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去去非吾徒,偷生不如死。

罗公升宋代〕《道傍古樟有竹附焉可发一叹

古樟蟠山间,垂荫翳我里。
岁久或反常,村童祭为鬼。
大穴藏精灵,小隙窜蛇虺。
尝闻有惊霆,搜抉破根柢。
竹我君子徒,冰霜凜在齿。
胡为事钻刺,蟠屈嵚岩里。
乾坤亦广大,朽木何足恃。
托身一失所,万水难复洗。
松海各相吊,为我二友耻。
去去非吾徒,偷生不如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去去吾徒偷生不如

去去 qù qù
(1).谓远去。 汉 苏武 《古诗》之三:“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唐 孟郊 《感怀》诗之二:“去去勿復道,苦飢形貌伤。”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峡》诗:“君欲归人间,去去休回顾。”
(2).永别,死。 晋 陶潜 《和刘柴桑》:“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3).犹连说“走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去去!无可復用相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 马 指妇叱曰:‘去去!’妇即反奔,若被鬼逐。”  ——《漢語大詞典》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1.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2.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1.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2.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3.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1.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1.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2.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1.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吾徒 wú tú
(1).我的门徒。《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犹我辈。 汉 班固 《答宾戏》:“ 孔 终篇於西狩,声盈塞於天渊,真吾徒之师表也。” 五代 伍乔 《龙潭张道者》诗:“他年功就期飞去,应笑吾徒多苦吟。” 明 高启 《送虚白上人序》:“ 虚白 之贤,不唯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  ——《漢語大詞典》
偷生(媮生)tōu shēng
亦作“媮生”。
(1).苟且求活。《荀子·荣辱》:“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此而不知也。”《逸周书·芮良夫》:“尔执政小子,不图善,偷生苟安,爵贿成。” 唐 杜甫 《石壕吏》诗:“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鲁迅 《野草·希望》:“倘使我还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的飘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
(2).假称活着。 唐 常楚老 《祖龙行》诗:“腐肉偷生三千里,伪书先赐 扶苏 死。”
(3).迷信谓不经轮回,偷偷诞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或有无依魂魄,附人感孕,谓之偷生。高行緇黄,转世借形,谓之夺舍。是皆偶然变现,不在轮迴常理之中。”
媮生:亦作“偷生”。苟且求活,无所作为地生活。《楚辞·卜居》:“寧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朱熹 集注:“媮,音偷,旧音俞,非是。” 唐 司空图 《乙丑人日》诗:“今朝人日逢人喜,不料媮生作老人。”  ——《漢語大詞典》
不如 bù rú
(1).比不上。《易·屯》:“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説是事。” 沙汀 《丁跛公》:“他以为不如把运气搁在买卖烟土上好些。”
(2).不象;不符。《后汉书·逸民传·周党》:“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司马欧阳两公荐士》:“ 吕惠卿 未达时, 欧阳 公以学者罕能及,告之於朋友,以端雅之士荐之於朝廷,且云:‘后有不如,甘与同罪。’”  ——《漢語大詞典》
死 sǐ《國語辭典》

死 [ sǐ ]

  1. 丧失生命。与「活」相对。如:「死于非命」、「人死不能复生」。
  2. 断绝、放弃。如:「死心」。《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
  3. 为某人或某事牺牲生命。如:「死难」、「死节」。《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晋·陶渊明〈咏荆轲〉诗:「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1. 丧失生命的。如:「死狗」。
  2. 失去作用或效力的。如:「死会」、「死棋」、「死井」。
  3. 不通达的或不活动的。如:「死巷」、「死水」、「死结」。
  4. 呆板、不灵活。如:「死板」、「死脑筋」。
  5. 既定而不可改变的。如:「死法子」、「死规矩」。
  6. 咒骂的话,亦表示亲暱的意思。如:「死鬼」、「死老头」。
  1. 拚命的。如:「死守」、「死战」。
  2. 非常、极甚。表示程度达到极点。如:「怕死了」、「热死了」、「笑死了」。
  3. 坚决、固执或不知变通。如:「死记」、「死不肯说」、「死不承认」、「死卖力气」、「死抓不放」。
  4. 固定而不能活动。如:「抽屉给钉死了。」、「给自己留点转圜的余地,别把话说死了。」
  5. 阻滞不通。如:「堵死了」。
  6. 毫无知觉,像死的样子。如:「他睡得真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