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秋风飘飘度箜篌,东家西家登大楼。

王冕元代〕《对月

己卯八月十五夜,天地万里无云烟。明月忽自海底出,皎如玉鉴当空悬。

清辉潋滟破幽溟,山河倒浸无馀景。丹桂香消白兔愁,玉宇琼楼不禁冷。

南箕北斗潜光华,江汉无声流素波。老夫于此兴不浅,有月无酒将奈何?

天上谁观羽衣舞,人间那得清虚府?世情乖异每变更,月色何尝有今古?

秋风飘飘度箜篌,东家西家登大楼。相期玩赏醉终夕,岂知别有穷途愁?

回首天涯故人少,白露凄凄下庭草。欲持此意问嫦娥,孤雁一声关塞晓。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秋风飘飘箜篌东家西家大楼

秋风(秋風)qiū fēng
(1).秋季的风。 汉武帝 《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 杜甫 《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秋风嫋嫋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2).指以各种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等。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街道》:“每初僉及年终,置酒邀会,每家银三五分,则曰打网,曰秋风。”《儒林外史》第三回:“会试举人,变作秋风之客。”参见“ 打秋风 ”。
(3).蟋蟀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蟋蟀》:“《清异録》: 汉 龙驤子 名 卭 ,讳之,呼蛩曰秋风。”  ——《漢語大詞典》
飘飘(飄飄)piāo piāo
(1).风吹貌。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唐 韩愈 《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斾卷以舒。”
(2).飞扬貌。 汉 张衡 《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南唐 冯延巳 《春光好》词:“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眠。” 元 张野 《水龙吟·咏游丝》词:“落花天气初晴,随风几缕来何处。飘飘冉冉,悠悠颺颺,欲留还去。”
(3).飞翔貌。《文选·潘岳〈秋兴赋〉》:“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 李善 注:“飘飘,飞貌。” 唐 李咸用 《投所知》诗:“谁能借与摶扶势,万里飘飘试一飞。” 宋 王安石 《春从沙碛底》诗:“万里卜凤凰,飘飘何时至?”
(4).轻盈舒缓,超尘脱俗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説,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閒意。”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飘飘凌云意,强御莫能慑。”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清 刘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辉,飘飘乎云霞之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 韩老六 ﹞把 杨老疙疸 灌得手脚飘飘,不知铁锹有几个齿了。”
(5).形容动荡不安、不平静。《隋书·文学传·孙万寿》:“如何载笔士,翻作负戈人。飘飘如木偶,弃置同芻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波澜飘飘,风雨任运推转,何必越性干祈。” 宋 曾巩 《寄孙正之》诗:“貌癯心苦气飘飘,长饿空林不可招。”
(6).漂泊貌。形容行止无定。 晋 陆机 《从军行》:“苦哉远征人,飘飘穷四遐。” 唐 刘长卿 《睢阳赠李司仓》诗:“飘飘 洛阳 客,惆悵 梁园 秋。” 明 王云凤 《送客》诗:“云气溟濛雨欲丝,飘飘游子别离时。”
(7).迅疾貌,倏忽貌。《淮南子·兵略训》:“与飘飘往,与忽忽来,莫知其所之。”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飘飘四季过,迢迢一年矣。” 明 何景明 《暮春》诗:“飘飘岁月此双燕,渺渺江湖聊一槎。”
(8).形容思想、意趣高远。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志飘飘焉,嶢嶢焉,似若狭六合而隘九州。”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文异水而涌泉,笔非秋而垂露。” 宋 王安石 《次韵酬陆彦回》:“款款故情初未憖,飘飘新句总堪传。”
(9).形容遥远、久远。 三国 魏 徐干 《室思诗》:“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飘飘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明 何景明 《送望之赴汶上》诗之二:“賔朋半海内,弟妹各天涯。驻马临岐处,飘飘独望家。”  ——《漢語大詞典》
度 dù/duó《國語辭典》

度 [ dù ]

  1. 表示物质的相关性质所达到的状况。如:「长度」、「硬度」、「湿度」、「密度」、「酸度」。
  2. 法制、规范。如:「制度」、「法度」。《文选·扬雄·长杨赋》:「亦所以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
  3. 标准。如:「尺度」、「限度」。《国语·周语下》:「用物过度妨于财,正害财匮妨于乐。」唐·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夭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
  4. 人的器量、胸怀。如:「器度」。《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5. 外表、仪态。如:「风度」、「态度」。《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生因窃往。扣其关,果有女道士三四人,谦喜承迎,仪度皆洁。」
  6. 量词:➊ ​ 计算依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如:「耗电三百度」、「今天气温高达摄氏三十六度。」➋ ​ 计算次数的单位。如:「再度光临」。《北史·卷四○·李彪传》:「彪前后六度衔命。」
  7. 数学上指:➊ ​ 计算圆弧及角的单位。圆周的三百六十分之一为弧的一度;一度的弧所对的中心角,为角度的一度。➋ ​ 物体的长、宽、高。如:「三度空间」。
  8. 姓。如汉代有度尚。
  1. 过、经历。如:「度日如年」、「光阴虚度」。
  2. 由此岸到彼岸。《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同「渡 」。
  3. 通过、跨越。《史记·卷九四·田儋传》:「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全唐诗·卷二五三·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同「渡 」。

