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丛 ( 叢 ) cóng
丛 [ cóng ]
- 聚集,许多事物凑在一起:~生。~聚。~密。
- 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草~。~刊。为~驱雀(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祠。
- 姓。
菊 jú《國語辭典》
菊 [ jú ]
名- 植物名。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茎略带木质。叶互生,卵形,有缺刻和锯齿。秋季开花,花冠周围为舌状,中部为管状,属头状花序。原产于大陆地区,久经栽培,种类繁多,可供观赏、饮料及药用。
疏 shū《國語辭典》
疏 [ shū ]
動- 開通、使通暢。如:「疏通」。《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分散、散開。如:「疏散人群」。
- 清除、排解。《國語·楚語上》:「教之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過靈溪而一濯,疏煩想於心胸。」
- 刻鏤、雕繪。《文選·張衡·西京賦》:「何工巧之瑰瑋,交綺豁以疏寮。」唐·張說〈蒲津橋贊〉:「又疏其舟閒,畫其鷁首。」
- 稀少、稀闊。如:「疏林」、「疏星」、「疏疏落落幾戶人家」。
- 不親近、不熟悉。如:「人地生疏」、「親疏遠近」。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 粗心、不注意、不細密。如:「人為疏忽」。《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其於計疏矣。」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七·象數一》:「落下閎曆法極疏,蓋當時以為密耳。」
- 空虛、不實在。如:「空疏」、「才疏學淺」。《三國演義·第八五回》:「愚才疏智淺,恐不堪當此任。」
- 粗糙、不精細。《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唐·韓愈〈山石〉詩:「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
- 窗。《史記·卷二三·禮書》:「疏房床笫几席,所以養體也。」
- 窗上的刻鏤花紋。《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爾乃懸棟結阿,天窗綺疏。」
- 蔬果。《淮南子·主術》:「夏取果蓏,秋畜疏食。」通「蔬」。
疏 [ shù ]
名- 闡明經義或古注的文字。如:「注疏」、「義疏」。唐·柳冕〈與權德輿書〉:「其有明聖人之道,盡六經之意,而不能誦疏與注,一切棄之。」
- 古代臣下進呈君王的奏章。如:「上疏」。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三:「匡衡抗疏功名簿,劉向傳經心事違。」
- 書信。唐·杜甫〈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詩:「洞庭無過雁,書疏莫相忘。」
- 分條陳述、記錄。《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
疏 [ sū ]
- (一)之又音。
砧 zhēn《國語辭典》
砧 [ zhēn ]
名- 洗衣時用來輕搥衣服的石塊。如:「砧杵」。唐·白居易〈太湖石〉詩:「磨刀不如礪,擣帛不如砧。」
- 切菜時所墊的板子。如:「砧板」、「肉砧」。
- 參見「砧鑕 」條。
苑 yuàn《國語辭典》
苑 [ yuàn ]
名- 畜养禽兽或种植草木果蔬的地方,古代多指帝王游乐狩猎的园林。如:「鹿苑」、「上林苑」。《说文解字·艸部》:「苑,所以养禽兽。」南朝宋·谢灵运〈石门岩上宿诗〉:「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宋·刘子翚〈汴京纪事〉诗:「内苑珍林蔚绛霄,围城不复禁刍荛。」
- 事物会集的地方。如:「艺苑」。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观夫后汉才林,可参西京,晋世文苑,足俪邺都。」
苑 [ yù ]
动- 积聚、胶著、停滞。《礼记·礼运》:「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唐·孔颖达·正义:「虽复万机辐凑而应之有次序,不使苑积也。」通「郁」。
苑 [ yuán ]
名- 姓。如春秋时齐国有苑何忌。
丹 dān《國語辭典》
丹 [ dān ]
名- 赤色的礦石,可以製成顏料。《書經·禹貢》:「杶幹栝柏,礪砥砮丹。」
- 精煉配製的藥劑。如:「仙丹」、「靈丹妙藥」、「九轉還魂丹」。
- 姓。如漢代有丹玉。
- 紅色的。如:「丹楓」、「丹脣」、「丹砂」。
- 赤誠的。如:「丹心」、「丹忱」。
峰 fēng《國語辭典》
峰 [ fēng ]
名- 高而尖的山头。如:「顶峰」、「高峰」、「颠峰」。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
- 形似山头高起的部分。如:「驼峰」、「波峰」。
送别 sòng bié
送行;告别。 唐 祖咏 《别怨》诗:“送别到中流,秋船倚渡头。”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诗:“客里登临俱是感,人间送别不宜秋。” 碧野 《芦沟桥情思》:“据说 芦沟桥 和 西安 的 灞桥 一样,古时都在桥边折柳送别。” ——《漢語大詞典》
洲 zhōu《國語辭典》
洲 [ zhōu ]
名- 水上的陆块。如:「沙洲」。《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地理学上称地球上的大块陆地为「洲」。如:「亚洲」、「欧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