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来往近乎千里,投坛告、马钰姜公。

马钰金朝〕《满庭芳 赠辛五翁姜四翁

豪富过人,作为异众,莱阳姜鉴辛通。文登趁醮,不惮冒霜风。来往近乎千里,投坛告、马钰姜公。持孝道,宰公闻得,惠酒劳奇功。虔诚逢感应,醮仪才罢,仙现云中。命丹青妙手,传写奇容。从此住行坐卧,搜斡运、阴里阳宫。忘尘事,乡人钦羡,相重更相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来往近乎千里

来往(來往)lái wǎng
(1).来去,往返。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 唐 李白 《大猎赋》:“ 大章 按步以来往, 夸父 振策而奔走。” 明 刘基 《途中见去雁》诗:“昔与鴈同归,今来鴈北飞。殷勤祝过鴈,来往莫相违。” 杨朔 《三千里江山·不是尾》:“天空腾起更多小燕子,来往迴旋,每架后尾都拖着道白烟。”
(2).偏指来、到。 唐 刘长卿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诗:“杖锡閒来往,无心到处禪。”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沧州 瞽者 刘君瑞 ,尝以弦索来往余家。”
(3).交际往来。《史记·吕不韦列传》:“﹝ 华阳夫人 ﹞从容言 子楚 质於 赵 者絶贤,来往者皆称誉之。”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胸中无滞碍,以为难得,因与来往。”《红楼梦》第一○五回:“ 贾政 听了,心想:‘和 老赵 并无来往,怎么也来?’” 曹禺 《日出》第一幕:“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跟这种东西来往?”
(4).谓重复多次。《西游记》第二四回:“﹝ 清风 ﹞忙入人参园里,倚在树下,望上查数;颠倒来往,只得二十二个。”
(5).犹言上下,左右,表示概数。《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女子走到跟前,把那块石头端相了端相,见有二尺多高,径圆也不过一尺来往,约莫也有个二百四五十觔重。”《老残游记》第十四回:“总不到顿把饭的工夫,水头就过去,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郭沫若 《归去来·东平的眉目》:“《七请》本只是三千字来往的文章。”  ——《漢語大詞典》
近乎 jìn hū
(1).接近于。《礼记·祭义》:“是故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 清 葛元熙 《沪游杂记·靴鞋》:“靴之为音近乎讹,君於作事乖张多。”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 瑞宣 满脸的忧郁,看她还弄那些近乎儿戏的东西。”
(2).方言。接近,亲密。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五章:“一年多以前,他来 龙潭街 落了户,我们两家的关系,就更近乎了。”《花城》1981年第6期:“西头还有几个青年,不是跟着下台干部 郭锁子 跑,就是跟流窜犯 王长喜 近乎,品质上也不好。”  ——《漢語大詞典》
千里 qiān lǐ
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之所为, 郑 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后汉书·公孙瓒传》:“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 唐 孟郊 《喜雨》诗:“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  ——《漢語大詞典》
投 tóu《國語辭典》

投 [ tóu ]

  1. 扔、掷。如:「投球」、「投篮」、「投石子」。
  2. 放进去。如:「投入」、「投票」、「投资」。
  3. 跳进去。如:「投江」、「投井」、「自投罗网」。
  4. 发向、映照。如:「众人把目光都投向墙上的壁画。」、「竹影散投在窗纸上。」
  5. 寄发。如:「投递」、「投稿」、「投邮」。
  6. 前往、走向、迎向。如 : 「投宿」、「投降」、「弃暗投明」。
  7. 合。如:「情投意合」、「意气相投」。
  8. 奔靠。如:「投奔」、「投靠亲友」、「走投无路」。《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关、张三人往代州投刘恢。」
  9. 接近、靠近。如:「投暮」。唐·孟郊〈题林校书花严寺书窗〉诗:「拟古投松坐,就明开纸疏。」
  10. 甩、挥。如:《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
  11. 抛弃。如:「投闲置散」。《后汉书·卷三二·樊宏阴识列传·樊宏》:「然犹投戈讲蓺,息马论道。」
  12. 用。如 : 「投药」。
  13. 赠送。如 :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14. 迎合。如 : 「投其所好」。
坛 ( 壇 罈 ) tán
坛 [ tán ]
  1. 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天~。地~。登~拜将。
  2. 用土堆成的平台:花~。
  3. 僧道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神~。法~。
  4. 文艺界、体育界或舆论阵地:艺~。文~。球~。论~。
  5. 一种口小肚大的陶器:~子。水~。
告 gào《國語辭典》

告 [ gào ]

  1. 诉说、报告。如:「告诉」、「告退」。《诗经·大雅·江汉》:「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2. 请求。如:「告饶」、「告假」、「告贷」。《国语·鲁语上》:「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
  3. 揭发、提出诉讼。如:「告状」、「控告」。《韩非子·奸劫弑臣》:「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
  1. 对大众宣布的语言或文字。如:「公告」、「广告」、「文告」。
  2. 诉讼的两方。如:「原告」、「被告」。
  3. 休假。宋·苏轼〈乞郡劄子〉:「遣使存问,赐告养疾。」
  4. 姓。如战国时有告不害。

告 [ gù ]

  1. 规劝。参见「[[忠告]]」条。
  1. 参见「告朔 」条。
马 ( 馬 ) mǎ
马 [ mǎ ]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2. 大:~蜂。~勺。
  3. 姓。
钰 ( 鈺 ) yù
钰 [ yù ]
  1. 宝物,珍宝。
  2. 坚硬的金属。
姜 ( 薑 ) jiāng《國語辭典》

姜 [ jiāng ]

  1. 姓。如宋代有姜夔。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1.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2.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1.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2. 称谓:➊ ​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3.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4.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5.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6. 姓。如汉代有公俭。
  1.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2. 雄性的。如:「公鸡」。
  1.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2.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