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天子奋神武,一矢成功定寰宇。
雅琥〔元代〕《题周昉明皇水中射鹿图》
开元天子奋神武,一矢成功定寰宇。飞骑营中堕牝鸡,妖星散落纷如雨。
迩来校猎渭城东,姚崇发踪指顾中。马前十论效驱策,君王已贺获隽功。
波涛澒洞真龙立,应见波间老蛟泣。画师盘礡笔有神,千载英姿如昨日。
君不见天宝年来事事非,宫中行乐昼游稀。可怜野鹿衔花去,犹向樽前按舞衣。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开元(開元)kāi yuán
(1).开始新的纪元。《汉书·李寻传》:“ 汉 兴至今二百载,历纪开元,皇天降非材之右, 汉 国再获受命之符。”
(2).泛指开端,开头。 汉 班固 《典引》:“厥有氏号,绍天阐绎,莫不开元於 太昊 皇初之首。” 南朝 宋 传亮 《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追甄墟墓, 信陵 尚或不泯,况瓜瓞所兴,开元自本者乎?” 南朝 梁 沈约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帝居在震,龙德司春。开元布泽,含和尚仁。”
(3).指开国。 汉 班固 《东都赋》:“夫大 汉 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 南朝 齐 萧道成 《即位告天文》:“阐极则天,开元创物。”
(4).指 开元寺 。 宋 苏轼 《凤翔八观·王维吴道子画》诗:“何处访 吴 书, 普门 与 开元 。 开元 有东塔, 摩詰 留手痕。”参见“ 开元寺 ”。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开端,开头。 汉 班固 《典引》:“厥有氏号,绍天阐绎,莫不开元於 太昊 皇初之首。” 南朝 宋 传亮 《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追甄墟墓, 信陵 尚或不泯,况瓜瓞所兴,开元自本者乎?” 南朝 梁 沈约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帝居在震,龙德司春。开元布泽,含和尚仁。”
(3).指开国。 汉 班固 《东都赋》:“夫大 汉 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 南朝 齐 萧道成 《即位告天文》:“阐极则天,开元创物。”
(4).指 开元寺 。 宋 苏轼 《凤翔八观·王维吴道子画》诗:“何处访 吴 书, 普门 与 开元 。 开元 有东塔, 摩詰 留手痕。”参见“ 开元寺 ”。 ——《漢語大詞典》
天子 tiān zǐ
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诗·大雅·江汉》:“明明天子,令闻不已。”《史记·五帝本纪》:“於是 帝尧 老,命 舜 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唐 高适 《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漢語大詞典》
奋 ( 奮 ) fèn
奋 [ fèn ]
- 鸟张开并振动翅膀:~飞。~翅。
- 振作,鼓劲,振动:~起。~力。~勇。~不顾身。振~。勤~。兴~。
- 提起,举起:~臂。~袂(举袖,形容奋发的样子)。~笔疾书。
神武 shén wǔ
(1).原谓以吉凶祸福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易·繫辞上》:“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孔颖达 疏:“夫《易》道深远,以吉凶祸福威服万物,故古之聪明叡知神武之君,谓 伏牺 等用此《易》道能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而畏服之也。”后沿用为英明威武之意,多用以称颂帝王将相。《汉书·叙传下》:“皇矣 汉祖 ,纂 尧 之绪,实天生德,聪明神武。”《宋书·武帝纪上》:“若 刘公 自率众至 豫章 ,遣鋭师过 岭 ,虽復将军神武,恐必不能当也。”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 清 姚鼐 《雄县咏周世宗》:“五朝庶见真神武,再世何难嗣守文。”
(2). 唐 时北衙军所属禁军名。《新唐书·兵志》:“自 肃宗 以后,北军增置威虎、长兴等军,名类颇多而废置不一。唯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神威最盛,总曰左右十军矣。”
(3).即 神武门 。 南朝 建康 皇宫西首门名。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总得居士寿》词:“不为蓴鱸笠泽,便挂衣冠 神武 。”参见“ 神武门 ”。 ——《漢語大詞典》
(2). 唐 时北衙军所属禁军名。《新唐书·兵志》:“自 肃宗 以后,北军增置威虎、长兴等军,名类颇多而废置不一。唯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神威最盛,总曰左右十军矣。”
(3).即 神武门 。 南朝 建康 皇宫西首门名。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总得居士寿》词:“不为蓴鱸笠泽,便挂衣冠 神武 。”参见“ 神武门 ”。 ——《漢語大詞典》
