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涪翁洮石记亲题,却异元珍采瘴溪。

陈宝琛清代〕《宋琢绿石兰亭图砚拓本为林甥磊斋题 其二

涪翁洮石记亲题,却异元珍采瘴溪。谁为较量绿沈色?归装度陇不曾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涪翁

涪翁 fú wēng
(1). 东汉 人,精于医,姓名不传。《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於 涪水 ,因号 涪翁 。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輒应时而效,乃著《针经》《针脉法》传於世。”
(2). 宋 黄庭坚 别号。《爱日斋丛钞》卷二引《复斋漫录》:“ 山谷 謫 涪州 别驾,因自号 涪翁 。” 宋 范成大 《万景楼》诗:“若为唤得 涪翁 起,题作西南第一楼。” 陈三立 《由崝庐寄陈芰潭》诗:“流传文字一赏之,襟期 涪翁 有同调。”  ——《漢語大詞典》
洮 táo《國語辭典》

洮 [ táo ]

  1. 盥洗。《書經·顧命》:「甲子,王乃洮頮水。」唐·孔穎達·正義:「頮是洗面,知洮為盥手。」
  2. 淘洗。如:「洮米」。通「淘」。
  1. 參見「洮河 」條。

洮 [ yáo ]

  1. 湖泊名。位於大陸地區江蘇省溧陽、金壜兩縣境內。也稱為「長蕩湖」、「長塘湖」。
石 shí/dàn《國語辭典》

石 [ shí ]

  1. 由矿物集结而成的坚硬块状物,是构成地壳的物质。如:「岩石」、「矿石」、「花冈石」。
  2. 碑、碣。《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故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乃遂上泰山,立石。」
  3. 药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唐·孔颖达·正义:「治病药分用石。《本草》云:『钟乳、矾、磁石之类多矣。』」
  4. 姓。如宋代有石延年。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石 [ dàn ]

  1. 量词:➊ ​ 计算容量的单位。公制一石等于十斗。也称为「公石」。➋ ​ 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汉·鼌错〈论贵粟疏〉:「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战国策·齐策》:「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
记 ( 記 ) jì
记 [ jì ]
  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
  2. 把事物写下来:~录。~功。~者。
  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日~。大事~。
  4. 符号,标识(zhì):印~。标~。~号。
  5.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笺~。
  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
  7.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耳光。
亲 ( 親 ) qīn/qìng
亲 [ qīn ]
  1.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2. 婚姻:~事。
  3.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4.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5.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6.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7.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亲 [ qìng ]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读轻声)。
    题 ( 題 ) tí《國語辭典》

    題 [ tí ]

    1. 額頭。《說文解字·頁部》:「題,額也。」《韓非子·解老》:「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在其題。』」
    2. 詩文、演講或一件事情所標立的一項名目。如:「標題」、「詩題」、「文題」。
    3. 考試時要求解答的問題。如:「選擇題」、「試題」、「問答題」。
    4. 量詞。計算題目的單位。如:「十題問答題」、「兩題申論題」。
    1. 簽署、寫在上面。如:「題名」、「題詩」、「題字」。
    2. 述說。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一折》:「諸葛亮鋤田鉋地,劉先生織席編履,那等的人題他做甚麼?」同「提 」。
    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1.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2. 退还,不受:盛情难~。
    3.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4. 去掉:失~。了(liǎo)~。
    异 ( 異 ) yì
    异 [ yì ]
    1. 不同的:~乎。~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
    2. 分开:离~。~居。
    3.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
    4. 特别的:奇~。~闻。~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
    5. 奇怪:惊~。诧~。怪~。
    元 yuán《國語辭典》

    元 [ yuán ]

    1. 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2. 量词。计算钱币的单位。一元等于十角。如:「十元」、「五十元」。通「圆」。
    3. 代数式中,表示未知数的文字称为「元」。如:「一元一次方程式」。
    4. 朝代名。参见「元朝 」条。
    5. 姓。如唐代有元稹。
    1. 为首的。如:「元凶」、「元首」。
    2. 开始的、第一的。如:「元年」、「元旦」。
    3. 大的。《书经·大禹谟》:「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
    4. 善的。《书经·舜典》:「柔远能迩,惇德允元。」《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抨巫咸以占梦兮,迺贞吉之元符。」
    5. 基本的。如:「元素」。
    珍 zhēn《國語辭典》

    珍 [ zhēn ]

    1. 宝贵、奇特稀有的。如:「珍味」、「珍品」、「珍禽异兽」。
    1. 稀有贵重的宝物。如:「奇珍异宝」。《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遇春启匣观看,内皆明珠异宝,无价之珍。」
    2. 美味的食物。如:「山珍海味」。唐·杜甫〈丽人行〉:「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1. 爱惜、重视。如:「敝帚自珍」。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
    1. 妥慎、审慎。如:「珍藏」、「珍惜」。
    采 ( 埰 採 ) cǎi/cài《國語辭典》

    采 [ cǎi ]

    1. 摘取。《詩經·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宋·陸游〈春晚即事〉詩四首之四:「老農愛犢行泥緩,幼婦憂蠶采葉忙。」
    2. 擇取。《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
    3. 蒐集。《漢書·卷三○·藝文志》:「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唐·柳宗元〈永州鐵爐步志〉:「予以為古有太史,觀民風,采民言。若 是者,則有得矣。」
    4. 掘取。漢·桓寬《鹽鐵論·復古》:「往者豪強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鐵石鼓鑄煮鹽。」
    1. 有顏色的帛。《漢書·卷九一·貨殖傳》:「文采千匹。」唐·顏師古·注:「帛之有色者曰采。」
    2. 色彩。《禮記·月令》:「命婦官染采。」
    3. 神色。如:「神采」、「興高采烈」。《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儒林外史·第八回》:「前晤尊公大人,幸瞻丰采。」
    4. 文彩。《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文質疏內兮,眾不知余之異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繁采寡情,味之必厭。」

    采 [ cài ]

    1. 參見「采地 」條。
    瘴 zhàng《國語辭典》

    瘴 [ zhàng ]

    1. 山林間溼熱蒸鬱的毒氣。大陸地區西南部山區常見。如:「瘴氣」。
    溪 xī《國語辭典》

    溪 [ xī ]

    1. 山间的小河流。后泛指小河。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唐·杜甫〈玉华宫〉诗:「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溪 [ ​qī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