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细草荒山径,游云过石田。

王冕元代〕《示师文 其二

怅望倚门久,月光清满天。
念家情切切,为客鬓娟娟。
细草荒山径,游云过石田。
安能携尔辈?饱饭老林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细草山径游云石田

细草(細草)xì cǎo
(1).小草。《后汉书·崔寔传》:“ 五原 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 南朝 梁 丘迟 《侍宴乐游苑送徐州应诏诗》:“轻荑承玉輦,细草藉龙骑。” 唐 杜甫 《旅夜书怀》诗:“细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
(2).远志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远志》。  ——《漢語大詞典》
荒 huāng《國語辭典》

荒 [ huāng ]

  1. 废弃。如:「荒废」、「荒芜」。《说文解字·艸部》:「荒,芜也。」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 沉溺。如:「荒淫」。《金史·卷七○·撒改传》:「辽主荒于游畋,政事怠废。」
  3. 扩大。《诗经·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列子·杨朱》:「禹纂业事雠,惟荒土功。」
  4. 惊慌、忙乱。唐·卢藏用〈陈子昂别传〉:「(段简)​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刘知远诸宫调·第二》:「知远听得道,好惊荒,别了三翁,急出祠堂。」通「慌」。
  1. 还未开垦的田地。如:「垦荒」。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晋书·卷九○·良吏传·王宏传》:「督劝开荒五千余顷,而熟田常课顷亩不减。」
  2. 边远的地方。如:「八荒九垓」。《楚辞·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我奉王命,问罪遐荒。」
  3. 凶年,农作物歉收的日子。如:「救荒」、「逃荒」、「饥荒」。清·魏源〈吴农备荒议上〉:「救荒不如备荒,备荒莫如急农时。」
  4. 事物严重缺乏的情况。如:「水荒」、「屋荒」、「师资荒」。
  5. 破烂废弃的物品。如:「收荒」、「拾荒」。
  1. 空旷冷清、偏僻。如:「荒凉」、「荒郊野外」。唐·吴融〈野庙〉诗:「古原荒庙揜莓苔,何处喧喧鼓笛来。」
  2. 不合情理的、不实在的。如:「荒诞」、「荒谬」、「荒唐」。《红楼梦·第一○○回》:「前两天还听见一个荒信,说是南边的公当铺也因为折了本儿收了。」
山径(山徑)shān jìng
(1).山间小路。 唐 储光羲 《幽人居》诗:“幽人下山径,去去夹青林。” 明 王守仁 《宿萍乡武云观》诗:“晓行山径树高低,雨后春泥没马蹄。” 许地山 《荼蘼》:“ 宗之 只笑着点点头,随即从西边的山径回家去。”
(2).山岭。《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赵岐 注:“山径,山之领。”一说,山径即山坡。见 杨伯峻 《孟子译注》。  ——《漢語大詞典》
游云(遊雲)yóu yún
浮云。 晋 成公绥 《啸赋》:“飘游云於泰清,集长风乎万里。”《花城》1981年第5期:“这时,歌声却渐渐地弱了下去,像一丝游云,在浩渺的夜空中盘旋、缭绕。”《花城》1981年第6期:“几朵梦幻一样飘忽的游云,沉思着走向遥远的天地之郊。”
浮动的云。 晋 成公绥 《啸赋》:“飘游云於泰清,集长风乎万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 王右军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清 严启煜 《留别吴门诸子》诗之一:“游云变灭元无定,盘谷宽閒实见招。”  ——《漢語大詞典》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石田 shí tián
(1).多石而不可耕之地。亦喻无用之物。《左传·哀公十一年》:“得志於 齐 ,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 唐 寒山 《诗》之六六:“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 清 薛福成 《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得之则曰犹获石田,失之则曰不勤远略。” 梁启超 《论生利分利》:“顾同一土地也,在野蛮民族之手,则为石田;在文明民族之手,则为奇货。”
(2).贫瘠的田地。 宋 秦观 《次韵子由题蜀井》:“ 蜀 冈精气滀多年,故有清泉发石田。” 元 王逢 《赠龙虎山人郑良楚》诗之二:“石田岁稔茅屋好,种菊乞诗 虞翰林 。”《剪灯新话·天台访隐录》:“有居民四五十家,衣冠古朴,气质淳厚,石田茅屋,竹户荆扉,犬吠鸡鸣,桑麻掩映,儼然一村落地。”
(3).指石砚。 清 钮琇 《觚賸·石言》:“ 石户 之封可守,石田之穫不虚;传子孙而无累,貽朋友而欣愉。” 清 方文 《病中寄邓柬之》诗:“药裹但随庭草积,学徒应共石田荒。”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