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岂忆故人在下土,夜半短衣行饭牛。

李孝光元代〕《送陈君礼之婺女兼寄徐仲礼

陈公子,骐骥騊駼一日驰万里,珍怪生从渥洼水。

不随众马仰秣刍,覂驾亦莫牵鼓车。陈公子,公起为我舞,我能为尔歌。

古来豪杰不择术,萧曹刀笔终身多。身为国士足可惜,致主尧舜今如何?

陈公子,努力富贵勉自强,白发坐见千丈长。邹阳枚乘焉足学,去学董子登贤良。

读书未及无读律,脱令贫贱犹馨香。陈公子,我之故人柏台史,三年不得书一纸。

鞭麟笞凤作官府,往往吹笙碧云里。芙蓉衣裾云锦褠,手夺天巧天孙愁。

岂忆故人在下土,夜半短衣行饭牛。陈公子,我有《幽兰》《白雪》之古曲,不辞为我歌宿宿。

有使东来即寄书,莫学故人忘我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故人在下夜半短衣行饭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1.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2.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故人 gù rén
(1).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綈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盃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在往常,开学的日子正像家庭中的节日,大家可以会见一个暑天未见面的故人。”
(2).古人;死者。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复员后 张季鸾 却成了故人了。”
(3).对门生故吏的自称。《后汉书·杨震传》:“故所举 荆州 茂才 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 震 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资治通鉴·汉桓帝建和三年》:“此咎由故人畏惮彊御。” 胡三省 注:“ 汉 人於门生故吏之前,率自称故人。”
(4).指前妻、前夫或旧日的情人。《玉台新咏·古诗〈上山采蘼芜〉》:“长跪问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南朝 梁 刘孝绰 《古意》诗:“故居尤可念,故人安可忘。” 唐 李白 《怨情》诗:“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犹来重。” 清 缪艮 《沈秀英传》:“曩者 李顺娘 死,病危时,恋恋故人,至有魂觅情缘之语。”  ——《漢語大詞典》
在下 zài xià
谦词。用于自称。坐席时,尊者在上座,故云。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一折:“哥哥,休怪是在下不是了也。”《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妇人问道:‘不敢动问官人,高姓尊讳?’ 许宣 答道:‘在下姓 许 名 宣 ,排行第一。’”《老残游记》第一回:“今日奇缘,在下到也懂得些个。” 峻青 《海啸》第三章十七:“在下哪里有疏忽之处,希望司令官多多指点指点。”  ——《漢語大詞典》
土 tǔ《國語辭典》

土 [ tǔ ]

  1. 地面砂泥等的混合物。如:「泥土」、「黏土」、「黑土」、「积土成山」。《书经·禹贡》:「厥贡惟土五色。」
  2. 地域、疆域。如:「国土」、「领土」、「疆土」。《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左传·隐公十年》:「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
  3. 乡里。如:「故土」。《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唐·刘威〈旅怀〉诗:「老将何面还吾土,梦有惊魂在楚乡。」
  4.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本地的、地方性的、区域的。如:「土产」、「土货」、「土话」。
  2. 古老传统的。如:「土方法」、「土法炼钢」。
  3. 不合潮流的。如:「土里土气」、「他的穿著很土。」
夜半 yè bàn
(1).半夜。《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 关 。夜半至 函谷关 。”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地震定数》:“一日,宿 孙村 马铺中,风电阴黑,夜半有急叩门者。”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
(2).古代十二时之一。相当于后来的子时。《素问·三部九候论》:“病水者,以夜半死。”参见“ 十二时 ”。  ——《漢語大詞典》
短衣 duǎn yī
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所服。《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叔孙通 儒服, 汉王 憎之,廼变其服,服短衣, 楚 製, 汉王 喜。” 司马贞 索隐:“ 孔文祥 云:‘短衣便事,非儒者衣服。 高祖 楚 人,故从其俗裁製。’” 唐 杜甫 《送舍弟颖赴齐州》诗之三:“短衣防战地,匹马逐秋风。” 仇兆鳌 注:“《国策》: 赵武灵王 好戎服,士皆短衣。” 清 龚贤 《扁舟》诗:“短衣曾去国,白首尚飘蓬。”  ——《漢語大詞典》
行饭(行飯)xíng fàn
饭后散步。 宋 陆游 《山家暮春》诗之二:“行饭独相羊,扶藜过野塘。”  ——《漢語大詞典》
牛 niú《國語辭典》

牛 [ niú ]

  1. 动物名。脊椎动物哺乳纲偶蹄目。体形硕大,性情温驯而力气大,尾巴尖端有长毛,为草食性反刍类家畜。能供拉车、耕田,肉与乳皆可食用,而骨、皮、角等可做器具使用。我国常见的有黄牛、水牛、乳牛、肉牛与牦牛等。
  2.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共有六颗星。《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4. 姓。如唐代有牛僧孺。
  1. 固执、倔强。如:「牛脾气」、「牛性子」。《红楼梦·第一七回》:「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