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见非类,田家戒其荒。
杜甫〔唐代〕《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往问》
东渚雨今足,伫闻粳稻香。上天无偏颇,蒲稗各自长。
人情见非类,田家戒其荒。功夫竞搰搰,除草置岸旁。
谷者命之本,客居安可忘。青春具所务,勤垦免乱常。
吴牛力容易,并驱动莫当。丰苗亦已穊,云水照方塘。
有生固蔓延,静一资堤防。督领不无人,提携颇在纲。
荆扬风土暖,肃肃候微霜。尚恐主守疏,用心未甚臧。
清朝遣婢仆,寄语逾崇冈。西成聚必散,不独陵我仓。
岂要仁里誉,感此乱世忙。北风吹蒹葭,蟋蟀近中堂。
荏苒百工休,郁纡迟暮伤。
人情见非类,田家戒其荒。功夫竞搰搰,除草置岸旁。
谷者命之本,客居安可忘。青春具所务,勤垦免乱常。
吴牛力容易,并驱动莫当。丰苗亦已穊,云水照方塘。
有生固蔓延,静一资堤防。督领不无人,提携颇在纲。
荆扬风土暖,肃肃候微霜。尚恐主守疏,用心未甚臧。
清朝遣婢仆,寄语逾崇冈。西成聚必散,不独陵我仓。
岂要仁里誉,感此乱世忙。北风吹蒹葭,蟋蟀近中堂。
荏苒百工休,郁纡迟暮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人情 rén qíng
(1).人的感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史记·太史公自序》:“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新唐书·杨瑒传》:“帝封 太山 ,集乐工山下,居丧者亦在行。 瑒 谓起苴絰使和钟律,非人情所堪,帝许,乃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那里能够及得这些杂文的和现在切贴,而且生动,泼剌,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2).人之常情。指世间约定俗成的事理标准。《庄子·逍遥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汉 王粲 《登楼赋》:“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抵妇人家勤俭惜财,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生活困难,心绪恶劣,要想得亲近人的慰藉,这也是人情。”
(3).人心,众人的情绪、愿望。《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遇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北齐书·卢文伟传》:“善於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近岁私铸铁钱散漫 江 淮 ,公私受弊,人情摇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世宗 时, 史超 败於 石岭关 ,人情震恐,故师还。” 清 方文 《初晴》诗:“久雨初晴候,人情分外欢。”
(4).人与人的情分。 唐 韩愈 《县齐有怀》诗:“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宋 陆游 《舟中口占》:“业力顿消知学进,人情愈薄喜身轻。”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五:“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
(5).民情;民间风俗。《史记·李斯列传》:“且 赵君 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 宋 范仲淹 《奏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事》:“善抚驭,得 藩 汉 人情。” 清 李渔 《巧团圆·试艰》:“平时做惯贸易,走过江湖,把山川、形势、人情、土俗都看在眼里。”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对于 匈奴 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6).情面;交情。《朱子语类》卷一三四:“若説是 苏秦 怕 秦 来败从,所以激 张仪 入 秦 ,庶 秦 不来败从,那 张仪 与你有甚人情?”《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也不来走走儿,今日还来説人情。”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人情留一綫,日后好相见。”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要硬成一块石头,决不讲一点人情,决不可怜人。”
(7).指应酬,交际往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红楼梦》第六八回:“一日少説,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处家人情,非钱不行。”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明白了这些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
(8).馈赠;礼物。《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你这廝许了我人情又不还,我怎的不打你?”《元典章新集·刑部·禁骚扰》:“近年以来,内外诸衙门指与上司官员庆贺馈一切人情或私相追往,公然於所辖官吏俸钞科取。” ——《漢語大詞典》
(2).人之常情。指世间约定俗成的事理标准。《庄子·逍遥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汉 王粲 《登楼赋》:“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抵妇人家勤俭惜财,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生活困难,心绪恶劣,要想得亲近人的慰藉,这也是人情。”
