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胡笳哀急边气寒。

鲍照南北朝〕《拟行路难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
白首流离不得还。
故乡窅窅日夜隔。
音尘断绝阻河关。
朔风萧条白云飞。
胡笳哀急边气寒。
听此愁人兮奈何。
登山远望得留颜。
将死胡马迹。
宁见妻子难。
男儿生世轗轲欲何道。
绵忧摧抑起长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胡笳哀急边气

胡笳 hú jiā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传说由 汉 张骞 从 西域 传入, 汉 魏 鼓吹乐中常用之。 汉 蔡琰 《悲愤诗》之二:“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嚶嚶。” 唐 岑参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緑眼胡人吹。” 宋 张孝祥 《浣溪沙·坐上十八客》词:“同是 瀛洲 册府仙,只今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韵悠悠胡笳慢品,阿来来口打番言。”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未数里,闻胡笳声远作。”  ——《漢語大詞典》
哀急 āi jí
谓声调悲凉激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荀勗 改悬,声节哀急。”  ——《漢語大詞典》
边气(邊氣)biān qì
(1).边地的烟雾。 唐 骆宾王 《边庭落日》诗:“野昏边气合,熢迥戍烟通。”
(2).指萧索的气氛。 唐 丁仙芝 《剡溪馆闻笛》诗:“草木生边气,城池泛夕凉。” 唐 唐彦谦 《毘陵道中》诗:“禾麻地废生边气,草木春寒起战声。”  ——《漢語大詞典》
寒 hán《國語辭典》

寒 [ hán ]

  1. 冷。如:「酷寒」、「御寒」、「饥寒交迫」、「天寒地冻」。《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2. 穷困。如:「贫寒」、「家境清寒」。《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绨袍以赠之。」
  3. 卑贱。如:「寒门」、「寒儒」。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 秋冬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2. 国名。夏朝诸侯寒浞的封国。故址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潍县境。
  3. 姓。如夏朝有诸侯寒浞,汉代有寒朗。
  1. 使受冷。《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 战栗、害怕。如:「心寒」、「胆寒」。《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以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3. 终止、停止。《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晋·杜预·注:「寒,歇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