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共喜
刘得仁诗天下㡳平须共喜一时閒事莫惊心 ——《韵府拾遗 纸韵》
华夷(華夷)huá yí
(1).指 汉 族与少数民族。后亦指 中国 和外国。《晋书·元帝纪》:“天地之际既美,华夷之情允洽。” 唐 杜甫 《严公厅宴咏蜀道画图》:“华夷山不断, 吴 蜀 水相通。” 宋 苏轼 《赐太师文彦博生日礼物口宣》:“卿勋在庙社,名闻华夷。”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第二十四》:“又译字之人,必 华 夷两通而后能之。”
(2). 宋 元 时指国家的疆域。 元 关汉卿 《一枝花·杭州景》套曲:“大 元 朝新附国,亡 宋 家旧华夷。” 王季思 注:“ 宋 元 时称国家的疆域为华夷,因为它包括了少数民族地区。”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则俺那仁慈的明圣主,掌一统锦华夷,可则是平安了十万里。” 明 《杀狗记·看书苦谏》:“再整旧华夷,重覩江山丽。” ——《漢語大詞典》
(2). 宋 元 时指国家的疆域。 元 关汉卿 《一枝花·杭州景》套曲:“大 元 朝新附国,亡 宋 家旧华夷。” 王季思 注:“ 宋 元 时称国家的疆域为华夷,因为它包括了少数民族地区。”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则俺那仁慈的明圣主,掌一统锦华夷,可则是平安了十万里。” 明 《杀狗记·看书苦谏》:“再整旧华夷,重覩江山丽。” ——《漢語大詞典》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名-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一统(一統)yī tǒng
(1).统一。多指全国统一于一个政权。《管子·五行》:“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开乎万物,以总一统。” 尹知章 注:“总持其本,以统万物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今普天一统,九垓同风。” 明 黄元吉 《流星马》第一折:“方今寰区一统,都来进贡。”
(2).犹一并,一齐。 孙中山 《党员须研究革命主义》:“本总理自当将吾党事和国事,一统尽力做去。”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因为一次颇为别致的示众,它把全市的男妇老幼,一统召集来了。”
(3).犹一桩。指一个整体。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问:‘释氏於世间一切情欲之私都不染着,似无私心,但外弃人伦却似未当理。’曰:‘亦只是一统事,都只是成就他一箇私己的心。’” 清 陈确 《与刘伯绳书》:“即心即性,即学即道,是一统功夫。”
(4).表数量。用于碑碣,犹一座。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打一统法帖碑,去向京师卖。”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一折:“我久已后索与他盖一所设像的祠,建一统纪节的碑。”
(5). 汉 代《三统历》以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为一统。《汉书·律历志》:“终天之数,得八十一,以天地五位之合终於十者乘之,为八百一十分,应历一统千五三十九岁之章数。” ——《漢語大詞典》
(2).犹一并,一齐。 孙中山 《党员须研究革命主义》:“本总理自当将吾党事和国事,一统尽力做去。”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因为一次颇为别致的示众,它把全市的男妇老幼,一统召集来了。”
(3).犹一桩。指一个整体。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问:‘释氏於世间一切情欲之私都不染着,似无私心,但外弃人伦却似未当理。’曰:‘亦只是一统事,都只是成就他一箇私己的心。’” 清 陈确 《与刘伯绳书》:“即心即性,即学即道,是一统功夫。”
(4).表数量。用于碑碣,犹一座。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打一统法帖碑,去向京师卖。”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一折:“我久已后索与他盖一所设像的祠,建一统纪节的碑。”
(5). 汉 代《三统历》以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为一统。《汉书·律历志》:“终天之数,得八十一,以天地五位之合终於十者乘之,为八百一十分,应历一统千五三十九岁之章数。” ——《漢語大詞典》
万方(萬方)wàn fāng
(1).万邦;各方诸侯。《书·汤诰》:“王归自克 夏 ,至于 亳 ,诞告万方。”
(2).引申指天下各地;全国各地。《汉书·张安世传》:“圣王褒有德以怀万方,显有功以劝百寮,是以朝廷尊荣,天下乡风。” 唐 杜甫 《登楼》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宋 王安石 《皇帝还大次憩安之曲乐章》:“有奕明堂,万方时会。” 清 李渔 《奈何天·攅羊》:“看扫靖烽烟,万方寧静。” 毛泽东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一唱雄鷄天下白,万方乐奏有 于闐 。”
(3).多方面;多种多样。《文选·宋玉〈高唐赋〉》:“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 李周翰 注:“思万方之事,忧国之利害。”《汉书·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宋 杨万里 《初夏即事》诗:“一似老夫堪笑死,万方口业拙谋生。”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补遗》:“﹝ 赵三 ﹞足翘细笋,腰折迴风,尤觉颠掉纤柔,具有万方仪态。” 徐迟 《井冈山记》七:“它们举止雍容,仪态万方。”
(4).多种方法。《史记·周本纪》:“ 褒姒 不好笑, 幽王 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宣王 既与 亮 对 渭 而陈, 亮 设诱譎万方, 宣王 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
(5).指用多种方法(对待)。 明 高攀龙 《答史玉池书》:“吾辈若透却名利关,人安能轩輊我?纵毁我、誉我、万方我,只消不见不闻,便都了却。”
(6).万官。《国语·郑语》:“出千品,具万方。” 韦昭 注:“五物之官,陪属万位,谓之万方。” ——《漢語大詞典》
(2).引申指天下各地;全国各地。《汉书·张安世传》:“圣王褒有德以怀万方,显有功以劝百寮,是以朝廷尊荣,天下乡风。” 唐 杜甫 《登楼》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宋 王安石 《皇帝还大次憩安之曲乐章》:“有奕明堂,万方时会。” 清 李渔 《奈何天·攅羊》:“看扫靖烽烟,万方寧静。” 毛泽东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一唱雄鷄天下白,万方乐奏有 于闐 。”