(3).人心,众人的情绪、愿望。《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遇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北齐书·卢文伟传》:“善於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近岁私铸铁钱散漫 江 淮 ,公私受弊,人情摇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世宗 时, 史超 败於 石岭关 ,人情震恐,故师还。” 清 方文 《初晴》诗:“久雨初晴候,人情分外欢。”
(4).人与人的情分。 唐 韩愈 《县齐有怀》诗:“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宋 陆游 《舟中口占》:“业力顿消知学进,人情愈薄喜身轻。”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五:“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
(5).民情;民间风俗。《史记·李斯列传》:“且 赵君 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 宋 范仲淹 《奏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事》:“善抚驭,得 藩 汉 人情。” 清 李渔 《巧团圆·试艰》:“平时做惯贸易,走过江湖,把山川、形势、人情、土俗都看在眼里。”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对于 匈奴 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6).情面;交情。《朱子语类》卷一三四:“若説是 苏秦 怕 秦 来败从,所以激 张仪 入 秦 ,庶 秦 不来败从,那 张仪 与你有甚人情?”《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也不来走走儿,今日还来説人情。”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人情留一綫,日后好相见。”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要硬成一块石头,决不讲一点人情,决不可怜人。”
(7).指应酬,交际往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红楼梦》第六八回:“一日少説,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处家人情,非钱不行。”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明白了这些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
(8).馈赠;礼物。《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你这廝许了我人情又不还,我怎的不打你?”《元典章新集·刑部·禁骚扰》:“近年以来,内外诸衙门指与上司官员庆贺馈一切人情或私相追往,公然於所辖官吏俸钞科取。” ——《漢語大詞典》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非类(非類)fēi lèi
(1).不同种族,异族。《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北史·周纪下·静帝》:“不歆非类,异骨肉而共蒸尝。” 宋 苏轼 《策断》三:“自 宋 之兴,所在贤俊,云合响应,无有远邇,皆欲洗濯磨淬以观上国之光,而此一方,独陷於非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李忠定公从祀》:“﹝ 张浚 ﹞劾 纲 以私意杀侍从,致 纲 罢黜。 纲 罢而两 河 相继沦陷,失身非类。”
(2).不同的种类。《汉书·郊祀志下》:“明於天地之性,不可或以神怪;知万物之情,不可罔以非类。” 唐 杜甫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诗:“东渚雨今足,佇闻粳稻香。上天无偏颇,蒲稗各自长。人情见非类,田家戒其荒。” 明 刘基 《郁离子·蛇蝎》:“其耨也,删其非类,不使伤其根。”
(3).身分、门第等不相类的人。《世说新语·忿狷》“ 王令 诣 谢公 ,值 习凿齿 已在坐,当与併榻。 王 徙倚不坐,公引之与对榻”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刘谦之 《晋纪》:“ 王献之 性整峻,不交非类。” 余嘉锡 笺疏:“ 习凿齿 人才学问独出冠时,而 子敬 不与之併榻,鄙其出身寒士,且有足疾耳。所谓‘不交非类’者如此。非 孔子 ‘无友不如己者’之谓也。”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四》:“至於负絶世之姿,而匹偶非类,湮灭不称者,又不可胜数也。” 清 刘大櫆 《〈周书岩诗集〉序》:“夫彼武人者,不以今之文士为无能;而文士顾以武人为非类。”
(4).志向不合、志趣不同的人。 三国 魏 嵇康 《井丹赞》:“ 井丹 高洁,不慕荣贵,抗节五王,不交非类。”《晋书·应詹传》:“﹝ 韦泓 ﹞一身特立,短褐不掩形,菜蔬不充朝,而抗志弥厉,不游非类。”《隋书·于宣道传》:“ 宣道 字 元明 ,性谨密,不交非类。”
(5).和 韩非 一类的人。 战国 秦 韩非 为人口吃,故借指口吃的人。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刘贡父 尚见一士人口吃,戏作谜云:‘本是 昌 徒,又为 非 类,虽无 雄 材,却有 艾 气。’” ——《漢語大詞典》
(2).不同的种类。《汉书·郊祀志下》:“明於天地之性,不可或以神怪;知万物之情,不可罔以非类。” 唐 杜甫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诗:“东渚雨今足,佇闻粳稻香。上天无偏颇,蒲稗各自长。人情见非类,田家戒其荒。” 明 刘基 《郁离子·蛇蝎》:“其耨也,删其非类,不使伤其根。”
