。如:「把守」、「把关」。唐·贯休〈古塞下曲〉七首之一:「下营依遁甲,分帅把河隍。」《水浒传·第六一回》:「守门的左右约有四五十军士,簇捧著一个把门的官人在那里坐定。」
- 给与。《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虞家小厮又悄悄的从后门叫了一个卖草的,把他四个钱。」
- 抱著小孩大小便。如:「把屎」、「把尿」。
- 量词:➊ 计算有柄、有把手器物的单位。如:「一把刀」、「两把伞」。➋ 计算成束的长条状物品的单位。如:「一把葱」、「两把筷子」、「三把火把」。➌ 计算手所能盈握数量的单位。如:「一把盐」、「两把花生米」。➍ 计算手部动作的单位。如:「推他一把」、「拉你一把」。➎ 计算火的单位。如:「放一把火」、「一把怒火」、「一把无名火」。
- 表示约数。如:「丈把长」、「个把钟头」。《儒林外史·第二回》:「李老爹这几年在新任老爷手里著实跑起来了,怕不一年要寻千把银子。」
- 将:➊ 表示处理、处置的意思。如:「把门关上」、「把脸洗净」。➋ 表示致使、导致的意思。如:「把他惹恼了」、「把你气哭了」、「把我急疯了」。
- 被。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这明明是天赐我两个横财,不取了他的,倒把别人取了去。」
把 [ bǎi ]
介- (一)1.之又音。
把 [ bà ]
名- 柄,器具上便于手拿的部分。如:「枪把」、「刀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一·礼记音义之一》:「把中,音霸,手执处也。」也称为「把儿」、「把子」。
- 花、叶或果实等的梗子。如:「花把儿」、「叶把儿」。
功名 gōng míng
(1).功业和名声。《庄子·山木》:“削迹损势,不为功名。” 成玄英 疏:“削除圣迹,损弃权势,岂存情於功绩,以留意於名誉!”《史记·管晏列传》:“吾幽囚受辱, 鲍叔 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宋 岳飞 《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续范亭 《莫干山》诗:“寳剑不存池水沸,三十功名赋等闲。”
(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巴金 《家》十三:“他从前怎样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 ——《漢語大詞典》
(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巴金 《家》十三:“他从前怎样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 ——《漢語大詞典》
论 ( 論 ) lùn/lún
论 [ lùn ]
-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 看待:一概而~。
-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 按照:~件。~资排辈。
- 姓。
- 古同“伦”,条理。
-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 古同“抡”,挑选。
出处(出處)chū chù
(1).谓出仕和隐退。 汉 蔡邕 《荐皇甫规表》:“修身力行,忠亮阐著,出处抱义,皦然不污。” 唐 韩愈 《与崔群书》:“无入而不自得,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御外物者也。况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辈,岂以出处近远累其灵臺邪!”《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萧何 治狱为 秦 吏, 韩信 曾官执戟郎。蠖屈龙腾皆运会,男儿出处又何常。”
(2).行进和静止。 宋 梅尧臣 《翠羽辞》:“ 秦 女乘鸞遗翠羽,落在人间与风舞。风休不归谁作主,此郎拾取妆金缕。郎家主妇爱且怜,繫向裙腰同出处。” 宋 陆游 《雨复作自近村归》诗:“可怜鳩取招麾速,谁似云知出处齐。”
(1).词语、典故等的来源和根据。《魏书·儒林传·李业兴》:“ 异 曰:‘圆方之説,经典无文,何以怪方?’ 业兴 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晋 张望 诗曰‘愁来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处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诗法》:“作诗用虚字,殊不佳。中两联填满方好。出处纔使 唐 已下事,便不古。”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德言工容’不是我瞎编,是圣人说的,有出处。”
(2).源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徐广 《史记音义》曰:‘ 黽 或作 彭 , 穀水 出处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然 河 之本源,未见出处。”
(3).产地;来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人》:“有术人携一榼,榼中藏小人……至 掖 , 掖 宰索榼入署,细审小人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有一天,来了一个人,买了几件鼻烟壶、手鐲之类,又买了一掛朝珠,还的价钱,实在内行;批评东西的毛病,説那东西的出处,着实是个行家。” 许地山 《美底牢狱》:“我想所有美丽的东西,只能让它们散布在各处,我们只能在它们底出处爱它们。”
(4).出路;出去的地方。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五:“﹝ 李霜泗 ﹞平静下来,慢搭搭地说:‘可是,去,也有好处,将来有了个出处。’”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澄河边上》:“ 澄河 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口子,水一有了出处,流头就缓了。” ——《漢語大詞典》
(2).行进和静止。 宋 梅尧臣 《翠羽辞》:“ 秦 女乘鸞遗翠羽,落在人间与风舞。风休不归谁作主,此郎拾取妆金缕。郎家主妇爱且怜,繫向裙腰同出处。” 宋 陆游 《雨复作自近村归》诗:“可怜鳩取招麾速,谁似云知出处齐。”
(1).词语、典故等的来源和根据。《魏书·儒林传·李业兴》:“ 异 曰:‘圆方之説,经典无文,何以怪方?’ 业兴 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晋 张望 诗曰‘愁来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处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诗法》:“作诗用虚字,殊不佳。中两联填满方好。出处纔使 唐 已下事,便不古。”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德言工容’不是我瞎编,是圣人说的,有出处。”