(3).多方面;多种多样。《文选·宋玉〈高唐赋〉》:“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 李周翰 注:“思万方之事,忧国之利害。”《汉书·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宋 杨万里 《初夏即事》诗:“一似老夫堪笑死,万方口业拙谋生。”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补遗》:“﹝ 赵三 ﹞足翘细笋,腰折迴风,尤觉颠掉纤柔,具有万方仪态。” 徐迟 《井冈山记》七:“它们举止雍容,仪态万方。”
(4).多种方法。《史记·周本纪》:“ 褒姒 不好笑, 幽王 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宣王 既与 亮 对 渭 而陈, 亮 设诱譎万方, 宣王 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
(5).指用多种方法(对待)。 明 高攀龙 《答史玉池书》:“吾辈若透却名利关,人安能轩輊我?纵毁我、誉我、万方我,只消不见不闻,便都了却。”
(6).万官。《国语·郑语》:“出千品,具万方。” 韦昭 注:“五物之官,陪属万位,谓之万方。” ——《漢語大詞典》
咸 ( 鹹 ) xián《國語辭典》
咸 [ xián ]
副- 都、皆、全。如:「老少咸宜」。《書經·舜典》:「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唐·王昌齡〈塞下曲〉四首之二:「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 普及、遍及。《國語·魯語》:「小賜不咸,獨恭不優。」
- 和睦。《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
-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兌(☶)上。表示山澤相感應之象。
- 姓。如漢代有咸宣。
戴 dài《國語辭典》
戴 [ dài ]
动- 把东西附加在头、面、胸、臂等处。如:「戴花」、「戴帽子」、「戴眼镜」。
- 以头顶著。如:「披星戴月」、「不共戴天之仇」。《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迫而察之,若仰崇山而戴垂云。」
- 拥护、推崇。如:「爱戴」、「拥戴」。《文选·张衡·东京赋》:「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 姓。如汉代有戴德、戴圣,治《礼记》传世,世称为「大戴」、「小戴」。
圣明(聖明)shèng míng
(1).英明圣哲,无所不知。封建时代称颂帝、后之词。《汉书·晁错传》:“利施后世,名称圣明。”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闻太后圣明, 安汉公 至仁,天下太平。”《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而陛下以圣明英武之姿,用四海九州之力,除此小寇,难易可知。” 明 陈大声 《画眉序·元夜》套曲:“托赖着吾皇圣明,岁岁年年贺太平。”《平山冷燕》第一回:“臣夜观乾象,见祥云瑞靄,拱护紫微,喜曜吉星,照临黄道,主天子圣明,朝廷有道。”
(2).皇帝的代称。 晋 刘琨 《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唐 李翱 《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阁下去年考制策,其论释氏之害於人者,尚列为高等,冀感悟圣明。” 宋 林逋 《舒城僧舍呈赠李仲宣文学》诗:“莫为无辜惜才术,圣明求治正焦劳。” 明 刘基 《樵渔子对》:“方今圣明在上,旁搜俊贤。”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卷上:“先生理学经济,无日不在圣明眷注之中。”
(3).封建时代对所谓“治世”、“明时”的颂词。 唐 孟浩然 《临洞庭》诗:“欲济无舟檝,端居耻圣明。”《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休将 舜 日被 尧 年,人安泰,争似圣明天。”《花月痕》第四六回:“圣明之世,臣不敢谓然。”
(4).旧时用于颂词。谓明白事理。《红楼梦》第五一回:“谁似奶奶这样圣明!在上体贴太太,在下又疼顾下人。”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您圣明,自从一解放,您就说准得修沟,您猜对了!”
(5).旧时用于颂词。佛家对颖悟超凡,无所不知之称。《无量寿经》卷上:“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知慧圣明,不可思议。”
(6).称酒之清者。《西京杂记》卷四:“ 邹阳 为《酒赋》,其词曰:‘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圣明,浊者顽騃。’”参见“ 圣人 ”。 ——《漢語大詞典》
(2).皇帝的代称。 晋 刘琨 《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唐 李翱 《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阁下去年考制策,其论释氏之害於人者,尚列为高等,冀感悟圣明。” 宋 林逋 《舒城僧舍呈赠李仲宣文学》诗:“莫为无辜惜才术,圣明求治正焦劳。” 明 刘基 《樵渔子对》:“方今圣明在上,旁搜俊贤。”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卷上:“先生理学经济,无日不在圣明眷注之中。”
(3).封建时代对所谓“治世”、“明时”的颂词。 唐 孟浩然 《临洞庭》诗:“欲济无舟檝,端居耻圣明。”《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休将 舜 日被 尧 年,人安泰,争似圣明天。”《花月痕》第四六回:“圣明之世,臣不敢谓然。”
(4).旧时用于颂词。谓明白事理。《红楼梦》第五一回:“谁似奶奶这样圣明!在上体贴太太,在下又疼顾下人。”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您圣明,自从一解放,您就说准得修沟,您猜对了!”
(5).旧时用于颂词。佛家对颖悟超凡,无所不知之称。《无量寿经》卷上:“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知慧圣明,不可思议。”
(6).称酒之清者。《西京杂记》卷四:“ 邹阳 为《酒赋》,其词曰:‘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圣明,浊者顽騃。’”参见“ 圣人 ”。 ——《漢語大詞典》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