度 [ duò ]

  1. 考虑、推测。如:「审度」、「揣度」。《诗经·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2. 测量。如:「量度」。汉·文帝〈议佐百姓诏〉:「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
箜篌 kōng hóu
古代拨弦乐器名。有竖式和卧式两种。《史记·孝武本纪》:“祷祠 泰一 、 后土 ,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应劭 云: 武帝 令乐人 侯调 始造箜篌。”《隋书·音乐志下》:“今曲项琵琶、竪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旧唐书·音乐志》:“﹝卧箜篌﹞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竖箜篌 汉灵帝 好之,体曲而长,二十有二(一作“三”)弦,竪抱于怀,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郭沫若 《哀时古调》诗之九:“天风吹,海浪流。满怀悲愤事,聊以寄箜篌。”  ——《漢語大詞典》
东家(東家)dōng jiā
(1).指东邻。《孟子·告子下》:“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汉书·王吉传》:“东家有大枣树垂 吉 庭中。” 宋 唐庚 《游雪峰院书所见》诗:“东家既峥嶸,西邻亦稜层。” 明 高启 《东池看芙蓉》诗:“东家喜有木芙蓉,几树繁开依緑沼。”
(2).旧时雇工、佃户、幕僚对雇主、田主、上司的称呼。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多谢哥哥赐我这三封书,我辞别东家,便索东行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师爷听得东家过来,连忙换上帽子,作揖迎接。” 老舍 《骆驼祥子》一:“他真拉上了包月,可是事实并不完全帮助希望……他自管小心他的,东家并不因此就不辞他。” 郭小川 《人民万岁》诗:“我们烦忧的,再也不是债主的算盘,和东家的小秤大斗。”
(3).见“ 东家行 ”。
(4).指古代丑女 东施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西子 、东家,实为一姓; 盗跖 、 柳下 ,乃是同胞,岂能美则俱美、贤则俱贤耶?”参见“ 东施效顰 ”。
(5).指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写的东邻美女。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圆成》:“若论名倾南国,貌压东家,絶艷真无比。”参见“ 东家子 ”。
(6).指 孔子 。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 荀济 人非 许 ( 许劭 ) 郭 ( 郭泰 ),不识 东家 ,虽復莠言自口,未宜荣辱也。” 宋 黄庭坚 《柳閎展如苏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八字作诗赠之》:“圣学 鲁 东家 ,恭惟同出自。”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薄俗相轻吾敢怨? 鲁 人犹自笑 东家 。”参见“ 东家丘 ”。  ——《漢語大詞典》
西家
唐 杜甫 夏日李公见访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
唐 王建 春燕词 新燕新燕何不定,东家绿池西家井。
唐 于濆 杂曲歌辞 古别离二首 其二 郎本东家儿,妾本西家女。
唐 皎然 寻陆鸿渐不遇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宋 梅尧臣 缺月 缺月来照屋角时,西家狗吠东家疑。
元 杨载 寓长春道院春雨即事呈郑尊师二首 其二 多谢西家贤太守,相招乐饮费千金。  ——《骈字类编》
登 dēng《國語辭典》

登 [ dēng ]

  1. 上、升。由低处到高处。如:「登山」、「登峰造极」、「一步登天」、「捷足先登」。《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宋·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词:「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 进用、提拔。《管子·小匡》:「退而察问其乡里,以观其所能,而无大过,登以为上卿之佐。」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昨者州前搥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3. 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宋·苏轼〈荔支叹〉:「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4. 记录、刊载。如:「登记」、「登报」、「登帐」、「刊登」。
  5. 科举考试合格被录取。唐·郑谷〈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新唐书·卷一六八·刘禹锡传》:「登博学弘词科,工文章。」
  6. 收取别人物品时的敬词。如:「拜登厚赐」。
  7. 北方方言。指穿。如:「脚登长筒靴」。《文明小史·第四九回》:「上面套著枣红铁线纱夹马褂,底下登著缎靴。」
  1. 姓。如三国时蜀国有登定。
大楼 dà lóu
有多层的楼房,可用于住家和办公。例如:办公大楼。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