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九日今朝是,凄凄多朔风。

王冕元代〕《舟中杂纪 其七

九日今朝是,凄凄多朔风。
黄叶浑未落,乌柏最先红。
对景情何已,怀人梦不通。
稻粱今岁薄,无奈北征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九日今朝凄凄朔风

九日 jiǔ rì
(1).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尧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 三国 魏 曹植 《愁霖赋》:“攀扶桑而仰观兮,假九日於天皇。” 晋 傅玄 《杂诗》:“暘谷发清曜,九日栖高枝。”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弯弓不射九日落,苍苍列象生毛羽。”
(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 唐 李白 《九日龙山饮》诗:“九日 龙山 饮,黄花笑逐臣。” 元 丁鹤年 《登定海虎蹲山》诗:“东海十年多契阔,西风九日独登临。”  ——《漢語大詞典》
今朝 jīn zhāo
(1).今晨。《诗·小雅·白驹》:“縶之维之,以永今朝。”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今朝还自画蛾眉,怕听人催,喜听人催。”
(2).今日。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他年得射如皋雉,珍重今朝僕射姑。”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对不起,我是今朝才搬来的。” 周立波 《艾嫂子》:“ 艾嫂子 ,你今朝子打扮得好俏呵。”
(3).指目前,现今。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诗之二:“所冀岁有成,殷勤在今朝。”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本朝。指当时所在的王朝。《敦煌曲子词·望远行》:“行人南北尽歌謡,莫把 尧 舜 彼(比)今朝。” 宋 范仲淹 《朝贤送定惠大师诗序》:“如近代之 陆龟蒙 、 陈陶 ,今朝 雍丘 邢敦 、 钱唐 林逋 ,或执节坚介,或放词雅远,皆四方之闻人。”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凄凄(淒淒)qī qī
(1).悲伤貌;凄凉貌。《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悽悽然。” 南朝 宋 谢灵运 《道路忆山中》诗:“悽悽《明月》吹,惻惻《广陵散》。” 唐 欧阳詹 《怀忠赋》:“思悽悽而填臆,泪淫淫以盈目。”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 休文 腰瘦,问飞鸿何方逗留?料空林秋叶悽悽,恨池塘青草悠悠。” 清 顾炎武 《岁暮》诗:“良友日零落,悽悽独无伴。”
(2).饥病貌。《后汉书·申屠嘉传赞》:“悽悽硕人,陵阿穷退。” 李贤 注:“悽悽,飢病貌也。”
不遑宁处貌。《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昔 仲尼 资大圣之才……悽悽焉,遑遑焉,欲屈己以存道,贬身以救世。”
(1).云兴起貌。《汉书·食货志上》:“其《诗》曰:‘有渰凄凄,兴云祁祁。’” 颜师古 注:“凄凄,云起貌也。” 宋 苏轼 《试笔》诗:“入我病风手,玄云渰凄凄。”
(2).寒凉貌。《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鷄鸣喈喈。” 晋 潘岳 《寡妇赋》:“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凛凛。” 唐 韩偓 《寄远》诗:“孤灯亭亭公署寒,微霜凄凄客衣单。”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宿滦河》词:“玉绳斜转疑清晓,凄凄白月 渔阳 道。”亦指凉风。《诗·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毛 传:“凄凄,凉风也。”
(3).悲伤貌。 南朝 梁 范缜 《拟〈招隐士〉》:“岁晏兮忧未开,草虫鸣兮凄凄。” 唐 长孙佐辅 《关山月》诗:“凄凄还切切,戍客多离别。” 清 吴甡 《湘妃竹》诗:“遗恨满江湄,凄凄忆别离。”
(4).水下滴貌;水流貌。《楚辞·九章·悲回风》:“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王逸 注:“凄凄,流貌。” 唐 拾得 《诗》之五二:“松拂磐陀石,甘泉涌凄凄。”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説起痛伤悲,这一派忠寃谁洗,恨天閽釜隔泪凄凄。”
(5).沾湿貌。《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状皃崯崯兮峨峨,凄凄兮漇漇。” 王逸 注:“凄凄,衣毛若濡也。” 唐 刘复 《春雨》诗:“如烟飞漠漠,似露溼凄凄。”
(6).草木盛貌。 唐 罗隐 《谒文宣王庙》诗:“晚来乘兴謁先师,松柏凄凄人不知。” 宋 王安石 《送吴叔开南征》诗:“春草凄凄緑,江枫湛湛清。”
(7).象声词。《吕氏春秋·古乐》:“其音若熙熙凄凄鏘鏘, 帝顓頊 好其音,乃令 飞龙 作效八风之音。”
(1).寒凉。 晋 陶潜 《己酉岁九月九日》诗:“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唐 杜甫 《暮归》诗:“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宋 曾巩 《九月九日》诗:“凄凄风露滋,靡靡尘靄屏。” 清 姚燮 《卖菜妇》诗:“娘胸贴儿当儿衣,娘背风凄凄。但愿儿暖儿弗哭,儿哭剜娘肉。”
(2).悲伤,凄惨。古乐府《皑如山上雪》:“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须啼。” 宋 王安石 《勿去草》诗:“触目凄凄无故人,惟有芳草随车轮。”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夜已深,楼上主人促眠。窗外雨仍不止。异乡的虫声在凄凄的叫着。”
(3).萋萋。茂盛貌。 唐 无名氏 《甘棠灵会录》:“春草凄凄春水緑,野棠开尽飘香玉。”《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风亭弊陋,惟存荒草緑凄凄;月树崩摧,四面野花红拂拂。”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朔风(朔風)shuò fēng
(1).指北方的音乐。 汉 史岑 《出师颂》:“苍生更始,朔风变楚。”
(2).北风,寒风。 三国 魏 曹植 《朔方》诗:“仰彼朔风,用怀 魏 都。” 唐 长孙佐辅 《关山月》诗:“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正值隆冬天气,朔风凛冽,彤云密布,降下一天大雪。” 徐迟 《祁连山下》:“十月下旬,傍晚。塞外早已天寒地冻。戈壁滩上,朔风怒号。”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