(3).身分、门第等不相类的人。《世说新语·忿狷》“ 王令 诣 谢公 ,值 习凿齿 已在坐,当与併榻。 王 徙倚不坐,公引之与对榻”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刘谦之 《晋纪》:“ 王献之 性整峻,不交非类。” 余嘉锡 笺疏:“ 习凿齿 人才学问独出冠时,而 子敬 不与之併榻,鄙其出身寒士,且有足疾耳。所谓‘不交非类’者如此。非 孔子 ‘无友不如己者’之谓也。”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四》:“至於负絶世之姿,而匹偶非类,湮灭不称者,又不可胜数也。” 清 刘大櫆 《〈周书岩诗集〉序》:“夫彼武人者,不以今之文士为无能;而文士顾以武人为非类。”
(4).志向不合、志趣不同的人。 三国 魏 嵇康 《井丹赞》:“ 井丹 高洁,不慕荣贵,抗节五王,不交非类。”《晋书·应詹传》:“﹝ 韦泓 ﹞一身特立,短褐不掩形,菜蔬不充朝,而抗志弥厉,不游非类。”《隋书·于宣道传》:“ 宣道 字 元明 ,性谨密,不交非类。”
(5).和 韩非 一类的人。 战国 秦 韩非 为人口吃,故借指口吃的人。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刘贡父 尚见一士人口吃,戏作谜云:‘本是 昌 徒,又为 非 类,虽无 雄 材,却有 艾 气。’” ——《漢語大詞典》
田家 tián jiā
(1).农家。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清 姚鼐 《舟中漫兴》诗:“草逕人独行,田家麦併熟。”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一:“果然的,此屋中处处看出十八世纪的田家风味。”
(2).农夫。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谡》诗:“田家樵採去,薄暮方来归。” 唐 李白 《赠从弟冽》诗:“日出布穀鸣,田家拥锄犁。” 清 谭莹 《重有感》诗:“请看征调兵如雨,未及田家振臂呼。” ——《漢語大詞典》
(2).农夫。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谡》诗:“田家樵採去,薄暮方来归。” 唐 李白 《赠从弟冽》诗:“日出布穀鸣,田家拥锄犁。” 清 谭莹 《重有感》诗:“请看征调兵如雨,未及田家振臂呼。” ——《漢語大詞典》
戒 jiè《國語辭典》
戒 [ jiè ]
动- 防备。如:「戒备」。《说文解字·廾部》:「戒,警也。」《荀子·儒效》:「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
- 谨慎、慎重。如:「戒慎」。《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警告、劝导。如:「劝戒」。《红楼梦·第二八回》:「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我都不灰心。」
- 告诉、告知。《仪礼·士冠礼》:「主人戒宾。」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
- 革除。如:「戒酒」、「戒赌」、「戒烟」、「戒毒」。
- 宗教上约束禁止某些行为的规条,或泛指禁止做的事。如:「十戒」、「破戒」、「戒律」。《西游记·第八回》:「菩萨方与他摩顶受戒。」
- 文体名。内容用以警戒自己或别人。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次则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
- 配戴于手指上的环状饰品。如:「钻戒」、「金戒」、「银戒」。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代-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助-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助-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荒 huāng《國語辭典》
荒 [ huāng ]
动- 废弃。如:「荒废」、「荒芜」。《说文解字·艸部》:「荒,芜也。」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沉溺。如:「荒淫」。《金史·卷七○·撒改传》:「辽主荒于游畋,政事怠废。」
- 扩大。《诗经·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列子·杨朱》:「禹纂业事雠,惟荒土功。」
- 惊慌、忙乱。唐·卢藏用〈陈子昂别传〉:「(段简)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刘知远诸宫调·第二》:「知远听得道,好惊荒,别了三翁,急出祠堂。」通「慌」。
- 还未开垦的田地。如:「垦荒」。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晋书·卷九○·良吏传·王宏传》:「督劝开荒五千余顷,而熟田常课顷亩不减。」
- 边远的地方。如:「八荒九垓」。《楚辞·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我奉王命,问罪遐荒。」
- 凶年,农作物歉收的日子。如:「救荒」、「逃荒」、「饥荒」。清·魏源〈吴农备荒议上〉:「救荒不如备荒,备荒莫如急农时。」
- 事物严重缺乏的情况。如:「水荒」、「屋荒」、「师资荒」。
- 破烂废弃的物品。如:「收荒」、「拾荒」。
- 空旷冷清、偏僻。如:「荒凉」、「荒郊野外」。唐·吴融〈野庙〉诗:「古原荒庙揜莓苔,何处喧喧鼓笛来。」
- 不合情理的、不实在的。如:「荒诞」、「荒谬」、「荒唐」。《红楼梦·第一○○回》:「前两天还听见一个荒信,说是南边的公当铺也因为折了本儿收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