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春到
宋 万俟咏 昭君怨 其一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 ——《骈字类编》
玉堂 yù táng
(1).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罗帷,经於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也。”《韩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 汉 刘向 《九叹·逢纷》:“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闕而玉堂。”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朱阁玲瓏於林间,玉堂阴映於高隅。”
(2). 汉 宫殿名。《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作 建章 宫……其南有 玉堂 、 璧门 、 大鸟 之属。” 司马贞 索隐引《汉武故事》:“ 玉堂 基与 未央 前殿等,去地十二丈。”《东观汉记·孝冲皇帝纪》:“ 永嘉 元年春正月,帝崩於 玉堂 前殿。”
(3).泛指宫殿。 唐 杜甫 《进雕赋表》:“令 贾马 之徒,得排金门,上玉堂者甚众矣。”
(4).官署名。 汉 侍中有玉堂署, 宋 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汉书·李寻传》:“过随众贤待詔,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颜师古 注:“ 玉堂殿 在 未央宫 。” 王先谦 补注引 何焯 曰:“ 汉 时待詔於 玉堂殿 , 唐 时待詔於翰林院,至 宋 以后,翰林遂并蒙玉堂之号。”《宋史·苏易简传》:“帝尝以轻綃飞白大书‘玉堂之署’四字,令 易简 牓於厅额。” 明 李东阳 《院中即事》诗:“遥羡玉堂诸院长,酒杯能緑火能红。”《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至於那入金马,登玉堂,是少年朋友的事业,我过了景了。” 王闿运 《郭新楷传》:“君逸才也,玉堂群彦为愧多矣。”
(5).嫔妃的居所。借指宠妃。《汉书·谷永传》:“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 颜师古 注:“玉堂,嬖幸之舍也。”《后汉书·翟酺传》:“愿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贞之臣,诛远佞諂之党,损玉堂之盛。”
(6).神仙的居处。《文选·左思〈吴都赋〉》:“玉堂对霤,石室相距。” 刘逵 注:“玉堂石室,仙人居也。” 明 李东阳 《镜川先生宅赏白牡丹》诗:“玉堂天上清,玉版天下白。”
(7).豪贵的宅第。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诗:“惊雷鸣桂渚,迴涓流玉堂。” 唐 张柬之 《东飞伯劳歌》:“窈窕玉堂褰翠幙,参差绣户悬珠箔。” 清 朱彝尊 《水仙子·为毛大可挽姬人曼殊》曲:“玉堂传説小名儿,檀板能歌絶妙词。”
(8).经穴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头面部》:“玉堂在口内上腭,一名上含,其窍即顽顙也。” ——《漢語大詞典》
(2). 汉 宫殿名。《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作 建章 宫……其南有 玉堂 、 璧门 、 大鸟 之属。” 司马贞 索隐引《汉武故事》:“ 玉堂 基与 未央 前殿等,去地十二丈。”《东观汉记·孝冲皇帝纪》:“ 永嘉 元年春正月,帝崩於 玉堂 前殿。”
(3).泛指宫殿。 唐 杜甫 《进雕赋表》:“令 贾马 之徒,得排金门,上玉堂者甚众矣。”
(4).官署名。 汉 侍中有玉堂署, 宋 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汉书·李寻传》:“过随众贤待詔,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颜师古 注:“ 玉堂殿 在 未央宫 。” 王先谦 补注引 何焯 曰:“ 汉 时待詔於 玉堂殿 , 唐 时待詔於翰林院,至 宋 以后,翰林遂并蒙玉堂之号。”《宋史·苏易简传》:“帝尝以轻綃飞白大书‘玉堂之署’四字,令 易简 牓於厅额。” 明 李东阳 《院中即事》诗:“遥羡玉堂诸院长,酒杯能緑火能红。”《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至於那入金马,登玉堂,是少年朋友的事业,我过了景了。” 王闿运 《郭新楷传》:“君逸才也,玉堂群彦为愧多矣。”
(5).嫔妃的居所。借指宠妃。《汉书·谷永传》:“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 颜师古 注:“玉堂,嬖幸之舍也。”《后汉书·翟酺传》:“愿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贞之臣,诛远佞諂之党,损玉堂之盛。”
(6).神仙的居处。《文选·左思〈吴都赋〉》:“玉堂对霤,石室相距。” 刘逵 注:“玉堂石室,仙人居也。” 明 李东阳 《镜川先生宅赏白牡丹》诗:“玉堂天上清,玉版天下白。”
(7).豪贵的宅第。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诗:“惊雷鸣桂渚,迴涓流玉堂。” 唐 张柬之 《东飞伯劳歌》:“窈窕玉堂褰翠幙,参差绣户悬珠箔。” 清 朱彝尊 《水仙子·为毛大可挽姬人曼殊》曲:“玉堂传説小名儿,檀板能歌絶妙词。”
(8).经穴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头面部》:“玉堂在口内上腭,一名上含,其窍即顽顙也。” ——《漢語大詞典》
浑 ( 渾 ) hún
浑 [ hún ]
- 水不清,污浊:~水摸鱼。~浊。
- 骂人糊涂,不明事理:~人。~话。~蛋。~~噩噩。
- 全,满:~身。~然。
- 天然的,淳朴的:~古。~朴。~厚。
- 简直:“白头搔更短,~欲不胜簪。”
- 姓。
不觉(不覺)bù jué
(1).沉睡不醒。《战国策·魏策二》:“ 齐桓公 夜半不嗛, 易牙 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 桓公 食之而饱,至旦不觉。”《百喻经·小儿得欢喜丸喻》:“有一乳母,抱儿涉路,行道疲极,睡眠不觉。”