一矢
唐 李贺 荣华乐 洪厓箫声绕天来,天长一矢贯双虎。云弝绝骋聒旱雷,乱袖交竿管儿舞。
唐 段成式 游长安诸寺联句 宣阳坊静域寺 三阶院联句 双弧摧孔雀,一矢陨贪狼。 ——《骈字类编》
唐 段成式 游长安诸寺联句 宣阳坊静域寺 三阶院联句 双弧摧孔雀,一矢陨贪狼。 ——《骈字类编》
成功 chéng gōng
(1).成就功业或事业。《书·禹贡》:“ 禹 锡玄圭,告厥成功。”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 黄帝 以战成功, 汤 武 以伐成孝。”《宣和遗事》后集:“ 汪伯彦 、 黄潜善 力主迁幸东南之议,忌 宗泽 成功,屡沮挠之。”《西游记》第六一回:“﹝ 罗刹 ﹞磕头礼拜道:‘望菩萨饶我夫妻之命,愿将此扇奉承 孙叔叔 成功去也。’”
(2).成就的功业,既成之功。《史记·秦始皇本纪》:“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於是二府文武之士,感 秦国 思 郑渠 之绩, 魏 人置 豹 祀之义,乃遐慕仁政,追述成功。”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玡王公河中生祠碑》:“大寇既逃,邻封共庆,遽求罢任,本切归寧,坚避成功,益彰杰操。”
(3).事情获得预期结果。 唐 顾况 《塞上曲》:“酣战祈成功,于焉罢边衅。”《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已知两路人马,都已成功,合兵回 杭州城 来。” 曹禺 《日出》第四幕:“这一次买成功了,我主张以后行里再也不冒这样的险。”
(4).成效。《国语·吴语》:“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宋 苏洵 《上皇帝书》:“此所谓用力少而成功多,法无便於此者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道光 二十二年, 河 决 开封 ,公奉命往治,驻工六閲月,糜帑少而成功速, 皖 豫 之民至今德之。”
(5).收获。《左传·襄公四年》:“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穡人成功。”《汉书·元帝纪》:“元元之民,劳於耕耘,又亡成功,困於饥饉,亡以相救。” ——《漢語大詞典》
(2).成就的功业,既成之功。《史记·秦始皇本纪》:“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於是二府文武之士,感 秦国 思 郑渠 之绩, 魏 人置 豹 祀之义,乃遐慕仁政,追述成功。”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玡王公河中生祠碑》:“大寇既逃,邻封共庆,遽求罢任,本切归寧,坚避成功,益彰杰操。”
(3).事情获得预期结果。 唐 顾况 《塞上曲》:“酣战祈成功,于焉罢边衅。”《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已知两路人马,都已成功,合兵回 杭州城 来。” 曹禺 《日出》第四幕:“这一次买成功了,我主张以后行里再也不冒这样的险。”
(4).成效。《国语·吴语》:“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宋 苏洵 《上皇帝书》:“此所谓用力少而成功多,法无便於此者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道光 二十二年, 河 决 开封 ,公奉命往治,驻工六閲月,糜帑少而成功速, 皖 豫 之民至今德之。”
(5).收获。《左传·襄公四年》:“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穡人成功。”《汉书·元帝纪》:“元元之民,劳於耕耘,又亡成功,困於饥饉,亡以相救。” ——《漢語大詞典》
定 dìng《國語辭典》
定 [ dìng ]
形- 确切的、不改变的。如:「定理」、「定义」、「定律」、「定局」、「定论」。
- 不动的。如:「定产」、「定业」。
- 规定的。如:「定量」、「定时」、「定期」。
- 固定、使固定。如:「定住」、「定影」。
- 使平静、使稳固。如:「平定」、「安邦定国」。
- 使确定、不更改。如:「底定」、「决定」、「否定」、「裁定」。
- 约定、订立。如:「定约」、「制定」、「订定」。
- 究竟、到底。表疑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唐·李白〈答族姪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 必然。如:「定能成功」、「定死无疑」。唐·杜甫〈寄高适〉诗:「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樽。」
- 姓。如明代有定伯安。
寰宇 huán yǔ
犹天下。旧指国家全境,今亦指全世界。 汉 焦赣 《易林·升之临》:“权既在手,寰宇可驱。” 唐 骆宾王 《帝京篇》诗:“声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访道》:“敢将长剑撑寰宇,欲挽天河洗甲兵。” 赵朴初 《历史博物馆》诗之一:“ 天安门 外庄严海,寰宇名都未有双。” 李瑛 《一月的哀思》:“你不许我们为你谱一支颂歌,对你的传颂却响彻寰宇。”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