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以黑染白易,墨子悲不禁。

弘历清代〕《难易辞

以小制大易,黄腰啖虎心。以大制小难,雄狮惧虱侵。

以柔克刚易,馀甘胜黄金。以刚克柔难,齿坏舌愔愔。

以石投水易,浅言旋复深。以水投石难,白公空进箴。

以黑染白易,墨子悲不禁。以白染黑难,枉尺而直寻。

以已从人易,转圜古所钦。以人从已难,凛乎朽索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染白墨子不禁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1.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3.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4.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5.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1.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2.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5.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1.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4.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1.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1.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2.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3.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1.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2.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3. 姓。如汉代有以彤。
黑 hēi《國語辭典》

黑 [ ​hēi ]

語音
  1. 深暗如墨或煤的顏色。與「白」相對。
  2. 大陸地區黑龍江省的簡稱。
  3. 姓。如清代有黑旻。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吞沒、私貪。如:「一任總務下來,他黑了不少錢。」
  1. 昏暗無光。如:「黑暗」、「黑漆漆」。唐·李頻〈夏日題盩厔友人書齋〉詩:「黑處巢幽鳥,陰來叫候蟲。」
  2. 隱密的、不公開的。如:「黑名單」、「黑函」、「黑話」。
  3. 狠毒。如:「黑心肝」。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劉皇后,你左使這一片黑心腸做甚麼?」
  4. 專門從事非法的。與「白」相對。如:「黑道」、「黑市」、「黑槍」。

黑 [ hěi ]

  1. 參見「黑豆 」條。

黑 [ ​hè ]

讀音
  1. (一)​之讀音。
染白
丁仪励志赋疾青蝇之染白  ——《分类字锦》
易 yì《國語辭典》

易 [ yì ]

  1. 簡單、不困難。如:「容易」、「得來不易」。
  2. 平和、和藹。如:「平易近人」。《詩經·小雅·何人斯》:「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1. 交換。如:「交易」、「貿易」、「以物易物」。《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 》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 改變。如:「變易」、「易容」、「移風易俗」。《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3. 輕視、輕慢。《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貴貨易土。」《漢書·卷八六·王嘉傳》:「二千石益輕賤,吏民慢易之。」
  4. 治理。《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1. 《易經》的簡稱。《論語·述而》:「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漢書·卷八八·儒林傳·丁寬傳》:「梁項生從田何受《易》,時寬為項生從者。」
  2. 姓。如春秋時代齊國有易牙。
墨子 mò zǐ
(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收徒讲学,成为儒家的反对派。主张“兼爱”,即天下人应相爱互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思想上有唯物主义倾向,但也有宗教迷信成分。墨子学说在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著作编入《墨子》。  ——《漢語大詞典》
悲 bēi《國語辭典》

悲 [ bēi ]

  1. 哀伤。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 思念、顾念。《诗经·豳风·东山》:「我东日归,我心西悲。」《汉书·卷一·高帝纪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
  1. 哀痛。如:「忍悲」、「含悲」、「乐极生悲」。唐·白居易〈新乐府·上阳白发人〉:「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2. 佛学中拔除众生痛苦的行为、心境。如:「慈悲」。
  1. 哀伤的。《诗经·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2. 凄厉的。如:「悲曲」、「悲声」。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不禁 bù jīn
准许,不禁止。《管子·权修》:“欲民之正,则微邪不可不禁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无伤国不可得也。”《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閭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 髠 窃乐此。”
(1).经受不住。 唐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二:“巡簷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宋 辛弃疾 《蝶恋花·送人行》词:“蜂蝶不禁花引调,西园人去春风少。” 明 吴承恩 《夏日》诗:“高堂美人不禁暑,冰簟湘帘梦秋雨。”
(2).抑制不住,不由自主。 明 刘基 《怨王孙》词:“不禁清泪,暗里洒向孤灯结成冰。”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谭九》:“但见古塚頽然,半倾於蒿莱枳棘之中而已,不禁毛髮森竖。” 艾芜 《笑话一则》:“前面那个人对那‘死蛇’,走近一点,仔细地看,不禁失笑道:‘哎呀,才是一条干树枝啊!’”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