(2).不反悟;不觉悟。《文选·张衡〈东京赋〉》:“流遁忘反,放心不觉。” 薛综 注:“流情放心,不自反寤。”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
(3).没有发觉;没有感觉。《晋书·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 唐 韩愈 《贺太阳不亏状》:“虽有阴云,转更明朗,比於常日,不觉有殊。” 明 刘基 《晚至草平驿》诗:“但惜景物佳,不觉道路长。”
(4).想不到;无意之间。《水浒传》第二回:“不觉荏苒光阴,早过半年之上。”《西游记》第四十回:“他抖一抖身躯,脱了绳索,又纵红光,上空再看。不觉 孙大圣 仰面回视,识得是妖怪,又把 唐僧 撮着脚推下马来道:‘兄弟们,仔细!仔细!那妖精又来也!’” 清 古奘 《山行》诗:“偶然乘兴往,不觉入云深。”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三:“﹝ 周锦华 ﹞于是屡次作诗,不觉积有三四十首了。”
(5).不禁;不由得。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红楼梦》第二八回:“那时 黛玉 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光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他们两双眼睛好象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 ——《漢語大詞典》
(2).不反悟;不觉悟。《文选·张衡〈东京赋〉》:“流遁忘反,放心不觉。” 薛综 注:“流情放心,不自反寤。”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
(3).没有发觉;没有感觉。《晋书·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 唐 韩愈 《贺太阳不亏状》:“虽有阴云,转更明朗,比於常日,不觉有殊。” 明 刘基 《晚至草平驿》诗:“但惜景物佳,不觉道路长。”
(4).想不到;无意之间。《水浒传》第二回:“不觉荏苒光阴,早过半年之上。”《西游记》第四十回:“他抖一抖身躯,脱了绳索,又纵红光,上空再看。不觉 孙大圣 仰面回视,识得是妖怪,又把 唐僧 撮着脚推下马来道:‘兄弟们,仔细!仔细!那妖精又来也!’” 清 古奘 《山行》诗:“偶然乘兴往,不觉入云深。”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三:“﹝ 周锦华 ﹞于是屡次作诗,不觉积有三四十首了。”
(5).不禁;不由得。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红楼梦》第二八回:“那时 黛玉 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光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他们两双眼睛好象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 ——《漢語大詞典》
清香 qīng xiāng
(1).清淡的香味。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怨清香之难留,矜盛容之易阑。” 唐 韩偓 《野塘》诗:“捲荷忽被微风触,泻下清香露一杯。”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庭中木犀一株,清香撩人。” 老舍 《蛤藻集·且说屋里》:“这朵水仙花供给全家一些清香。”
(2).一种民间宗教的名称。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教之名称不一,曰清香,曰圆顿,曰太阳,曰天主,曰白莲,皆山内所有。清香、圆顿、太阳,不过斋公、居士藉此引诱善男信女持斋念佛,作会设醮,歛取香钱为糊口之资而已。” ——《漢語大詞典》
(2).一种民间宗教的名称。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教之名称不一,曰清香,曰圆顿,曰太阳,曰天主,曰白莲,皆山内所有。清香、圆顿、太阳,不过斋公、居士藉此引诱善男信女持斋念佛,作会设醮,歛取香钱为糊口之资而已。” ——《漢語大詞典》
疏影 shū yǐng
(1).疏朗的影子。 唐 杜牧 《长安夜月》诗:“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 宋 林逋 《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深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明 陆采 《明珠记·酬节》:“碧梧苍竹,疎影离离。” 郑振铎 《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铁栅的疏影,被夕阳的馀光倒射在地上,好像画在地上的金红色的格子。”
(2).词牌名。 南宋 姜夔 自度曲。又名《绿意》、《解佩环》。双调一百十字,仄韵。 ——《漢語大詞典》
(2).词牌名。 南宋 姜夔 自度曲。又名《绿意》、《解佩环》。双调一百十字,仄韵。 ——《漢語大詞典》
自分 zì fēn
自料,自以为。《汉书·苏武传》:“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 武 ,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心离志絶,自分黄耇无復执珪之望。” 宋 陈亮 《书赵永丰训之行录后》:“推公之志而揆公之才,固非自分於一死者,义之所在,不约而自隐其中之所存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当是时, 冯公 自分不免, 王公 备任惨毒。” ——《漢語大詞典》
明 míng《國語辭典》
明 [ míng ]
動-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 神靈。如:「神明」。
-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