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贰师兵甲费如山,毛骨权奇不多得。

虞集宋代〕《刷马歌

天马之来大宛国,汉帝心驰渥洼域。贰师兵甲费如山,毛骨权奇不多得。

世祖开基肇太平,昔日大宛俱拱北。如云之马西北来,飞控惊尘遍南陌。

豢养年深生息蕃,即今诏刷无遗迹。青丝络头千万辈,戢戢骈头死槽枥。

一程瘏毒一程愁,比到燕山肥者瘠。吾观天厩十二闲,五花成队春斑斑。

监官喂养盛刍豆,年年骑去居庸关。圣朝谁信多盗贼,却虑骑气藏凶奸。

驽骀尽从天上去,骅骝岂得留人间。汉人南人窘徒步,道路相从俱厚颜。

我今已是倦游者,东家蹇驴何必借。布袜青鞋取次行,正喜不遭官长骂。

乡里健儿弓弩手,诏许征鞍常稳跨。岭南烽火乱者谁?何事至今犹梗化。

君不见汉文皇帝承平时,千里之马将安之。又不见项王一骑乌江渡,到头不识阴陵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贰师兵甲如山毛骨权奇多得

贰师(貳師)èr shī
(1).指 贰师城 。《史记·大宛列传》:“且 贰师 马, 宛 宝马也。” 金 赵秉文 《西汉论》:“ 武帝 非实知 卫 霍 之才,特以私 卫后 之亲耳。以 李广利 征 贰师 準之,可见。”
(2).指 汉 贰师将军 李广利 。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深晓,以为僕沮 贰师 ,而为 李陵 游説,遂下於理。” 北周 庾信 《见征客始还遇猎》诗:“ 贰师 新受詔, 长平 正凯归。” 清 王士禛 《和沈石田钩弋夫人歌》:“ 汉 家竞説 贰师 功, 卫 霍 勋名甲第同。”  ——《漢語大詞典》
兵甲 bīng jiǎ
(1).兵器和铠甲。泛指武器、军备。《国语·吴语》:“唯是车马、兵甲、卒伍既具,无以行之。”《孟子·离娄上》:“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 明 方孝孺 《艤航轩记》:“斧鉞兵甲恃之以为威。”
(2).指士兵,军队。《左传·哀公十五年》:“ 公孙宿 以其兵甲入于 嬴 。”《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大兴西苑,两至 辽东 ……兵甲常役百万,士民穷乎山谷。”
(3).战事;战争。《战国策·秦策一》:“明言章理,兵甲愈起。”《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蠡 ( 范蠡 )对曰:‘兵甲之事, 种 不如 蠡 。’” 明 高启 《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诗:“邇来此地有兵甲,风景颇似当年愁。”  ——《漢語大詞典》
费 ( 費 ) fèi
费 [ fèi ]
  1. 用钱财:花~。消~。
  2. 用,消耗:~事。~时。~解。煞~苦心。
  3. 需用的钱财:~用。学~。
  4. 姓。
如山
刘伯颜大驾还宫诗肃肃锦衣人似海亭亭黄屋象如山  ——《分类字锦》
毛骨 máo gǔ
(1).毛发与骨骼。 唐 刘禹锡 《桃源行》:“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云》:“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宋 陆游 《夜汲井水煮茶》诗:“肺腑凛清寒,毛骨亦苏省。”
(2).谓人的骨相容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祖士少 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復见如此人。”《晋书·元帝纪》:“ 琅邪王 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 前蜀 韦庄 《寄薛先辈》:“不説文章与门第,自然毛骨是公卿。”  ——《漢語大詞典》
权奇(權奇)quán qí
(1).奇谲非凡。多形容良马善行。《汉书·礼乐志》:“ 太一 况,天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权奇。” 王先谦 补注:“权奇者,奇譎非常之意。”《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雄志倜儻,精权奇兮。” 张铣 注:“权奇,善行貌。” 唐 高适 《画马篇》:“马行不动势若来,权奇蹴踏无尘埃。” 明 何景明 《七述》:“踊跃腾驤,礧磈权奇。”
(2).也形容人智谋出众。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有权奇之能,有威猛之能。” 陈虬 《救时要议》:“盖繁文縟节,非所以待权奇任大之器。”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多得 duō de
(1).谓得到的多;容易得到。 汉 焦赣 《易林·损之睽》:“府藏之富,玉以振贷,捕鱼河海,罟网多得。” 汉 孔融 《荐祢衡表》:“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畜非常之寳。若 衡 等辈,不可多得。”《宋史·曹彬传》:“上亦大笑,乃赐 彬 钱二十万。 彬 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2).犹多亏。《水浒传》第二回:“多得 王进 尽心指教,点拨得件件都有奥妙。”《水浒传》第十回:“当初在 东京 时,多得 林冲 看顾。”《红楼梦》第六回:“又因他丈夫昔年争买田地一事,多得 狗儿 他父亲之力。”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