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南唐迄有明,累朝勤葺缮。

许传霈清代〕《登吴宁台柬梓材台在东阳县廨后园

吴宁有高台,台名吴宁建。南唐迄有明,累朝勤葺缮。

我居台之西,楼阁列灿烂。倒影入池塘,波平揩匹练。

桃柳数十株,荫密新栽遍。花落閒扑窗,絮飞徐沾砚。

旅子知昼长,抛卷神初倦。邀客登斯楼,风光来面面。

层磴架岧峣,危槛复盘旋。山翠压城高,岭石补云断。

春色明媚时,一时经百变。田野扇和风,耒耜集芳甸。

遗爱在此间,古今人如见。况移孝作忠,盛名犹炳焕。

以此教斯民,斯民饥渴愿。须臾起晚炊,郭外斜阳半。

驱犊归家家,柴门蒸麦饭。相聚话使君,农欢妇无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南唐有明累朝葺缮

南唐 nán táng
五代 十国之一。公元937年 李昪 代 吴 称帝,建都 金陵 (今 江苏 南京市 ),国号 唐 ,史称 南唐 。曾灭 闽 楚 ,极盛时有今 江苏 安徽 淮河 以南和 福建 、 江西 、 湖南 及 湖北 东部地区。975年为 北宋 所灭。共历三主,三十九年。 清 陈维嵩 《望江南·岁暮杂忆》词:“人鬭 南唐 金叶子,街飞 北宋 闹蛾儿,此夜不胜思。” 王国维 《人间词话》卷上:“《花间》于 南唐 人词中虽録 张泌 作,而独不登 正中 只字,岂当时文采为功名所掩耶?”  ——《漢語大詞典》
迄 qì《國語辭典》

迄 [ qì ]

  1. 至、到。如:「迄今」。《诗经·大雅·生民》:「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汉书·卷三○·艺文志》:「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
  1. 始终、一直。如:「迄无音讯」。《后汉书·卷七○·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聊斋志异·卷四·促织》:「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有明 yǒu míng
指 明 朝。有,词头。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仲子 乃尽閲 有明 之文,得其指归,洞彻其底藴。”  ——《漢語大詞典》
累朝 lèi cháo
历朝;历代。《南史·蔡廓传》:“况公威风先著,统戎累朝。”《旧唐书·段秀实传》:“自 贞元 后,累朝凡赦书节文褒奬忠烈,必以 秀实 为首。”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累朝中秘所蓄外,荐绅文献,名藏书家,代有其人。”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高士累朝多合传,佳人絶代少同时。”  ——《漢語大詞典》
勤 qín《國語辭典》

勤 [ qín ]

  1. 使担负徭役、使劳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国语·周语下》:「勤百姓以为己名,其殃大矣。」
  2. 努力从事。《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3. 帮助化解危难。《国语·晋语二》:「秦人勤我矣。」《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传》:「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
  1. 尽心尽力的做。如:「勤耕」、「勤读」。
  2. 经常、常常。如:「勤换洗」、「她洗澡洗得很勤。」唐·白居易〈送杨八给事赴常州〉诗:「须勤念黎庶,莫苦忆交亲。」
  1. 劳苦的事。《燕丹子·卷下》:「轲出卫都,望燕路,历险不以为勤,望远不以为遐。」晋·陶渊明〈咏三良诗〉:「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2. 职务、工作。如:「内勤」、「值勤」、「地勤」。
  3. 姓。如唐代有勤曾。
  1. 诚恳、周到。如:「殷勤」。
葺缮(葺繕)qì shàn
修补;修缮。《魏书·源子恭传》:“缘期发旨,即加葺缮。” 郭沫若 《苏联纪行·七月九日》:“汽车行四十分钟入市,落宿于唯一的一座宾馆,是由破屋稍加葺缮以作应急之用的。”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