(2).源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徐广 《史记音义》曰:‘ 黽 或作 彭 , 穀水 出处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然 河 之本源,未见出处。”
(3).产地;来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人》:“有术人携一榼,榼中藏小人……至 掖 , 掖 宰索榼入署,细审小人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有一天,来了一个人,买了几件鼻烟壶、手鐲之类,又买了一掛朝珠,还的价钱,实在内行;批评东西的毛病,説那东西的出处,着实是个行家。” 许地山 《美底牢狱》:“我想所有美丽的东西,只能让它们散布在各处,我们只能在它们底出处爱它们。”
(4).出路;出去的地方。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五:“﹝ 李霜泗 ﹞平静下来,慢搭搭地说:‘可是,去,也有好处,将来有了个出处。’”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澄河边上》:“ 澄河 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口子,水一有了出处,流头就缓了。” ——《漢語大詞典》
卧龙(卧龍)wò lóng
(1).喻隐居或尚未崭露头角的杰出人材。《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徐庶 ﹞谓 先主 曰:‘ 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晋书·嵇康传》:“﹝ 钟会 ﹞言於 文帝 曰:‘ 嵇康 ,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 嵇康 为虑耳。’” 唐 温庭筠 《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之一:“粉署见飞鵩,玉山猜卧龙。” 清 陈之遴 《北固山》诗:“饮马几回虚割据,卧龙从古混渔樵。”
(2).《汉书·王章传》:“ 章 为诸生学 长安 ,独与妻居。 章 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颜师古 注:“牛衣,编乱麻为之,即今俗呼为龙具者。”后因亦以“卧龙”指贫困的人。 唐 戎昱 《上湖南崔中丞》诗:“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3).形容山势绵延起伏。 唐 钱起 《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 明 高启 《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诗:“左招舞凤来百里,右顾卧龙横半州。”
(4).形容树木或树根盘曲之状。 北周 庾信 《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宋 梅尧臣 《寄许越州》诗:“卧龙生茗舌,鼓角催新阳。” ——《漢語大詞典》
(2).《汉书·王章传》:“ 章 为诸生学 长安 ,独与妻居。 章 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颜师古 注:“牛衣,编乱麻为之,即今俗呼为龙具者。”后因亦以“卧龙”指贫困的人。 唐 戎昱 《上湖南崔中丞》诗:“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3).形容山势绵延起伏。 唐 钱起 《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 明 高启 《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诗:“左招舞凤来百里,右顾卧龙横半州。”
(4).形容树木或树根盘曲之状。 北周 庾信 《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宋 梅尧臣 《寄许越州》诗:“卧龙生茗舌,鼓角催新阳。” ——《漢語大詞典》
终 ( 終 ) zhōng
终 [ zhōng ]
-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始”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 人死:临~。送~。
-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 姓。
让 ( 讓 ) ràng
让 [ ràng ]
- 不争,尽(jǐn)着旁人:~步。~位。谦~。
- 请:~茶。
- 许,使:不~他来。
- 任凭:~他闹去。
- 被:~雨淋了。
- 索取一定代价,把东西给人:出~。转(zhuǎn )~。
- 闪避:~开。当仁不~。
- 责备,谴责:“二世使人~章邯”。
- 古同“攘”,侵夺。
德 dé《國語辭典》
德 [ dé ]
名- 人类共同遵循的规范。《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 品行、作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恩泽、恩惠。《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孟子·公孙丑上》:「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 心意、信念。如:「一心一德」、「离心离德」。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简称。
- 姓。如汉代西域有德若国,后人以国为姓,简姓德。
- 感激、感恩。《左传·成公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聊斋志异·卷一·王成》:「主人闻而德之,赠金五两,慰之使归。」
- 好的、善的。如:「德政」、「德誉」。《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动-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称谓:➊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 姓。如汉代有公俭。
-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 雄性的。如:「公鸡」。
-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形-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 优良。如:「高材生」。
- 价格贵的。如:「高价」。
- 年纪老的。如:「高龄」。
-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 姓。如唐代有高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