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霞蒸幽隐地,锦簇艳阳辰。

赖世观清代〕《赋得桃红又见一年春得春字

忆昔桃源路,花红远近新。忽看千树丽,又见一年春。

依旧风前笑,仍然井上匀。霞蒸幽隐地,锦簇艳阳辰。

王母尝留迹,渔人几问津。漫教流水去,长此避嬴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霞蒸幽隐锦簇艳阳

霞蒸 xiá zhēng
云霞蒸腾貌。 明 申时行 《瑞莲赋》:“星敷电发,雾变霞蒸。触景而生态,随物而赋形。”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闺咏》:“清才掇露,藻思霞蒸。”  ——《漢語大詞典》
幽隐(幽隱)yōu yǐn
(1).隐晦;隐蔽。《荀子·非十二子》:“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説,闭约而无解。” 汉 蔡邕 《述行赋》:“想 宓妃 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 叶圣陶 《一个青年》:“这一回必须吐出细微幽隐的心情,如实表达,不稍移易。”
(2).指隐蔽之处。《韩非子·六反》:“夫陈轻货於幽隐,虽 曾 史 可疑也;悬百金於市,虽大盗不取也。”
(3).隐居;潜藏。 汉 严忌 《哀时命》:“寧幽隐以远祸兮,孰侵辱之可为。”《礼记·表记》“君子隐而显” 唐 孔颖达 疏:“君子身虽幽隐,而道德潜通,声名显著,故云隐而显也。”
(4).指隐居未仕的人。《后汉书·郎顗传》:“改元更始,招求幽隐,举方正,徵有道,博采异谋,开不讳之路。”《明史·于谦传》:“且 亨 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於公议得乎?”  ——《漢語大詞典》
地 dì/de《國語辭典》

地 [ dì ]

  1.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2.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4.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5.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6.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7.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8.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9.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1.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2.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地 [ de ]

  1.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锦簇(錦簇)jǐn cù
锦绣成团。形容色彩艳丽。 明 唐寅 《川泼棹》曲:“海榴半吐绽,蜀葵如锦簇。” 峻青 《潍河上的春天》:“成群的蜂蝶在花间飞舞,百灵鸟在锦簇般的果林上空欢乐地歌唱。”  ——《漢語大詞典》
艳阳(豔陽)yàn yáng
亦作“艷阳”。
(1).艳丽明媚。多指春天。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宋 柳永 《长寿乐》词:“繁红嫩翠,艳阳景,妆点神州明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对三月艳阳之节,住六朝佳丽之场,虽是客况不堪,却也春情难按。”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女子好像还有别的一种公事,就是在春日艳阳的时候,公子们的春情发动了,那就不免要遭一番蹂躏了。”
(2).形容光艳美丽。 唐 李白 《古风》诗之四七:“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 宋 晏殊 《和枢密侍郎因看海棠忆禁苑此花最盛》:“幸分霖雨润,犹见艳阳姿。”  ——《漢語大詞典》
辰 chén《國語辭典》

辰 [ chén ]

  1. 地支的第五位。
  2. 时辰名。约当上午七点到九点。
  3. 时运。《诗经·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汉·郑玄·笺:「辰,时也。」
  4. 时光、日子。如:「诞辰」、「忌辰」。汉·扬雄《法言·问明》:「辰乎辰,曷来之迟,去之速也!」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5. 日月星球的统称。参见「[[星辰]]」条。
  6. 姓。如清代有辰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