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樽前
唐 司空图 南至四首 其三 犹有玉真长命缕,樽前时唱缓羁情。
唐 张乔 送陆处士 樽前放浩歌,便起泛烟波。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招润卿博士辞以道侣将至之作 瘿木樽前地胏图,为君偏辍俗功夫。 ——《骈字类编》
唐 张乔 送陆处士 樽前放浩歌,便起泛烟波。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招润卿博士辞以道侣将至之作 瘿木樽前地胏图,为君偏辍俗功夫。 ——《骈字类编》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唱 chàng《國語辭典》
唱 [ chàng ]
动- 发出歌声。如:「唱歌」、「合唱」。唐·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高声呼叫。如:「唱名」、「唱票」。唐·李贺〈恼公〉诗:「鸡唱星悬柳,鸦啼露滴桐。」
- 倡导。《南史·卷一五·傅亮传》:「我首唱大义,兴复皇室。」通「倡」。
- 泛称诗词歌曲。如:「绝唱」、「小唱」。
莺 ( 鶯 ) yīng
莺 [ yīng ]
- 〔黄~〕即“黄鹂”。
- 〔夜~〕文学上指“歌鸲”一类叫声清脆婉转的鸟。
- 鸟类的一科,身体小,褐色或暗绿色,嘴短而尖,叫的声音清脆,吃昆虫,是益鸟:~歌燕舞。
随唱(隨唱)suí chàng
亦作“ 随倡 ”。 《关尹子·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后因以“随唱”称夫妻恩爱,和谐相处。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鎞订》:“云窗月宇,料得难终傍,待觅个人儿相随唱。” 清 洪升 《长生殿·哭像》:“想当时联鑣游赏,到头来刚做了恁般随倡。” ——《漢語大詞典》
堂下 táng xià
(1).宫殿、厅堂阶下。《公羊传·宣公六年》:“仡然从乎 赵盾 而入,放乎堂下而立。”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 中山 素女抚流徵於堂上,鸣鼓 巴俞 作於堂下。”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2).殿堂下的人。借指侍从。《韩非子·内储说下》:“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诛之。” 陈奇猷 集释:“《説文》:‘堂,殿也。’堂下,盖谓殿堂下之人。”
(3).神名。《史记·封禅书》:“ 荆 巫,祠 堂下 、 巫先 、 司命 、 施糜 之属。” ——《漢語大詞典》
(2).殿堂下的人。借指侍从。《韩非子·内储说下》:“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诛之。” 陈奇猷 集释:“《説文》:‘堂,殿也。’堂下,盖谓殿堂下之人。”
(3).神名。《史记·封禅书》:“ 荆 巫,祠 堂下 、 巫先 、 司命 、 施糜 之属。” ——《漢語大詞典》
吏 lì《國語辭典》
吏 [ lì ]
名- 在政府机关中处理公务的人员。如:「官吏」、「酷吏」、「贪官污吏」。《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 姓。如汉代有吏宗。
衙 yá《國語辭典》
衙 [ yá ]
名- 古代官吏办理公务的地方。如:「官衙」、「县衙」、「衙门」。《聊斋志异·卷一○·胭脂》:「鼓动衙开,巍然高坐。」
- 唐代天子处理政务的前殿。《旧唐书·卷一六·穆宗本纪》:「群臣始朝于宣政衙。」唐·元稹〈连昌宫词〉:「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 依次排列成行的事物。宋·程垓〈乌夜啼·墙外雨肥梅子〉词:「春尽难凭燕语,日长惟有蜂衙。」明·高濂《玉簪记·第一四出》:「蜂衙蝶阵,闹嚷嚷也都只为著伤春。」
- 姓。如汉代有衙谨卿。
衙 [ yú ]
副- 衙衙:列队行走的样子。《说文解字·行部》:「衙,衙衙,行貌。」清·段玉裁·注:「衙衙是行列之意。」《楚辞·宋玉·九辩》:「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
蜂 fēng《國語辭典》
蜂 [ fēng ]
名- 昆虫纲膜翅目蜂类的泛称。共含六科,约一万二千多种。体长约一至三公分,会飞,多有毒刺,能蜇人,常群居一起。较常见的有蜜蜂、黄蜂等。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