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主将晓逆顺,元元归始终。

杜甫唐代〕《往在

往在西京日,胡来满彤宫。中宵焚九庙,云汉为之红。
解瓦飞十里,繐帷纷曾空。疚心惜木主,一一灰悲风。
合昏排铁骑,清旭散锦eL.贼臣表逆节,相贺以成功。
是时妃嫔戮,连为粪土丛。当宁陷玉座,白间剥画虫。
不知二圣处,私泣百岁翁。车驾既云还,楹桷欻穹崇。
故老复涕泗,祠官树椅桐。宏壮不如初,已见帝力雄。
前春礼郊庙,祀事亲圣躬。微躯忝近臣,景从陪群公。
登阶捧玉册,峨冕耿金钟。侍祠恧先露,掖垣迩濯龙。
天子惟孝孙,五云起九重。镜奁换粉黛,翠羽犹葱胧。
前者厌羯胡,后来遭犬戎。俎豆腐膻肉,罘罳行角弓。
安得自西极,申命空山东。尽驱诣阙下,士庶塞关中。
主将晓逆顺,元元归始终。一朝自罪己,万里车书通。
锋镝供锄犁,征戍听所从。冗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
君臣节俭足,朝野欢呼同。中兴似国初,继体如太宗。
端拱纳谏诤,和风日冲融。赤墀樱桃枝,隐映银丝笼。
千春荐陵寝,永永垂无穷。京都不再火,泾渭开愁容。
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主将逆顺元元始终

主将(主將)zhǔ jiàng
(1).国君和将帅。《六韬·阴书》:“主将欲合兵,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
(2).主要将领;统帅。《墨子·备梯》:“令賁士主将皆听城鼓之音而出。”《三国志·吴志·张纮传》:“夫主将乃筹謨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繫命也。”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一千二百人分为四十船,择少健者为之主将。” 清 叶廷琯 《鸥波渔话·许若洲女史诗》:“死生随主将,筋骨老边沙。”
(3).喻某方面起主要作用的人。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十二:“ 鲁迅 是 中国 文化革命的主将。”
(4). 太平天囯 的官职。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天朝田亩制度》:“并自己保升奏贬姓名,一同达於将帅、主将。” 郦纯 《太平天囯制度初探》第二章:“主将在初期官阶甚高,一八五一年八月向 永安 进军前设五军主将,以 萧朝贵 为前军主将……自一八六○年在主将之上设朝将、天将,主将地位便渐低落。”  ——《漢語大詞典》
晓 ( 曉 ) xiǎo
晓 [ xiǎo ]
  1. 天明:~市。拂~。破~。报~。
  2. 知道,懂得:~畅。~得。分~。
  3. 使人知道清楚:~示。~谕。
逆顺(逆順)nì shùn
(1).逆与顺。多指臣民的顺与不顺,情节的轻与重,境遇的好与不好,事理的当与不当等。《管子·版法解》:“人有逆顺,事有称量。”《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 唐 杜甫 《往在》诗:“主将晓逆顺,元元归始终。” 宋 范成大 《偶箴》诗:“逆顺境来欣戚变,咄哉谁是主人翁?”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当 禄山 叛而 平原 固守,稍识逆顺者皆然,不必 真卿 也。”
(2).指星辰的逆行与顺行。《隋书·律历志下》:“其月之所食,皆依日亏起,每随类反之,皆与日食限同表里,而与日返其逆顺。”  ——《漢語大詞典》
元元 yuán yuán
(1).百姓;庶民。《战国策·秦策一》:“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高诱 注:“元,善也,民之类善故称元。”《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 李贤 注:“元元,谓黎庶也。”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九:“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清史稿·圣祖纪二》:“从前逋欠,一概豁除。用称朕子惠元元至意。”
(2).善良。《汉书·文帝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颜师古 注:“元元,善意也。” 宋 洪迈 《容斋五笔·两汉用人人元元字》:“元元二字,考之六经无所见,而《两汉书》多用之……予谓元元者,民也。而上文又言元元之民,元元黎民,元元万民,近於复重矣。故 颜 注:‘或云,元元,善意也。’”
(3).原始,物之本源。 唐 李咸用 《大雪歌》:“应是 羲和 倦晓昏,暂反元元归太素。”
(4).谓推究原始。 清 吴履泰 《读书一章示诸童子》诗:“元元復本本,千载穷冥搜。”
(5).指 老子 。 唐 追崇 老子 为 玄元皇帝 ,故称。 唐 颜真卿 《和政公主神道碑铭》:“穠矣公主! 元元 之绪,圣皇之孙, 肃宗 之女,今上之妹,生人之矩。”  ——《漢語大詞典》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1.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2. 还给:~还。物~原主。
  3.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5.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6. 结局:~宿()。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9. 自首。
始终(始終)shǐ zhōng
(1).开头和结尾。《庄子·田子方》:“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美清泠而发越,忆辉光之璀璨。始终虽异,细大靡殊。”
(2).自始至终,一直。《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故宠敬日隆,始终无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颜鲁公 之在 蔡州 ,再从姪 峴 、家僮 银鹿 始终随之。” 宋 苏轼 《论周穜擅议配享自劾札子》之一:“本朝自祖宗以来,推择元勋重望始终全德之人,以配食列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是 昌黎 与 宗元 始终无嫌隙,亦可见篤於故旧矣。” 巴金 《灭亡》第一章:“汽车夫始终坐在车前,带着胆怯的样子,动也不动一下。”
(3).谓事情的本末或原委。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三》:“臣恐议者不深虑其始终,欲以一切息徭役,十年之后,百年之内,卒有他变。”《隋书·律历志下》:“ 胄玄 所违, 焯 法皆合, 胄玄 所闕,今则尽有,隐括始终,谓为总备。” 唐 韩愈 《唐河中府法曹张君墓碣铭》:“ 愈 既哭弔,辞;遂叙次其族世名字、事始终。”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盖知物之本末始终,而造能得之地,是格物之义也。”
(4).指产生和死灭。《后汉书·张奂传》:“通塞命也,始终常也。但地厎冥冥,长无晓期,而復缠以纊緜,牢以钉密,为不喜耳。”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性命之区域。是以临丧殯而復悲,覩陈根而絶哭。”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杜诵》:“ 杜君 诗调不失。如‘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得生人始终之理。”
(5).指一生,平生。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 汉文 虽以策求士,迨我明天子然后能以策济人,则臣始终之愿毕矣。” 明 吴承恩 《〈两汉书抄〉序》:“今公之所録,事不必本末,文不必首尾,人不必始终,单言约语,皆有深旨矣。”
(6).毕竟;终究。 宋 苏轼 《元修菜》诗:“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 元 无名氏 《年节》诗:“惟有老僧阶下雪,始终不见草鞋痕。” 曹禺 《雷雨》第一幕:“第一,她始终是个没受过教育的下等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