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同乡(同鄉)tóng xiāng
(1).同一乡里。《庄子·盗跖》:“ 知和 曰:‘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絶俗过世之士焉。’”
(2).引申指同一地方。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善与恶不同乡兮,否泰既兆其盈虚。”
(3).同一籍贯而在外地者互称同乡。《汉书·外戚传上·史皇孙王夫人》:“﹝ 王嫗 ﹞年十四嫁为同乡 王更得 妻。” 元 方回 《次韵许太初见赠》之一:“赖是同乡復同味,一寒如此遽春还。”《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此位就是我们同乡 萧金鉉 先生,你难道不认得?” 巴金 《寒夜》十一:“那位对他有好感的同乡已经到别的省分去了。” ——《漢語大詞典》
(2).引申指同一地方。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善与恶不同乡兮,否泰既兆其盈虚。”
(3).同一籍贯而在外地者互称同乡。《汉书·外戚传上·史皇孙王夫人》:“﹝ 王嫗 ﹞年十四嫁为同乡 王更得 妻。” 元 方回 《次韵许太初见赠》之一:“赖是同乡復同味,一寒如此遽春还。”《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此位就是我们同乡 萧金鉉 先生,你难道不认得?” 巴金 《寒夜》十一:“那位对他有好感的同乡已经到别的省分去了。” ——《漢語大詞典》
情谊(情誼)qíng yì
相互关切、敬爱的感情;恩情。 元 揭傒斯 《得程翰林扬州消息》诗:“君怀经纶忧,余负灾疾妨,騫沉固异趣,情谊结中肠。”《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只有兄弟们,生于一家,从幼相随到老,有事共商,有难共救,真像手足一般,何等情谊!”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林四娘》:“妾尘缘已尽,当往 终南 ,以君情谊厚,一来取别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三章:“ 道静 并没有理会迫在眉睫的凶险处境,却被 郑德富 这真挚的情谊感动了。” ——《漢語大詞典》
夙 sù《國語辭典》
夙 [ sù ]
名- 早晨。如:「夙夜匪懈」。《书经·舜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唐·孔颖达·正义:「夙,早也。」《文选·潘岳·秋兴赋》:「夙兴晏寝,匪遑厎宁。」
- 旧的、以前的。《西游记·第五二回》:「且休题夙话。」
- 平常的、一向的。如:「夙愿」、「夙志」。《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赵壹传》:「惟君明叡,平其夙心。」
- 饱学的。通「宿」。参见「夙儒 」条。
相亲(相親)xiāng qīn
互相亲爱;相亲近。《管子·轻重丁》:“功臣之家……骨肉相亲。”《史记·管晏列传论》:“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宋 苏轼 《留别雩泉》诗:“二年饮泉水,鱼鸟亦相亲。” 郭沫若 《地球,我的母亲》诗:“我只愿赤裸着我的双脚,永远和你相亲。”
男女双方亲人在议婚时安排的一次会面。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然后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或借园圃,或湖舫内,两亲相见,谓之相亲。”《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平儿 先看见来头,却也猜着八九:‘必是相亲的。’”沪剧《罗汉钱》第二场:“你爹娘跟她同到 东三庄 ,一定为你去相亲。” ——《漢語大詞典》
男女双方亲人在议婚时安排的一次会面。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然后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或借园圃,或湖舫内,两亲相见,谓之相亲。”《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平儿 先看见来头,却也猜着八九:‘必是相亲的。’”沪剧《罗汉钱》第二场:“你爹娘跟她同到 东三庄 ,一定为你去相亲。” ——《漢語大詞典》
尊酒 zūn jiǔ
犹杯酒。 唐 高适 《赠别沈四逸人》诗:“耿耿尊酒前,联雁飞愁音。”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尊酒之间,一谈一笑,甚有前辈风,今不復见矣。” 清 方文 《从吴锦雯读宋玉叔诗喜而有寄》诗:“惆悵掩尊酒,何时共懽讌。” ——《漢語大詞典》
临岐(臨岐)lín qí
亦作“ 临歧 ”。 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文选·鲍照〈舞鹤赋〉》:“指会规翔,临岐矩步。” 李善 注:“岐,岐路也。” 唐 杜甫 《送李校书》诗:“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喫。” 宋 范成大 《谭德称杨商卿父子送余作诗以别》:“临岐心曲两茫然,但祝频书无别语。”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自执手临岐,空留下这场憔悴,想人生最苦别离。”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诗:“泚笔作长歌,临歧为余貺。” 郁达夫 《别掌书某君》诗:“这我新诗锦不如,临歧叩马请回车。” ——《漢語大詞典》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 说:细~。低~。
- 告诉:不以~人。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形-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