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困 ( 睏 ) kùn《國語辭典》
困 [ kùn ]
形- 艰难痛苦。如:「艰困」、「窘困」、「困境」。《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 穷苦。如:「贫困」、「穷困」。《史记·卷六二·管晏传》:「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
- 疲倦、疲乏。如:「困倦」、「困顿」、「形疲神困」。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 陷在艰难困苦里,或受环境、条件等因素限制住。如:「为病所困」、「被这个问题困住了!」宋·曹勋〈望太行〉诗:「一生困尘土,半世走阡陌。」
- 包围、围住。如:「围困」。汉·李陵〈重报苏武书〉:「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
-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坎(☵)下兑(☱)上。《易经·困卦·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煞 shā/shà《國語辭典》
煞 [ shà ]
名- 凶神。如:「凶煞」、「惡煞」、「黑煞」。
- 參見「回煞 」條。
- 極、甚。如:「煞費苦心」。宋·柳永〈迎春樂·近來憔悴人驚怪〉詞:「近來憔悴人驚怪。為別後,相思煞!」
- 何、什麼。《紅樓夢·第六回》:「這是什麼愛物兒,有煞用呢?」
煞 [ shā ]
動- 殺死。明·朱有燉〈清河縣繼母大賢〉:「王謙在莒城打煞人了,叫我寄個信去,報與他母親知。」同「殺 」。
- 停止。如:「煞車」。《紅樓夢·第九六回》:「黛玉煞住腳聽時,又聽不出是誰的聲音。」
中原 zhōng yuán
(1).原野之中。《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郑玄 笺:“中原,原中也。”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三国志·魏志·郭嘉传》:“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 鲁迅 《无题》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2).地区名。广义指整个 黄河 流域,狭义指今 河南 一带。《国语·晋语三》:“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虽微 秦国 ,天下孰弗患?”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当奬帅三军,北定中原。”《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李善 注:“中原,谓 洛阳 也。” 宋 陆游 《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国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礼节的。”
(3).泛称 中国 。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况今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絶,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 ——《漢語大詞典》
(2).地区名。广义指整个 黄河 流域,狭义指今 河南 一带。《国语·晋语三》:“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虽微 秦国 ,天下孰弗患?”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当奬帅三军,北定中原。”《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李善 注:“中原,谓 洛阳 也。” 宋 陆游 《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反正我是南国的女人,不懂中原的礼节的。”
(3).泛称 中国 。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况今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絶,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 ——《漢語大詞典》
一布 yī bù
犹言满布,一片。 宋 岳飞 《奏临颖捷状》:“马军一布向前,入阵与敌战鬭,敌众败走,追赶十五餘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白马将军手下,五百来人衣铁。一布地平原尽摆列。” ——《漢語大詞典》
衣 yī《國語辭典》
衣 [ yī ]
名- 人身上所穿,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通常用布帛、皮革或各種纖維質料做成。如:「毛衣」、「雨衣」、「睡衣」。
-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書衣」、「胞衣」、「糖衣藥丸」。
- 蔬菜、果實外的薄皮。唐·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詩二首之一:「隔紙烘茶蕊,移鐺剝芋衣。」
- 特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如:「苔衣」、「地衣」。唐·白居易〈營閒事〉詩:「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
- 姓。如明代有衣守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衣 [ yì ]
動- 穿。《論語·子罕》:「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荀子·富國》:「故天子袾裷衣冕,諸侯玄裷衣冕。」
- 覆蓋。《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管子·度地》:「以徒隸給大雨,隄防可衣者衣之。」
- 倚靠。《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元·關漢卿《雙赴夢·第四折》:「衣的我奉玉甌,進御酒,一齊山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